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是要向孩子解釋父母爲什麼會吵架。孩子不懂父母吵架是他們自己的情緒出了問題,反而會認爲是自己不夠好,不夠聽話,導致父母吵架。

一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因爲一點點小事當着女兒的面與老公大吵了一架,兩個人還動了手,她咬了老公,老公抓了她的頭髮,可能因爲吵得比較厲害,女兒嚇得大哭,那天晚上女兒睡着後又哭醒了好幾次,這幾天孩子變得敏感又特別粘人,天天纏着她,動不動就哭。

她告訴我她很愧疚,尤其當看到女兒變得敏感又粘人的時候,她就忍不住自責,不知道當時爲什麼不控制住自己,要那麼衝動,當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鬧。她想知道怎麼辦才能消除吵架對女兒的傷害。

我理解她的心情,從懷孕開始,就不斷有人告訴我們,要保持好的心情,糟糕的情緒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我們更是知道,父母的好清晰決定孩子的一生,而父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是孩子看過最恐怖的電影,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

害怕傷害孩子,不希望給孩子帶來心靈傷害,很多時間大家都小心翼翼,就算有各種不滿,也儘量在孩子面前忍氣吞聲,避免爭執。

但不管怎麼努力去剋制自己,積壓的情緒都有忍不住的時候,當被生活的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當各種瑣事讓人心煩意亂的時候,就算很努力,也常常有失去理智的時候,一旦情緒上來,就只想把內心的憤怒、不爽發泄出來,這時,就會與伴侶大吵起來,一點點小事就讓我們功虧一簣。

常常是情緒發泄完,暴風雨過後,一地狼藉,看見嚇得大哭的孩子,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失控了,這時內心又忍不住開始愧疚,擔心自己的行爲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常常一邊愧疚着給孩子補償,一邊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與另一半達成共識,不可以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但下一次,卻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像火山一樣爆發開。

不斷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對孩子滿懷愧疚之間遊走,人在兩種情緒中游走,人變得壓抑又痛苦。

當着孩子的面吵架,真的會帶給孩子心裏陰影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孩子心裏,爸爸媽媽是完美的,是絕對不會錯的,他們無條件地支持父母的行爲,同時不允許彼此的關係受到傷害。夫妻吵架時說的每一句攻擊的話,可能只是一時的氣話,但孩子會全盤接收並放在心裏。

他們內心會惶恐、着急而又無法理解,更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個局面,他們緊張、擔心但又不知所措。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孩子都依然會對父母吵架擔心。

有人說父母吵架時,雖然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但依然留了一隻耳朵時時刻刻關注着父母的動靜,生怕他們氣急了打起來。

有人說自己26歲,看父母吵了26年架,這讓她無比煩,有時候她都很想把一切結束掉。

有人說從自己記事起,父母就一直在打架,有時候甚至會動靜大到把鄰居引來圍觀。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現在他特別受不了有人大聲說話,一聽見別人音量上來,就下意識想躲,腦子裏全是父母吵架的情景。

成人在面對父母吵架時都無法控制內心的擔心與恐懼,更何況年幼的孩子?孩子不懂父母吵架是他們自己的情緒出了問題,反而會認爲是自己不夠好,不夠聽話,導致父母吵架。

比如有的父母因爲對孩子在某個問題上的管教方式有意見出現爭執,在爭執之前,他們內心因爲工作、壓力、家庭關係等各種原因已經積累了一腔的怒火,孩子的問題只是他們爭執的導火索,孩子不會懂,他們看到的是,父母因爲自己的問題而爭吵,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導致父母的爭吵。

爲了讓父母重歸於好,孩子就會想做一些事情讓父母重新聯結。有的孩子會製造自己的問題,出現磨牙、做噩夢、哭鬧、生病、注意力不集中、愛發脾氣、不聽教導、學習散漫等狀況,希望通過自己的問題吸引父母的關注,把父母的注意力從夫妻衝突中轉移到自己身上。

有的孩子則會表現好,拼命做一些父母喜歡的事情去討好他們, 希望父母能喜歡自己,減少爭吵。

有些夫妻在發生爭吵時把孩子當籌碼,讓孩子參與其中。“我和你爸離婚了,你跟誰?”“你說! 你喜歡你那個騙子爸爸,還是媽媽?” ……有的父母吵架,就把孩子帶走,對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這些則會對孩子造成撕裂性的傷痛。

最後父母的爭吵會變成孩子內心的衝突,讓他們留下恐怖而緊張的回憶。這些回憶,即使在他們長大成人後,也依然是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會影響他們的親密關係,讓他們害怕親密關係的衝突和爭執。

所以,夫妻一定會對孩子的情緒、行爲以及性格造成重大的影響,這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除此以外,孩子還會對家庭產生羞恥感。他會因爲自己沒有一個和諧的家庭而自卑,也會因爲自己沒有能力去阻止父母吵架而愧疚。

因爲父母吵架對孩子傷害太大了,爲了不傷害孩子,有的父母會出現我文章最前面出現的那一幕,一面努力控制自己,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一面在按奈不住自己的怒火後,對孩子感到愧疚。

有的父母最後會變成冷戰,以爲自己努力掩蓋,不發生激烈的爭吵就不會再傷害孩子。實際上,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不說話,那種彆扭的氛圍和父母緊繃的面容一樣會給孩子帶來緊張與恐懼,一樣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看到這裏,大家或許會說,吵也會造成傷害,不吵也會造成傷害,那究竟要怎麼辦呢?

我的經驗是,情緒來的時候,就正常發泄。不用特別把孩子拉下水,但也沒必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同一屋檐下,避開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吵就吵了,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失控。

只是吵架以後,這幾件事一定要對孩子做。首先,是要向孩子解釋父母爲什麼會吵架。

要告訴孩子,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因爲生活、工作、學習等,我們可能會遭遇各種問題,產生各種情緒。在被情緒左右時,我們更容易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爲。

而婚姻是兩個人的相處,大家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當大家意見不合,情緒碰撞時,就容易出現爭吵,這是正常的。

接着,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孩子會把父母爭吵的原因歸咎爲自己,爲了消除孩子的壓力,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是父母自己的問題導致了爭吵,孩子不需要承擔責任。

雖然在吵架過程中,有一些情緒失控,這是因爲父母本身就不完美,在處理情緒、對待問題時有自己狹隘的地方,這就是生活正常的樣子,不夠完美,總是有不足,大家要試着去接受它。

但不管父母爭吵得如何厲害,父母都會努力讓一切保持在安全的範圍,不會因爲吵架而讓家庭分崩離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着孩子的面吵架,也要當着孩子的面和好。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當關系出現裂痕時,彼此是通過什麼樣的努力去修復的。這樣孩子纔會知道處理裂痕的技巧。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吵架是大人的事,認爲孩子不懂,總覺得事後補償,多疼愛他一些,多滿足一些孩子的需求做完補償就好了。這樣的行爲只會加大孩子內心的疑惑和自責。

清清楚楚向孩子解釋清楚吵架的原因,承認自己的不足,並讓孩子知道出現裂痕後可以怎麼修復,這樣一來,吵架雖然對孩子造成了創傷,但經過修復後傷害可以減少到最低。

沒有人是完美的,就算是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無數次爭吵,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與其刻意避免爭吵,不如坦然面對。

把吵架當成一次情緒的釋放,在衝突中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學會低頭認錯,修復關係,或許這樣的真實往往更能化傷害爲成長,成就親密穩定的家庭氛圍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