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发生时,他奋勇当先率队请缨赴一线,他带头深入科研攻坚克难,他孤身赴高原地区打响抗疫阻击战,参与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奇迹,他叫李国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胸外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名用行动践行当好“生命守护者”承诺的老党员。在本次的抗疫过程中,以李国平主任为首的精英团队,同样在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细胞受体多组学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研究,探索并验证新冠病毒介导ACE2的发病机制,筛选抗新冠病毒中医药,得到有效成分,从而为新冠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增强其防控能力。

疫情发生时,他奋勇当先率队请缨赴一线,他带头深入科研攻坚克难,他孤身赴高原地区打响抗疫阻击战,参与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奇迹,他叫李国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胸外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名用行动践行当好“生命守护者”承诺的老党员。奋勇当先:主动请愿站在抗疫一线

1月30日,市三医院呼吸胸外党支部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会上,来自支部的党员干部带头在请战书上签字,请求奔赴一线驰援。经讨论决定,将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医护团队前往作为新增定点救治医院的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展开技术支援。

作为支部书记、科主任的李国平,在会上向与会人员进行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形势介绍,表示特殊时期里党员干部一定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勇挑重担,无条件服从医院和科室的安排,希望党员同志带头驰援,发挥呼吸胸外党支部和呼吸疾病研究所的桥头堡作用。

倡议一呼百应,无论是老党员、新党员,还是普通干部职工都纷纷响应,火速在请战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按照报名情况,将首批报名的18名医生、27名护士分为了三个小组,为支援储备力量。而后,来自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6医生、5名护士分别奔赴武汉、金堂,投身战疫第一线。

攻坚克难:精英团队加速研究助力战疫

四川首个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工作站及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于去年3月落户市三医院。在本次的抗疫过程中,以李国平主任为首的精英团队,同样在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细胞受体多组学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研究,探索并验证新冠病毒介导ACE2的发病机制,筛选抗新冠病毒中医药,得到有效成分,从而为新冠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增强其防控能力。

实验室主要围绕病毒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进行研究,探索并验证新型冠状病毒介导ACE2的发病机制。据介绍,ACE2作为受体就像病毒进入人体气道的“大门”,研究这个门是如何“开”的,对于防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团队通过基因分析平台的筛选,还发现柴胡、川牛膝、葛花、葛根、萱草根这几种中医药可以作用于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靶点(ACE2)。下一步,呼吸精英团队还将针对每个地区发病情况,建立大数据模型,筛选高风险模型,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拐点。

勇挑重担:赴高原打响病毒阻击战

2月10日,作为知名的呼吸学科专家,李国平教授又临危受命赶赴甘孜州道孚县人民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道孚县海拔近3500米,近来温度更是低至-10℃,这样的自然条件,对平原地区的人来说,本身就是巨大挑战。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李国平还是毫无犹豫地只身前往。经过八个多小时的路途辗转,不顾路途艰辛的他直奔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始了具体工作的接手。

▲李国平主任在道孚

专家组克服高海拔所带来的缺氧反应,紧急针对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收诊、诊断、转诊等诸多相关的流程、标准,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病情给出了患者救治的指导意见。经过专家组的努力,当地收诊的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转重型的几率明显下降,部分重型患者经合理治疗后转为普通型。截至目前,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奇迹。

▲左一为李国平主任

“疫情的防控同样应该具有个性,才能打出最有利的阻击战。”李国平介绍说,在专家组的通力合作之下,已针对道孚出现的疫情特征,首次提出了省内的临床确诊方案。结合前缘研究和临床水平,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又提出了新冠特免血浆制品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储备建议。建议已被相关部门所采纳,并得到相关领导高度赞扬。

按省卫健委工作安排,专家组5天的指导任务完成后即可返回成都。不过,面对道孚当地目前仍较为严峻的防控任务,李国平和其他专家一样主动选择了留下。“所有的艰苦条件可以被我们克服,防控难题肯定也能被我们解决。”李国平说,作为一名拥有26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呼吸业内的资深专家,此时正是需要用他过硬的专业知识,义无反顾地担起攻坚克难的重任,以此践行做好“生命守护者”的承诺。

▲右二为李国平主任

李诗敏 成都日报记者 邓晓洪 供图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