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每天網上搶菜、做家務、帶孩子、加上各種疫情的消息,其實內心是非常彷徨無助甚至有些恐慌的,她很希望老公能夠主動站出來,承擔這些責任。有人對老公厭惡到極點,覺得老公平時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做家務陪孩子都可以理解,但是現在24小時在家,老公居然還是天天只會躺在牀上刷手機玩遊戲,不陪孩子不做家務,看着如一攤爛泥般的老公,只想把他扔掉。

今天,許多城市就正式恢復上班了,對於一不小心休了個超長寒假的工作族們來說,這個漫長的春節假期,終於過完了。但也有很多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還要繼續留在家中。

有的上班族人羨慕那些可以繼續宅在家中的人,羨慕他們那種能夠繼續享受留在家中的安全感,享受與家人孩子待在一起的開心;

也有留守的人羨慕那些可以正常出門上班的,希望一切快點恢復正常,因爲出門上班雖然要遭遇各種風險,但回到熟悉的工作環境,那種自在快活的感覺卻比留在家中自在多了。這麼多天和老公朝夕相處,每天24小時粘在一起,情緒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有朋友說,最近朋友圈流行的一張圖,就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寫照

上週六,我也在公衆號上做了一個小調查,問這次疫情中大家的夫妻關係有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是變得更加親密了,還是變得更加冷漠了。

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朋友說經過這次疫情,與老公的關係變得親密了,有人感覺自己彷彿回到了初戀,有人說很享受彼此膩在一起的時間,有人說原本什麼家務也不做的老公居然開始洗衣做飯帶娃,這樣平淡的日子居然也有了一絲幸福的感覺。

但有近三分之二的朋友卻說,雖然兩個人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24小時粘在一起,但彼此的關係卻冷漠到了極點。

有人對老公厭惡到極點,覺得老公平時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做家務陪孩子都可以理解,但是現在24小時在家,老公居然還是天天只會躺在牀上刷手機玩遊戲,不陪孩子不做家務,看着如一攤爛泥般的老公,只想把他扔掉。

有人說自從孩子出生後,與老公一直聚少離多,原以爲這次兩人可以好好相處一下,共同陪伴孩子,但相處下來才發現兩人的共同語言居然少得可憐。

還有一些朋友與老公開啓了爭吵模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早上起牀晚了要吵架,出門買菜回家沒洗手就摘口罩吵架,做飯鹽味淡了吵架,孩子哭了鬧了也要吵架……,吵着吵着大家就情緒不受控制,越來越激烈。有朋友說如果不是因爲疫情無法出門,早帶着孩子離家出走了,也有朋友說自己對這樣的感情心灰意冷,等疫情結束,就去離婚。

叮叮就是其中的一員,她無數次動念頭,準備等疫情結束了就與老公離婚。但每每想到年幼的孩子,如果這麼小就失去完整的家庭,她又覺得很愧疚。

叮叮的寶寶剛剛兩歲,正是最鬧騰的時候。平常主要都是自己媽媽幫忙帶寶寶,老公工作又忙,動不動加班,家裏事都是叮叮說了算,兩個人關係也還算融洽。

這次春節,原本打算大年初二出去旅遊的,疫情爆發後,導致哪裏也去不了,只能每天待在家。相處久了,叮叮才發現,老公又懶又自私。

爲了讓家裏喫到新鮮的蔬菜,又避免去菜場造成危險,叮叮每天半夜12點準時定好鬧鐘,開始在網上買菜。說是買菜,因爲疫情導致網上買菜的人暴增,哪是買菜,簡直就是搶菜,甚至可以說是秒殺。半夜12點沒搶到,常常要清早5點再搶。結果,叮叮的老公從來不幫忙也算了,好不容易搶到菜,老公卻整天挑三揀四,這個不喫那個不愛,有時候還抱怨說怎麼天天都是差不多的菜,就不能整點新鮮花樣嗎?

如果僅挑剔菜式重複也就算了,老公動不動還嫌菜燒得不好喫,一會說這個菜太鹹,一會說那個菜放了太多雞精,每次聽到他這麼挑剔,叮叮就恨不得把筷子砸在他臉上。這些菜都是叮叮媽媽做的,老人家每天又要帶孩子又要燒菜已經很辛苦了,老公居然半點不體貼。

叮叮說平常見老公工作忙,回家不做家務她也能理解,但放假這麼多天,他基本也不做家務,每天早上都是睡到10點多才起牀,除了喫飯、睡覺、偶爾哄孩子玩一玩,其他時間都躺在沙發上看手機玩遊戲。

那天叮叮正在洗衣服,叮叮的媽媽在做飯,就讓老公幫忙帶孩子,結果沒幾分鐘,孩子就纏着叮叮,非要叮叮給他講故事。叮叮喊了兩嗓子,讓老公幫忙把孩子帶走。結果差不多喊了5遍,老公依然沒有出現。叮叮被孩子實在纏得煩了,只好洗乾淨手上的肥皂泡,抱着孩子衝到客廳,結果一看,老公正笑嘻嘻在刷手機,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完全沒有聽到喊他一樣。

叮叮頓時火冒三丈,放下孩子,迅速走到老公身邊,把他手機搶過來,老公並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責罵叮叮,說她怎麼脾氣這麼大,這麼一說,叮叮更氣了,一把把老公的手機扔在地上,兩個人大吵起來,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就這樣,兩個人已經四天沒說話了。

叮叮說,如果不是因爲這次疫情,當天就會把老公趕走,寧願不看到他,也好過他天天在家挑三揀四。這幾天她考慮清楚了,等疫情結束,就跟老公離婚!

我告訴叮叮,我理解她對老公的失望,也理解她的難處。她對老公的不滿原因有很多。

首先當然是疫情帶來的恐慌,這份恐慌,讓叮叮的內心迫切需要得到一份支持,她很希望老公這個時候能成爲自己的依靠,能妥善安排好一切,保護自己和孩子。但明顯這份希望落空了。老公不僅沒有成爲依靠,反而成爲家庭的負擔,這讓叮叮很失望。

在失望之下,叮叮還有很多很多的愧疚感,這些愧疚當然不是對老公的,而是對自己媽媽的。每天讓媽媽幫忙看孩子,看着媽媽那麼辛苦操勞,叮叮的內心其實很愧疚,但平時因爲自己和老公都要工作,所有的愧疚都放在心中,她一定希望自己能夠在其他時間補償媽媽,讓媽媽得到休息。

因爲疫情,媽媽不僅沒得到應有的休息,反而更操勞了,要照顧所有人的喫喝,還要看孩子,這更加重了叮叮的內疚。

當老公的表現不如意的時候,叮叮內心對媽媽的愧疚感就會加深,所以她可以忍受老公對自己的挑剔,卻不能忍受老公對媽媽的不滿,尤其老公每天躺着什麼家務也不做,天天玩遊戲還挑三揀四,而媽媽整天忙來忙去時,這份愧疚感又會進一步加深,時間一天天過去,失望、愧疚交織在一起,內心的交戰越激烈,當自己的情緒再也無法掌控時,所有的內疚、憋屈、失望、不爽全部轉化爲憤怒指向老公。

叮叮告訴我,確實是這樣,她其實私底下有跟老公交流過,叫他不要動不動指責媽媽不好,希望老公能夠懂事一點,對家裏多一份付出,讓媽媽少一分操勞,但老公從來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這才讓她更生氣,也更失望。她覺得很恨自己,爲什麼會找這麼自私的老公。

我告訴叮叮,其實,她對老公最大的不滿是她內心的需求沒有被老公看到。在那些因爲小問題而引發的憤怒、指責、攻擊背後,實際上是內心深處對老公的深情呼喚,希望老公給她一點支持和安慰。

她每天網上搶菜、做家務、帶孩子、加上各種疫情的消息,其實內心是非常彷徨無助甚至有些恐慌的,她很希望老公能夠主動站出來,承擔這些責任。但老公不理解她的需求,這讓她感到自己在老公的心目中一點也不重要,一種孤獨無助的失望感就會湧現出來。

而面對媽媽的那些愧疚和抱歉,其實叮叮更希望老公能看到,或許她內心並不指望老公很勤奮地做家務,而是希望老公能夠給自己一些陪伴和安慰,給她足夠的支持,讓她有勇氣面對問題。

可惜的是,她內心的這些脆弱無助老公完全沒看到,不僅沒看到,老公的行爲還加劇了叮叮內心的失望,這讓她被巨大的憤怒感吞噬,她所有的抱怨、指責其實都是對老公的控訴,內心真正的期待是希望被老公回應。

但叮叮老公因爲不理解叮叮這些複雜的情緒,而男人的思維往往又比較簡單,他們無法想象這些問題背後的情緒,這導致兩個人的心越走越遠。我問叮叮,有沒有想過,或許她老公的內心也很焦慮,也很緊張,也因爲疫情而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害怕,但他又沒有勇氣說出來,這才導致他的表現與平常不一樣。

叮叮想了想,說可能確實是這樣,老公的父母都在湖南老家,老家那邊醫療條件又差,同時當地疫情感染人數也不少。叮叮說她只想到自己沒被照顧,沒想過老公可能也有自己的情緒。她決定找時間好好跟老公交流一下。

很多時候,不管我們怎麼對伴侶,在內心深處,彼此真正渴求的都是一致的:“我在你心中重要嗎?你在乎我嗎?你會支持我嗎?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會陪伴我嗎?”

只是,我們內心的需要、彷徨無助都是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很難意識到,我們只能從對方的反應中看到自己的需求被冷漠回應,於是,我們迅速被情緒吞沒,憤怒、悲傷、難過、羞愧等各種情緒隨即湧上心頭。

在情緒之下,我們會不受控制地採取很多行動,有的會用謾罵、指責、抱怨等各種方式吸引對方注意,爭取回應。有的則是迅速逃跑,用外表的冷漠、木然麻痹自己的感情,壓抑並否定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

這樣的互動模式會導致雙方心靈的距離越來越遠,婚姻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漠,關係逐漸陷入絕望。有的婚姻會解體,有的會第三者插足,更多的婚姻會爲了孩子湊合着,在麻痹與冷漠失望中繼續……。

但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爭執的背後,彼此都有着對情感的強烈苛求,理解對方的述求,打破關係中的惡性循環,建立安全的互動模式,關係也會隨之改變。

不管問題的表現是什麼,不管爭執的內容有多狗血,在婚姻關係中,引發矛盾的關鍵原因都在於彼此內心被支持、被肯定、被需要、被理解的依附需求沒有被滿足。

這時,我們需要明白,或許對方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無所謂,在層層僞裝之下,他們內心的創傷一點都不比另一半少。

這時,纔能有意識地去打破彼此關係中的惡性循環,才能客觀表達內心真實的渴求,公平討論,不對對方進行攻擊指責,不被指責、不被批評,這樣婚姻中的兩個人才能有更多的勇氣彼此依靠。

如果實在對婚姻失望透頂,感覺對現狀無力改變,但又希望婚姻能充實甜蜜,不再死氣沉沉,建議與對方一起尋求專業的婚姻幫助。很多時候,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是無法客觀看到婚姻中的問題的。而專業的幫助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一些被矇蔽的真相。

不管婚姻現在帶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如果希望在婚姻中感受到幸福,都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去維持婚姻的品質。

沒有一段婚姻是容易的,所有的幸福都來之不易,但不管如何,在親密關係中,都千萬不要任由自己的真心逐漸冷卻!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