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就说过,电商的发展,本质还是价格优势。等办执照,收税,网店成本过大等一些列问题出现之后,价格不再有优势,电商会加速下滑。很多人以为,实体会借机翻身,没有那么简单。

先来看税,大概15种(各地还会有不同的税种),如果是特许经营,烟酒药等,会更多。然后就是租金成本和劳工成本。开店,办厂的朋友体会要深刻一些。大一些的超市,商场什么的还有进场费。(这是我们特有的)

大家想想看,这一系列的费用如果能低一些,老百姓购买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就会更便宜。小区居民也会选择离自己更近的便利店购买货品,这样一来,大型超市就会用更加优惠的策略来吸引客户,最终受益的就是百姓。

这里我们用中国香港来给大家举例。

香港的便利店,商铺非常繁荣。在香港注册开店,以公司形式注册的,流程也很简单。注册之后,什么都可以卖,水果,香烟,包括黄金都可以。没有行业限制。第二点就是香港的税很简单,就2种。一个是注册资本的千分之一的印花税,另一个就是17%的利得税(也就是,赚钱盈利之后才交的,不赚钱,不盈利就不用交)。

因此,在香港,大型超市根本没办法生存,沃尔玛,家乐福之类的。低税率造就了香港的零售业繁荣。

日本更是有“大店立地法”“大规模零售店地区选定法”等来制约大店,保护中小零售业。家乐福是法国的,那么在法国,家乐福要是开新店,就必须同时关掉另一家。英国和德国,也都有相应的法案,制约大店,保护中小店。

所以,不是说电商法出台了,实体店铺就复苏了。有效的改善税收制度,简化手续,制约大店,包括大型超市和商场收取的各种费用(促销费,过节费,上架费,进场费等等)。一系列的举措,才能繁荣实体店铺。

淘宝的起步是参照eBay,然而eBay上80%都是二手,淘宝上90%都是新品。在以前网店免税,租金成本相对很低的情况下,使得商品价格低廉而迅速发展。这恰恰也反应出了我们的百姓用于消费的可支配储蓄很低,消费动力不足。

实体繁荣的路还很长,还是那句话,给予实体良好的发展环境,电商其实就是为实体服务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