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负责人说,市民和爱心单位的捐赠则让医院的整体防护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从物资捐赠而汇聚起来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有了尽快战胜疫情的信心。从捐赠数量上就不难看出,有的市民是将自用的捐献出来希望提供给医护人员,如同一个市民在电话中说的那样:“我们顶多不出门,省下的口罩也许能派上点用场。

2月2日中午11点,一个年轻女士站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大门口,她一手提着袋子,一手牵着孩子,母子俩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他们站在那里等待医院工作人员出来,把496个外科口罩交给医院。

接到电话前来交接的人叫刘莉,是医院审计科工作人员,她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年轻女士就说:“听说缺防护物资,我们也很着急,这是我们从国外旅游时带回来的,希望能帮一点忙。”说完牵着孩子转身离开,刘莉顿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防护物资的暂时短缺,竟吹响了爱的集结号,每颗心都被凝聚,寒冬中的蓉城都在感受着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温暖。

市公卫中心接受爱心捐赠的公告是1月26日发出的,他们需要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防冲击眼罩以及防护面罩等。

就在当天,一个姓黄的成都市民即通过快递捐来50个防护镜。这个市民“惜字如金”,除了写下自己的姓,连名字都未留下。

从那天开始,爱像溪流一样汇聚成河。有国有企业,有民营公司,有事业单位,也有民间社团。从捐赠者数量来看,最多的还是普通市民。

2月3日,捐赠电话达到了一个高峰。

市公卫中心在接受社会捐赠公告上留有两部电话,一部在党办,一部在审计科,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电话几乎就没断过,“耳朵都贴烫了!”审计科科长张杰说。

当汹涌而来的爱心面对医疗专业的时候,需要耐心的解释和沟通,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张杰说,她要逐一向有意捐赠的爱心市民说明哪些东西能用、哪些不能用,遇到更专业的细节问题,她还需要请教院内的医疗专家。

就在这天,通往市公卫中心的路线成了顺丰快递和闪送小哥的热线,他们承载而来的爱心无法不让人感动:N95口罩2个、3M口罩10个、医用外科口罩100个……

从捐赠数量上就不难看出,有的市民是将自用的捐献出来希望提供给医护人员,如同一个市民在电话中说的那样:“我们顶多不出门,省下的口罩也许能派上点用场。”

捐赠数量相对较多的,除了单位捐赠外,就是刚从国外旅行回来的市民。审计科的受捐登记名册上同时记录着口罩的采购路径:俄罗斯、日本、越南、泰国……这些春节在外旅行的市民,通过微信得知防疫物资匮乏的消息后,想方设法采购回来,希望为防控疫情尽点绵薄之力。

在2月3日这天,市公卫中心接到的捐赠物资中,除了防护用品,还有食品。

有餐饮企业送来几十箱火锅底料,他们说: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辛苦了,火锅底料是我们送给他们的慰问品,他们在休息的时候吃顿可口的火锅。

有市民送来一箱牛奶,“饿了的时候,就喝牛奶填填肚子吧!”

还有快餐点接连几天为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送汉堡和可乐,希望让掐着时间工作的他们能准点吃饭……

市民的捐赠行为同时在以另一种方式展开。2月2日和2月3日,万顺叫车和滴滴两个网约车平台先后启动为防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服务的爱心活动,只要凭借医院工作证即可享受免费接送待遇。“他们太累了,希望他们多休息一下。”万顺叫车司机李辉说。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成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大众投来的关注目光,其实是为医院注入的信心和力量。该院负责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疫情的防控和患者的救治,“在全国都面临防护物资匮乏的现在,上级部门从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物资等方面给予了公卫中心重点保障。N95口罩跟全国一样都比较紧缺,但我们的医疗物资既有基本储备,又有上级实行动态补给,目前能够保障医疗救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负责人说,市民和爱心单位的捐赠则让医院的整体防护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从物资捐赠而汇聚起来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有了尽快战胜疫情的信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邓晓洪 摄影 邓晓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