文 |零壹

以往的每一年,電影票房都是春節檔中的重要話題。而今年春節檔電影宣佈全部撤檔後票房數據已經停更,取而代之的影視圈熱點是《囧媽》字節跳動合作的院線片“網絡首發”。

《囧媽》網絡首發帶來的行業震動是巨大的。本就因疫情而失去春節檔這一票房重鎮,如今又有春節檔中的重量級影片宣佈脫離院線在網絡首發,院線難免着急上火。而《囧媽》之後,原定於2月14日情人節上映的喜劇電影《肥龍過江》也宣佈將於2月1日起在愛奇藝、奇異果TV獨播,提前進軍“網絡春節檔”。

一邊是院線電影進軍,另一邊其他純網絡電影也在春節檔有一個集中的小爆發排播,如《大天蓬》《我來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異星戰甲之青龍》等。目前的2020網絡電影春節檔內容題材、熱度各方面表現如何?《囧媽》《肥龍過江》網絡首發後,網絡電影市場會迎來突破性變化嗎?

三大視頻平臺的網絡電影春節檔佈局

《2019網絡電影行業報告》中顯示,2019年網絡電影正片播放量佔比分別爲愛奇藝56%、騰訊視頻29%、優酷13%,可見在過去三大視頻平臺對網絡電影投入有區別。在此基礎上,在2020年春節期間,三大視頻平臺的網絡電影排播也各有特徵。

愛奇藝在數量規模上有明顯優勢,也有着最豐富的題材類型。剛宣佈2月1日《肥龍過江》獨播的愛奇藝,在大年初一排播上線了《大天蓬》《我的100分男友》《笑傲神探》三部神話玄幻、青春愛情、探案喜劇題材風格各異的電影,其中《大天蓬》表現較爲突出,據貓眼數據截至1月29日,上映5天累計分賬已達770萬元。

初二到初八的排播計劃中,愛奇藝還有《錦毛鼠之涅槃重生》《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超能瘋人院》《恩賜2020》《戰·修羅》《年獸》以及《肥龍過江》等多部網絡電影。

不僅在數量上遠超其他視頻平臺,題材也體現了多元豐富百花齊放的趨勢。在網絡電影傳統的熱門題材玄幻、喜劇中有多部電影佈局,還有青春愛情、主旋律扶貧等題材。扶貧題材電影《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29日上映首日分賬73.7萬元,位列當日愛奇藝網絡電影分賬第二。

騰訊視頻的版塊分類中,網絡電影內容命名並非是網絡電影,而是“自制電影”。可見騰訊視頻的網絡電影定位更多是投資出品的深度模式,這些網絡電影基本都是由企鵝影視出品的項目。

騰訊視頻大年初一上線《異星戰甲之青龍》,初二到初八《古劍奇譚之伏魔記》《鍾馗歸來·萬世妖靈》和軍事題材的《悍戰》,騰訊視頻在春節檔顯然集中發力於古裝玄幻題材。雖然沒有分賬票房信息,從專輯播放量來看《異星戰甲之青龍》已經超過3700萬次,超過騰訊視頻同期其他網絡電影。

優酷在大年初一上線了扶貧網絡電影系列的《我來自北京之鐵鍋燉大鵝》,初二到初八還有《3年8班》《外星人事件》《野王》《奪魂異圖陣》《暖冬》等,題材分佈較爲廣泛。優酷在2019年12月上線了《大蛇2》,作爲此前創紀錄的網絡電影分賬神片《大蛇》的續集,據燈塔數據《大蛇2》在12月累計分賬票房達到了2107.8萬元,相信這個數字在1月份仍會有可觀的提升。

進步與不足:春節檔網絡電影的突破有限

從以上的春節期間排播作品來看,讀娛君認爲值得肯定的是,網絡電影的確逐漸脫離了粗製濫造、題材單一的標籤,有着更廣泛多元的內容題材和更大的製作投入產出水平。但這些進步大都是隨着市場逐漸成熟,資本投入逐漸穩定擴大而產生的“修修補補”,主流網絡電影並未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標誌性創新作品出現。

春節檔前後扶貧系列網絡電影《我來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我來自北京之鐵鍋燉大鵝》先後上線,播放成績和成片質量都有一定的驚喜。這證明了網絡電影早已突破了固有的題材受衆羣體,在主旋律題材上甚至可能有超乎預期的完成水平。

玄幻、怪物題材一向是網絡電影的重點領域,但在以往,劣質的特效水平和隨意的編劇一直爲人所詬病,也是早期網絡電影風評較差的主要原因。從2020春節檔網絡電影客觀來看,頭部作品的特效水平都有了不小的進步,甚至還有不少稱得上亮點的特效鏡頭出現。

如《大天蓬》開頭孫悟空與天兵、天蓬的打鬥特效在打擊感和動作設計、鏡頭的張力上,相比幾年前的網絡玄幻電影就有明顯進步。《異星戰甲之青龍》同樣在開頭設計了一場大場面戰爭戲,巨蛇怪物和各有特點的反派角色輪番登場,特效水平不錯,鏡頭運用上也有了一些院線片的感覺。

但正如上文所說,這些進步大都仍是“修修補補”,相較於過去較爲成功的《大蛇》《靈魂擺渡·黃泉》等電影來說,並無明顯區別。

現階段的網絡電影,非常像過去六套大量製作的“電視電影”的水平——既非粗製濫造,也沒有太多辨識度和藝術價值,在演員表現的打磨上除了主旋律題材較爲重視外,玄幻、怪物類網絡電影的演員通常仍是以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爲主,成爲彈幕中的主要槽點。

從熱度來說,整個春節檔中也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出圈”作品。雖然因爲疫情原因電影院春節檔消失,但網絡電影端受制於作品硬實力不足,並不能真正接過2020年電影春節檔的接力棒。

短期承壓,但網絡首播不會破壞院線價值

新的入局者字節跳動以《囧媽》撬開了長視頻電影內容的大門,與歡喜傳媒達成合作後,字節跳動旗下平臺緊接着開始了《瘋狂的外星人》的免費首播,宣傳抖音、西瓜視頻、****、鮮時光聯合推出的線上免費春節檔,共有 13 部電影上線。宣傳物料顯示,影單包括《唐人街探案》《捉妖記2》《美人魚》《港囧》等經典喜劇大片。

有分析提出網絡電影的發展拐點或許會因爲本次春節檔消失而加速。院線與網絡渠道邊界模糊是早已出現的趨勢,但純網絡發行,現階段對大部分院線電影而言仍然不會是最佳選擇,更多是迫於無奈。

《囧媽》這樣投資等級的電影進行網絡首發,一定時期內並沒有形成“常態化”的可能。疫情封鎖了線下影院,也帶來了巨大的線上觀影需求和大衆的空前關注度,但排除疫情突發的情況後,網絡渠道當下的根本劣勢仍然沒變——無法支撐起大投入電影的成本。

《囧媽》爲什麼能夠實現網絡首播?據歡喜傳媒公告,字節跳動爲與歡喜傳媒的一系列合作支付了6.3億元,按照院線分成比例計算和《囧媽》的競爭力來看,其出品實際收入很難高於這一數字。另一方面,《囧媽》爲字節跳動帶來的不只是一部春節檔電影的首映權,還有特殊時局下爲平臺帶來的空前熱度和大衆好感度,無形的推廣價值不可估量。

顯而易見的是,並不是每部電影都能這麼運作——如《唐人街探案3》此前據傳成本高達13億元,而正常的網絡電影播出模式要麼是會員付費、要麼是單片付費,對於春節檔這樣高熱度電影來說意味着極高的盜版風險,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視頻平臺定價水平,絕難單獨以網絡渠道支撐起一部十億投入電影的商業預期。

即使是財大氣粗,每年內容支出百億美元的Netflix也是如此。Netflix雖然進軍電影業已久,但投拍作品主要是中小成本文藝片如《玉子》《愛爾蘭人》,科幻題材的《光靈》《靜音》等均是中等成本製作。

讀娛君認爲,很長一段時間內,院線與網絡並重仍然是主流,兩者之間的窗口期也會根據電影自身成本和定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院線體驗更爲重要的進口大片,特效電影仍然會維持較長的窗口期,而對於一些受影院體驗影響較小,成本也不高的電影來說,網絡端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與那些純網絡電影的區別也會越來越模糊。

所以說《囧媽》一例是字節跳動、歡喜傳媒的神操作,但也並非能動搖院線格局的根基。

但《肥龍過江》等“後春節檔”電影改至網絡渠道首播,很可能不會只有這一部孤例。在疫情未見明朗時,後續檔期中的中小成本電影很可能跟隨上線網絡端:因爲自身原定檔期受到疫情影響,市場恢復正常後又要面對春節檔復出大片們的競爭,另尋他路的大概率不只《肥龍過江》這一部電影。

這是一個特殊的春節檔。疫情帶來的突變引發了一系列震動,電影院線遭受重創。但相信疫情過後,反彈的觀影需求會超出行業期待的,至少所有的電影從業者也都希望如此。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