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時數月的美食歷程,《親愛的,來喫飯》的嘉賓們在不同的城市中,與一個個不同的家庭在不經意間相遇,聚集在一方桌子旁,感受每個家庭不平凡的幸福,體驗真實的溫情,特別是疫情期間,《親愛的,來喫飯》推出了疫情專題節目,以美食的視角去了解抗疫一線的真實故事。雖然《親愛的,來喫飯》這檔節目的形式因疫情發生了些許變化,但其內容始終是堅持以美食爲切口,細緻展現了不同社會、地域環境下的人物羣像,挖掘美食背後的情感,其間或是父母對子女的疼惜、丈夫對妻子的關愛、廚師對醫務人員的關懷與致敬。

文|若谷

5月23日,東方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都市觀察類美食紀實綜藝節目《親愛的,來喫飯》迎來了最後一期節目。這一期節目內容有些特殊,賈乃亮和王祖藍不再去尋找接受他們一起喫飯的家庭,而是去找之前節目中出現過的家庭學習做飯,二人親自下廚去慰問援鄂歸來的醫務人員。

歷時數月的美食歷程,《親愛的,來喫飯》的嘉賓們在不同的城市中,與一個個不同的家庭在不經意間相遇,聚集在一方桌子旁,感受每個家庭不平凡的幸福,體驗真實的溫情,特別是疫情期間,《親愛的,來喫飯》推出了疫情專題節目,以美食的視角去了解抗疫一線的真實故事。在《親愛的,來喫飯》收官之際,讀娛君將結合整季內容進行復盤節目的正向價值。

平凡人間煙火裏,最美不過是家常

《親愛的,來喫飯》這檔節目原有的模式是賈乃亮、王祖藍,與每期的神祕飛行嘉賓分成兩組,穿梭在各個城市的街道里弄之間,尋找到願意接納他們一起喫飯的家庭。從12期節目來看,每一個家庭都有他們的特色拿手菜,比如曹姐家的大排、馮奶奶家的尖椒雞與回鍋肉,援鄂醫生李昕家的韭菜餡餃子、法國魔術師家的牛排、志凌婆婆做的醬鴨……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裏,往往蘊藏着這個家庭最深情的味道。

從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食物承載的夫妻之間的關愛,曹姐一家丈夫做大廚、妻子擺地攤,是外地人來到上海打拼立足的典型代表,夫妻倆工作時間完全錯開,曹姐全家偶爾能一起喫飯,喫上丈夫做的大排,不僅僅是得到舌尖上的滿足,更是與家人難得一起喫飯的歡喜;

有些食物承載是“祖孫情”,在重慶一期,獨居的馮奶奶熱情地給賈乃亮、孫藝洲做了當地特色菜尖椒雞、回鍋肉,當得知賈乃亮接下來的行程是在孫女的工作地上海,馮奶奶委託他將孫女最愛的尖椒雞帶過去,用“人肉快遞”傳送對孫女的關愛;

有些食物承載的是家人團圓的喜悅,援鄂歸來的醫生李昕,家人早早地爲她包了最愛的韭菜餡餃子接風洗塵,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和滿足……

《親愛的,來喫飯》走進了不少年輕人的小家庭,讓我們看到後浪們爲了未來美好而努力拼搏、奮鬥的集體羣像。在上海,賈乃亮曾進入了一組經營貓舍的家庭,在擼貓的同時也傾聽了這對夫妻創業背後的艱難故事;在蘇州,賈乃亮與退伍軍人小馬以及他的未婚妻惟惟一起喫飯,瞭解到了這對情侶每天上班往返於滬、昆之間的故事,最後還和王祖藍一起助力小馬向惟惟求婚;在杭州,王祖藍和李亞男夫婦遇上了做直播帶貨的一家人,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直播間度過,但一家人的心始終凝聚在一起……

《親愛的,來喫飯》這一季的足跡遍佈上海、杭州、重慶、崑山等城市,嘉賓感受不同地域間的美食文化和人文色彩,一起走進平凡人家的內心世界,還與這些家人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第三期節目中出現的胖子麪館,備受王祖藍稱讚,後來王祖藍還帶着太太李亞男一起打卡,在最後一期節目中,王祖藍再次來到了胖子麪館,如同老友相見一般,分享疫情期間的家庭故事。

不難發現,《親愛的,來喫飯》在嘉賓們探尋人間煙火味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從一道道家常美食挑起話題,從而引出每一個家庭自己的故事,而他們的故事不盡相同,卻也是當下千萬千萬家庭的縮影,讓觀衆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人之間相扶相依的愛、鄰里之間共創和諧,極其容易讓觀衆在其中找到自我投射,引發情感共鳴。

增設疫情主題系列節目《親愛的,來喫飯》延續溫情內核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綜藝行業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因而催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親愛的,來喫飯》以雲錄製的方式製作了一系列疫情專題節目。

如今來看,《親愛的,來喫飯》主要在兩個方面發生了變化:一是整季節目播出時間跨度變長。2019年12月28日播出,2020年5月23日收官,原定播出週期爲3個月的節目,最終節目整個播出時間跨度將近5個月,也爲內容的“精耕細作”提供了更多時間,發掘出疫情期間許多溫暖、勵志的故事,拓寬了節目情感表達的外延。

二是節目內容也有所變化,以“雲聚餐”模式開啓疫情相關的主題節目。在抗擊疫情期間,《親愛的,來喫飯》打破原有節目模式,以雲錄製的方式製作了三期與疫情相關的主題節目。

在這三期疫情專題節目中,賈乃亮、王祖藍通過“雲採訪”瞭解在武漢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援鄂人員以及普通民衆的真實生活,也讓觀衆瞭解到不僅有醫務工作人員在前線工作,還有騎手、廚師、燈光控制員等崗位的人羣也在貢獻自己的力量,展現他們堅守崗位、抗擊疫情的決心與勇氣。

除此之外,節目組還連線了在疫情期間迎來新生命的家庭,通過聚焦平凡人在疫情期間經歷的不凡故事,向社會出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人文關懷,鼓勵電視機前的觀衆積極面對、共克時艱。

在節目的收官期,賈乃亮和王祖藍分別爲援鄂的醫生們做飯,實現了從視頻聊天到現實相聚的轉變,節目也隨之從雲端落地,這一變化也見證抗擊疫情階段性的勝利,爲《親愛的,來喫飯》這檔節目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然《親愛的,來喫飯》這檔節目的形式因疫情發生了些許變化,但其內容始終是堅持以美食爲切口,細緻展現了不同社會、地域環境下的人物羣像,挖掘美食背後的情感,其間或是父母對子女的疼惜、丈夫對妻子的關愛、廚師對醫務人員的關懷與致敬。在這樣樸素的情感裏,讓觀衆感受到不同家庭氛圍裏的親情力、特殊時代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共情力。

20+頓家常飯裏傳達了多元化的情感價值

在《親愛的,來喫飯》中,基本上保持着每期兩組不同家庭/個人喫飯的內容節奏,在讀娛君看來,《親愛的,來喫飯》這一季節目有20+頓飯的背後所蘊藏的情感裏,還傳達了多重價值觀。

第一重,在一頓家常卻不簡單的飯菜中,我們看到母親對子女愛意不同的表達方式,傳播親情本位的價值理念。《親愛的,來喫飯》給觀衆展現了多位母親的形象,來自安徽偏遠地區的鄉下老師,含辛茹苦地拉扯四女一兒成爲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最愛在兒女團圓之時包餃子;重慶離異的媽媽獨自一人做各種各樣的小生意,爲女兒撐起了一片天;還有在花橋的夏姐,每週兒子回家都會做了一大桌菜來傳達她的思念與缺席兒子成長的內疚。我們發現,每一位母親所擅長美食不同,但都出自一顆關愛子女、願爲子女遮風擋雨的心。

第二重,展現了多種鄰里關係,提供了構建和諧鄰里關係的模範樣本。在節目中,嘉賓在按規則找到能夠接受一起喫頓飯的家庭的這一過程中,還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社區文化,在杭州餘杭區的文化村,很多新住戶都是“慕鄰而來”,鄰里關係極爲和諧,爲了方便孩子們之間的玩耍,鄰里之間還會將院牆打通。最終,嘉賓們找到了一家熱情好客的家庭,據女主人介紹,鄰居們會經常來家裏蹭飯、開茶話會,他們還組建“花兒與少年”的樂隊,豐富業餘生活。

在上海順達公寓,公共區域佈置得十分溫馨,那裏還組建了一個幸福村,鄰里關係親如一家,讓當期嘉賓阿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媽媽去世之後,鄰居阿姨、姐姐們的關懷讓她走出了情緒陰霾,鄰里之間的愛,成爲她黯淡生活的一盞燈;除此之外,節目中還展現了老人一起抱團養老、全職媽媽一起做志願者的社區這一系列和諧鄰里的案例,讓大衆看到了都市生活下鄰里關係的多元可能,爲構建和諧社羣、鄰里關係提供了可參照、複製的樣本。

《親愛的,來喫飯》以一起喫飯這一形式爲載體,在平凡煙火裏烹飪出最美的家常味,讓嘉賓不僅僅品嚐到了各家的家常美食,還感受到了人生百態,挖掘出了很多溫馨勵志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家人之間攜手共進的溫暖圖景,也看到了鄰里之間親如一家的和諧畫面,還有年輕一代依靠自己爲未來打拼的堅持……也正是這些故事的存在,讓《親愛的,來喫飯》這一節目意欲在親情、鄰里等維度所傳達的價值觀落地。

結語:

東方衛視《親愛的,來喫飯》這一節目的收官,在節目內容到價值落地間也給讀娛君不少啓示:

一、節目組以社區爲主場景,以美食爲切口,深入到百姓生活當中,去聆聽他們的故事。這一製作思路背後暗藏內容富礦,畢竟每一個家庭故事在特殊性又有着普遍性,能夠做到在節目內容差異化的同時,也能保證節目情感價值的普世化輸出,爲節目創作提供了極爲廣袤的空間。

二、在全民抗擊疫情的背景下,節目組以多元化的視角,從個體家庭中的“小愛”,延伸至全國人民心連心的無限“大愛”,將親情、鄰里情、社區情以及共患難的家國情多重交織,立體化傳輸節目特有的人文價值、情感價值和現實價值。

三、一直以來,東方衛視以喜劇、競技、相親等類型綜藝見長,而《親愛的,來喫飯》這一檔人文情感類節目的成功試水,不僅橫拓了平臺綜藝的類型邊界,還爲平臺綜藝版圖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基礎。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