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江蘇,各地市區域經濟懸殊不算過於巨大,無論是作爲省會的南京,還是GDP最多的蘇州,都難稱得上中心城市。且不說江蘇徐州和山東濟寧都提出打造中心城市的想法,只看淮海經濟區地跨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就知道省際之間的協調發展有多難。

​​文|凱風

本文系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衆號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

萬萬沒想到,江蘇竟然以這樣的方式上了熱搜。

疫情當前,全國馳援武漢,一省包一市。各地多以省份醫療隊的名義前往湖北,而江蘇各地市都組織了自己的醫療隊—— “蘇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無錫市馳援湖北醫療隊”、“揚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鹽城市援助湖北醫療隊”……

有個江蘇的段子說:

直到疫情結束,湖北人民可能仍不知道江蘇到底派出了多少醫療隊……沒關係,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江蘇省內有13個地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醫療隊。正因爲這一點,江蘇獲得了“散裝江蘇”的稱號。

顯然,“散裝”不等於“內鬥”,亦非“各自爲政”,這恰恰說明江蘇每個城市都有單兵作戰的能力,每個城市都有獨當一面的實力。

這背後,正是江蘇的與衆不同之處。

01

江蘇區域經濟有多均衡?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是廣東,但論區域發展的均衡性,江蘇則更勝於廣東。

江蘇只有13個地市,2019年GDP全部突破3000億元,成爲全國唯一一個所有城市躋身百強的省份。

論萬億GDP城市,目前全國只有17個,江蘇省內有蘇州、南京、無錫三地入圍,而作爲後備軍的南通,與萬億GDP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

從人均GDP來看,江蘇僅次於身爲直轄市的北京、上海、天津,位居全國第四位,不僅超過浙江,而且超過廣東。

不僅如此,在全國百強縣排行中,江蘇有25個城市入圍,佔了榜單的四分之一強。江蘇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更是壟斷前五名。

再看醫療實力,江蘇擁有68家三甲醫院(2017年數據),在崗執業醫師19.39萬人,在崗護士26萬人,醫院總牀位38.79萬張,位居各大省份前列。

這其中,有6家躋身中國內地綜合醫院百強: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1)、南京鼓樓醫院(34)、東部戰區總醫院(39)、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50)、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55)、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68)。

這是江蘇實力的見證,也是當地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的見證。

02

廣東VS江蘇VS山東

事實上,過去30年的歷程,更能看出江蘇的發展速度。 在2008年之前,江蘇與山東的GDP幾乎不相上下。但從2010年代開始,江蘇開始拉大與山東的差距,並逐漸縮小與廣東的差距,坐實中國經濟第二大省之位。

2019年各省市的GDP已發佈,廣東以10.7萬億的總規模繼續領跑全國,而江蘇以9.96萬億位居第二,離10萬億俱樂部只差臨門一腳。

山東由於經濟普查和擠水分的因素,滑落到7.1萬億(18年初核是7.6萬億),三地的差距越來越大。(參閱《GDP首破10萬億!中國經濟第一省,再無懸念》)

當然,需要正視的一點是,廣東早在2008年之後就率先進行了“騰籠換鳥”,高新產業相對突出。

江蘇雖然發展均衡,但支柱產業多爲傳統產業,無論是冶金還是化工,都面臨着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03

誰是中心城市?

江蘇發展均衡,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沒有中心城市。

衆所周知,在中西部省份,省會城市都是省內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的中心城市。但在江蘇,各地市區域經濟懸殊不算過於巨大,無論是作爲省會的南京,還是GDP最多的蘇州,都難稱得上中心城市。

從首位度來看,南京的省會首位度(省會GDP/全省GDP)位居全國倒數第二名,僅次於濟南。

正因爲這一點,早在2018年年底,南京、濟南、瀋陽等城市就被巡視組點名,原因極其相似:省會城市功能作用發揮不夠。

南京爲此也提出打造“強省會”的目標。不過,在目前的發展格局下,想要打造“強省會”,可能並沒有那麼容易。

而蘇州,雖然GDP接近2萬億,光環效應十分突出,但也不是中心城市。 但從行政級別上看,蘇州仍舊是普通地級市,既非副省級城市,也非計劃單列市,在長三角範圍內則從屬於上海大都市圈,難以成爲江蘇事實上的核心龍頭。

而在蘇北地區,徐州雖然已經提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但淮海經濟區地跨多省市,省際之間的協調本身比省內更難,徐州在蘇北地區的影響力同樣受限。

這種局面的形成,與江蘇的地理環境有關,但重要的在於都市圈和城市羣的分野。

04

鎮淮揚:南京都市圈

南京、鎮江、淮安、揚州,從屬於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相當特殊,這是一個跨越兩個省份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的城市不僅包括江蘇的南京、鎮江、淮安、揚州,還將安徽的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等四個城市納入“勢力範圍”。

從地理上看,安徽這四個城市,與南京的距離近過所在省份的省會合肥。不僅如此,南京與馬鞍山、滁州的高鐵最短運行時間只有20分鐘,到蕪湖也僅有半個多小時,而南京的地鐵正在於安徽馬鞍山等地連通,交通通達性明顯超過合肥。

這就從側重坐實了南京的“徽京”之名。

可以說;南京雖然不是江蘇的強省會,但可以稱得上蘇皖兩地的重要中心城市,與合肥都市圈存在較大的重合之處,兩地的競合關係更甚於南京與蘇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官宣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加強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協同發展,打造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的典範。

可以說,這相當於默許了南京向安徽腹地的縱深,默許了南京都市圈擴大在省外的“勢力範圍”。

05

蘇錫常、南通:上海大都市圈

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則從屬於上海大都市圈。 衆所周知,上海是長三角唯一的核心龍頭。

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無論是地理區位,還是基於產業協同發展,向上海靠攏,無疑都是務實之舉。

在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中,上海的定位再次獲得提升。

無論是“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加強跨區域協調互動”,還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說明了上海的關鍵所在。(參閱《中國最大城市羣來了,這些地方被委以重任!》)

可見,上海向江蘇、浙江腹地的縱深,乃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與上海協同發展,也是江蘇臨滬城市的最可行選擇。

目前,上海的輻射效應已經顯現。

上海地鐵將與蘇州多條地鐵無縫對接,而上海第三機場或將選址江蘇南通。至於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則位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未來或將統籌使用上海021區號,且可統籌120服務和110服務。

這正是江蘇臨滬城市的機遇所在。

06

誰能帶動淮海經濟區?

再來看蘇北地區。

雖然整個江蘇省13地市都位列長三角,但只有南京、蘇州、無錫等9個城市位列核心區,徐州、宿遷、淮安、連雲港不在其列。

這其中,淮安尚有南京都市圈的概念,而徐州、宿遷、連雲港則從屬於淮海經濟區與淮河生態經濟帶。

以淮河流域作爲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黃河經濟帶,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區域過大,涉及省份過多,協調發展不易,中心城市難以確立。

且不說江蘇徐州和山東濟寧都提出打造中心城市的想法,只看淮海經濟區地跨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就知道省際之間的協調發展有多難。

雖然徐州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規劃定位,都有成爲中心城市的潛力。

但徐州畢竟不是萬億GDP城市,也不是強有力的區域龍頭,想要真正輻射整個淮海經濟區,必然存在着較大阻礙。

可以說,江蘇之所以給人“散裝”的印象,正在於各地的經濟實力都不弱,且各自都有屬於自己的都市圈,彼此競爭合作,共同進步,從而成爲中國省域經濟相對獨特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