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蓉蓉,當她知道媽媽可能永遠也滿足不了她的期待時,雖然很傷心,但她放下對媽媽的期望,自己去支持自己時,她發現原來自己比想象的更有力量。沒想到自從老公失業以後,媽媽又變得尖酸刻薄起來,她不僅不安慰蓉蓉和老公,反而天天嘮叨,先罵老公不靠譜,明明沒啥能力,卻硬要再買一套房,又罵蓉蓉不中用,不聽她的話,硬要找一個沒錢沒背景的鄉巴佬,拖累全家人。

蓉蓉的老公失業了,消息太突然,蓉蓉都懵了。她怎麼都沒想到老公會突然失業。

論業務能力,他在公司是數一數二的,年會的時候領導還說等過完年會重點提拔他,原本形勢一片光明的。誰知道因爲疫情,公司大幅裁員,老公也赫然在列。

蓉蓉非常沮喪,他們去年年底剛爲孩子買了一套學區房,老公突然失業,兩套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就變成了沉重的壓力,蓉蓉算了一筆賬,以她的收入,每個月不喫不喝,也承受不住每個月的貸款。

蓉蓉和老公壓力很大,心情本就失落。誰知道,蓉蓉的媽媽不僅不理解,反而還動不動數落他們。這讓蓉蓉心情簡直跌入谷底。

蓉蓉的媽媽原本就是個想法非常負面,愛抱怨的人。她從一開始就不太喜歡蓉蓉的老公,覺得他是鄉下來的,家庭條件不好,女兒嫁給他太虧了。原本她不同意兩個人的婚事,但拗不過蓉蓉的堅持,只好同意了,但他們沒有出席蓉蓉的婚禮。

結婚這些年來,因爲老公的事業發展越來越好,不斷被提拔,工資收入都相當不錯,對蓉蓉和孩子也很體貼,媽媽雖然還是打骨子裏嫌棄老公,但態度緩和了不少,孩子出生後,她還特地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原本大家相處已經越來越和諧。

沒想到自從老公失業以後,媽媽又變得尖酸刻薄起來,她不僅不安慰蓉蓉和老公,反而天天嘮叨,先罵老公不靠譜,明明沒啥能力,卻硬要再買一套房,又罵蓉蓉不中用,不聽她的話,硬要找一個沒錢沒背景的鄉巴佬,拖累全家人。蓉蓉又羞又惱,她不理解爲什麼媽媽會這樣。

那天早上,媽媽又開始罵罵咧咧,蓉蓉實在聽不下去了,就跟她吵了起來,最後媽媽氣沖沖地說要回老家,再也不幫蓉蓉帶孩子了。蓉蓉二話不說,當即就買了張當天的車票,把媽媽送回了老家。

媽媽回去後,也沒消停,天天發微信過來罵蓉蓉,罵她是白眼狼,沒良心。蓉蓉很生氣,好幾次,她都想直接把媽媽拉黑,但最後她還是努力剋制住了內心的衝動。她想不明白,爲什麼別人的媽媽在孩子遭受困難的時候,都能給予支持和幫助。她現在和老公遭遇這麼大的困難,媽媽給予的卻只有批評謾罵?爲什麼她永遠得不到媽媽的支持。

我問蓉蓉:“以前你每次遭遇困難的時候,媽媽給過你支持嗎?”

蓉蓉無奈地搖搖頭:“她一直都是這樣對我的,每次遇到問題,不管是不是我的錯,她都會罵我,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點支持。”

我說:“我理解你內心的渴望,理解你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希望媽媽可以讓你依靠,可能並不需要她給你什麼實際的幫助,只是讓你歇一歇,你就有力量面對現在家庭的困境。但媽媽卻沒給到你這份支持,反而罵你,你就像回到小時候,在做錯事時沒有人支持你,你只能一個人默默地面對,你覺得自己孤立無助又迷茫。”

蓉蓉的淚水忍不住滴落下來,她嘆了一口氣,說:“是啊,這麼多年我早已不指望她能讓我依靠,給我支持了,但現在非常時期,她爲什麼還是這樣呢?她能不能別動不動罵我,給我一點時間解決問題啊?我每次跟她相處真的很絕望,我真的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我說:“你想過嗎?這麼多年媽媽都是這樣的,或許這就是她原本的樣子,爲什麼不選擇接受,而是希望她改變呢?”

蓉蓉說:“可是我不甘心啊!我一個朋友的媽媽就很溫柔,她知道我失業以後,還關心的問我要不要幫忙?爲什麼我自己的媽媽卻這麼冷漠。”

蓉蓉的心情我自然理解。每個人在最痛苦、最難受,遭遇各種負面事件的時候,都希望有一個安全的依附對象可以依靠,都希望有人在這個時候能夠給自己一些支持和鼓勵,這樣內在就能獲得安全感,重拾信心和勇氣,有力量面對問題。

小時候,我們的依附對象都是父母,尤其是媽媽,她孕育了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生命來源。在孩子的心中,媽媽最親暱。每一個孩子都認爲媽媽是完美的,愛父母是人類的天性。

但隨着我們一天天的長大,卻會發現媽媽原來並不是那麼完美,她是有瑕疵、有缺點的,有時候她們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完全看不見身爲孩子的我們的需要。甚至有時候會發現她們並不愛我們,無法給予我們想要的安慰和支持。

當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多出現時,我們就免不了會抱怨, 會覺得自己的爸媽不夠好,會像他們怨恨和指責我們一樣,對他們感到不爽。

有時候,這些抱怨和不舒服甚至會強烈到讓我們產生遠離他們,甚至與他們斷絕關係的衝動。我們很想直截了當的和他們大吵一架,摔門而出,想通過這樣的事實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錯誤。

但不管我們長到多大,不管我們進行了多麼激烈的抗爭,在與父母的鬥爭中,我們都彷彿是輸的一方。到最後,我們只能找各種理由爲父母開脫:“她也是爲我好”、“她也挺不容易的”、“可能是我自己沒表達清楚”、“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她”。

這樣的話語能夠讓我們緩和與父母的關係,大家重歸於好,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只是內心的傷痛沒有被修復,等待一定的時機出現,傷口又會崩裂,曾經那些傷口又一次被撕開,這一次,變得更痛,關係的裂痕自然也變得更深。

這時,人生就像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怨恨父母,內心會自責,覺得自己不懂事,不體諒父母的難處。如果選擇原諒與順從,又會不甘心,明明就是父母做得不好,爲什麼他們不能主動道歉呢?

在這份不甘心、不舒服,對父母憤怒和排斥的背後,有一顆充滿渴望的心,渴望父母的愛和接受,渴望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因爲這顆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纔會有那麼多難過和悲傷。

這份不被滿足的失望,來自於小時候,我們還是無知的孩童時,渴望全然的母愛,對媽媽有着近乎完美的渴求。覺得父母理所當然“應該”完美,“應該”無所不能。當父母沒有能力百分百滿足我們的需求時,內在的完美被打破,這時,就開始產生怨恨。

因爲內在的失落感太過強烈,我們沒有辦法忍受這一份不舒服,於是這份怨恨被冠上了非常合理的理由。隨着我們一天天長大,我們開始變得有力量,開始理直氣壯地怨恨父母。尤其當內在那個缺乏關愛、非常不滿足、不快樂的小孩被激活時,而又一次沒得到應有的滿足後,我們就會更加不舒服,與父母的關係也會變得更糟糕。

我們會認爲是父母害我們受這麼多苦,是父母讓我們生活這麼不幸,我們會想:如果爸媽當年逼我一下,我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失敗了;如果爸媽溫柔地教育我,我的人際關係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我們覺得自己恨得理所當然,卻忽視了我們的父母只是普通人,他們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他們在從小到大的成長中,也受過各種傷害,他們也沒有及時得到過安撫,也沒得到過接納和支持。因爲他們自己的需求從來沒有被滿足過,他們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所有需要。

小時候,因爲我們自己沒有力量,在巨大負面情緒襲來時,不知道該怎麼辦,逃避、否認、責怪、怨恨等都是我們安撫自己傷心和難過的辦法,這樣能讓我們好過一點的方法。那時候的我們,只能這麼做。

但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了,這時,要學會看清真相,做一些向內走的功課。

在父母不能滿足我們的期待時,學會放手,放下對他們的希望,放下對他們依戀的需要,放下那些批評的聲音,接納現狀:“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他們沒有能力滿足我這個部分的需求。他們並不是故意這麼對我,只因爲他們從小到大,這一塊的傷痛也沒有被修復,他們也沒有被全然地接納過。我放下對他們的希望,只是接納他們給我的生命,這是他們給我的最大禮物。”

同時,往內走,告訴自己:我長大了,我有能力對自己負責,我可以給自己力量,給自己支持,我可以陪伴我自己,去療愈內在受傷的小孩。

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力量,給不了自己支持,可以想象一個你從具有某種母性或父性特質的人身上收穫這份支持,然後你再給予內在那個受傷的自己。

這樣做,既把父母從受傷的關係中解放了出來,也找回了自己的力量。就像蓉蓉,當她知道媽媽可能永遠也滿足不了她的期待時,雖然很傷心,但她放下對媽媽的期望,自己去支持自己時,她發現原來自己比想象的更有力量。

當情緒一點點平靜下來,她也開始有勇氣平靜地面對媽媽,她跟媽媽視頻,說自己終於明白媽媽這麼做是因爲內心着急,她告訴媽媽問題可能要花一點時間才能解決,但自己現在是個大人了,只要努力面對,問題總會解決的。她明顯發現,當平靜地與媽媽溝通,媽媽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一點變化。

當然,要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很大的勇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爲我們要看到並療愈內在受傷的自己,重新與父母建立好的連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願意踏出這一步,我們內在有很多深層的緊繃就被示範了,很多新的特質會出來。

如果過分沉浸在對父母的埋怨中,對他們的某些不好行爲耿耿於懷,這份不健康的抗爭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就更容易失去勇氣,迷失方向。

沒有哪個家庭是完美的,學會與不完美的父母和解,才能釋放更多的生命力量。

特別聲明:本文爲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喫喝拉撒,生長發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