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代的很多人,爲什麼沒有了敬畏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參透生死》雪漠著

科學也罷,工業文明也罷,好不好呢?都很好。但是,我認爲,我們不能迷信它們,忘記那比科技與工業文明更偉大的東西。

比如,前些時候,日本不是發生了地震嗎?對這樣一個事件,很多人表示了一種哀悼與同情,但我只用了四個字來表達自己對那事的態度:自作自受。人類所有的東西——包括所有的行爲與遭遇——都是“自作自受”。日本人屠殺了大量的魚、蝦、甚至海豚,這是非常殘忍的。而且,在日本的一個小鎮上,西方的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想去保護那些海豚的時候,也遭遇了生命的威脅。這一切,僅僅是因爲當地人將自己與自己的慾望當成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真理來膜拜。當這種思想變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就會產生許多非常可怕的現象,它會讓這些人不但漠視動物的生命,也漠視非我族羣的人類的生命,假如面對更迫近的利益紛爭,他們甚至會漠視自己以外所有人的生命。而且,當他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之時,他們覺得自己是強大的,是勝利者,可一旦大自然發怒,他們就會立刻淪爲弱勢的那方。就是這樣。

當然,我們可以不用佛教的“因果報應”來概括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稱之爲“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或者“自作自受”。行爲也是一種作用力,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律,任何行爲都必然有一種反作用力,善的行爲有善的反作用力,惡的行爲有惡的反作用力。發生核泄漏的那個地方,既然建立了核電站這些東西,就自然會存在爆炸等危險。也就是說,他們明知這個東西具有很大的危險性,但仍然妄想用科學去降伏它,這無異於在自己家裏買下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地雷。這不是別人強加給他們的一種危機和壓力,而是他自己的選擇,對吧?那麼,他們就得承受這個選擇所導致的所有結果。人類最傲慢與無知的地方在於,我們總是以爲科技的愈加發達,能夠使自己有資格對自然叫板,與自然對抗。殊不知,真正的發展與進步,永遠都無法靠紛爭與相互抗衡來完成,它是一種和諧與協作的結果。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對待自然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這個時候,人類纔會得到自然的善待。反之,自然就會以牙還牙。比如,當你對海洋的索取到了一定程度時,海洋就必然會對你進行報復。日本的海嘯絕對不會降臨到西部,因爲西部的人們對那個海洋沒有欠下血債,但日本的漁民已經做出了太多傷害大海的事情,而且還將繼續毫不自知地做下去,那麼,大海必然會對他們還以顏色。同樣的,西部人也對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比如肆意砍伐樹木等等,所以西部大地上纔會出現舟曲的泥石流和諸多沙塵暴之類的災害,這都是自己的某種行爲招致的某種結果。

所有科學對自然的戰勝,科學力也罷,工業化也罷,其實就是人類向自然的某一種挑戰,向農業文明、自然文明的某一種告別,他們稱之爲革命也罷,變革也罷,等等,這個東西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享樂之時,也必然會招致一種巨大的惡果。我們稱之爲“進步的代價”。但是,人類是否必須以與自然對抗的方式達成進步,這種進步又終將把整個人類引向何處呢?是滅亡,還是更美好的明天?

文學現在必須關注這個東西,因爲這是籠罩了整個人類的迷霧,文學必須承擔一種思考、叩問、甚至驚醒的責任。《西夏的蒼狼》裏諸多的東西都承載着這種叩問,比如物質對人類的那種異化。它告訴世界,人類心靈需要一種清涼、自足,需要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一種感恩。這個東西、這些詞彙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消失很久了,它已經不是主流話語,也不是公衆關注的話題了。現在佔據主流地位的話題仍然是無休止的掠奪,這種掠奪被美其名曰“建設”,比如將無數的綠地剷平、建築高樓大廈,然後以高價出售等等。當一個人、甚至整個人類毫無底線、無休止地滿足、膨脹着各種慾望,就必然品嚐這種放縱所招致的惡果。

有的人或許會誤解我上面所說的話,以爲我否認了人類的所有進步,或者認爲科學無用,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的意思是,我們在追求和完成某種進步的時候,不能迷信科學、迷信新事物,而丟掉一種堪稱精華的傳統思想,尤其是文學。如果說科學承擔着建築物質世界的重任,那麼文學就承擔了建築精神世界的重任。這兩個方面都是不應偏廢的。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學不能滿足於一種對社會現狀及各類時尚的迎合,而必須擔負起爲人類精神提供養分的責任。這意味着,它本身不能“營養不良”,爲了避免這一點,它必須從工業化之前、農業文明時代,甚至從奴隸時代,比如像孔子時那樣,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一種有益的東西,包括“天人合一”、“因果報應”這類說法。

不過,有的人並不認爲這些說法是營養,反而覺得它們一種糟粕,是必須被擯棄的東西,是一種“迷信”、陳舊和保守的觀點。當然,選擇自己相信與排斥的,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所以,我們儘可以去否認它、批判它,甚至選擇一種漠視或者挑戰這種說法的行爲。但無論我們取其精華還是視之爲糟粕,這些說法所指代的某種客觀規律、自然規律都依然存在,它遠比整個人類的所有行爲更爲有力。這意味着,我們不得不爲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所以,在批判和否決這種有益文化之後,人類必然會遭受地震、海嘯、泥石流等災害,必然會有2012年那種末日的恐慌,因爲我們漠視生命運行的規律、無休止地迎合慾望,不斷做出傷害自然、與自然對抗的事情

在傳統思想盛行的時代,例如孔子時代,是沒有這種恐慌的,因爲他們有所敬畏。現在的大多數人已經沒有什麼敬畏了,敢於懷疑一切的人們,在對科學的無比崇敬與依賴之下,什麼都不敬畏了,甚至有的人還會盲目地大吼着“人定勝天”。如果一個人把這樣的勇氣與堅持用在完善自己的人格,而非與自然對抗上面的話,他一定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命運;但假如他僅僅將這種寶貴的精神,用在對外界一種無止境的苛求當中,他就不得不承擔一些自己未必願意承擔的惡果。當人類失去了敬畏之心,感受不到比自己更偉大的存在時,這個更偉大的存在就會用某種方式讓你不得不感受到它,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等等自然災害都是偉大存在對人類的一種警醒。當人們拿着屠刀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一隻只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動物時,並不知道有一把更大的屠刀正在等着自己,這種無知是非常可悲的。

聲明:本公衆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爲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