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每一個大城市,都在尋求擴張之路。

01

這幾天,多個城市發出擴容信號。

先是,深圳發出最強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邀請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共同參與。

這意味着,深圳都市圈擴容到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深圳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接着,成都東部新區橫空出世,這是繼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之後的又一個大動作。

成都東部新區覆蓋920平方公里,西鄰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接四川天府新區,北靠成都國際鐵路港,面向成渝雙城經濟圈,堪稱成渝發展主軸上的極核。

近日,寧波舟山合併的猜測不絕於耳。

近日,寧波出臺新規,將根據“甬舟一體化”工作要求,給予舟山戶籍人員遷移戶口同城待遇,舟山市區戶籍等同於寧波市區戶籍,舟山縣市戶籍等同於寧波縣市戶籍。

舟山戶籍等同於寧波戶籍,打破戶籍壁壘,步子邁得不是一般大。

畢竟,即便成熟如“廣佛同城”,也只是在地鐵貫通、行政審批通辦、共建萬億級產業集羣方面做出局部嘗試,而不會輕易打通戶籍。

隨後,重慶主城都市區擴容塵埃落定,從9個區擴容到22個區。

擴容之後,重慶主城都市區面積、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分別達到2.87萬平方公里、2027萬人和1.8萬億元。

作爲直轄市,重慶坐擁38個區縣,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體量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以簡單的城市來看待,不僅容易誤判城市綜合實力,而且不利重點發展。

這次主城區擴容,無疑將會進一步提升主要城區資源集聚效應,主城都市區獲得優先發展。

02

城市合併,並非空想。

這些舉動,背後不無頂層設計的支持,“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已被多次列入相關文件。

近日發佈的發改委2020年城鎮化重點任務,更是明確指出:

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這無疑給一二線城市擴容,提供了無限想象空間。

在此之前,合肥、西安、成都、濟南均已邁出擴張步伐。

早在9年前,合肥就藉助“三分巢湖”實現城市大擴張。

當時,地級巢湖市被撤銷,原轄區縣“一分爲三”,新設的縣級巢湖市、廬江縣被納入合肥,其餘部分別被納入蕪湖、馬鞍山。

這是合肥做大“強省會”的關鍵一步。藉此機會,合肥城市面積擴張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00多萬,城市體量、人口規模終於全面向中西部強省會看齊。

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原屬資陽市代管的縣級市簡陽自此被納入成都管轄範圍,助力天府新機場和成都東部建設。

2017年,西安正式代管西鹹新區。作爲西安、咸陽的中間地帶,西鹹新區的重要性無須諱言。藉助西鹹新區,西安GDP迅速挺進9000億量級,離萬億門檻只有一步之遙。

2019年,濟南正式合併萊蕪。合併萊蕪之後,濟南城市面積擴大到1.02萬平方公里,區域人口達到近900萬,新濟南GDP在2019年達到9443億,成爲萬億俱樂部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合併萊蕪,被視爲濟南做大“強省會”的標誌性信號。

長期以來,濟南首位度在各大省會城市中墊底,而合併萊蕪之後,雖然濟南首位度仍舊墊底,但經濟佔比、人口占比均得到明顯提高。

今年年初,濟南出臺《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競逐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決心不言而喻。(參閱《懸念再起!誰能躋身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不難發現,這些合併擴張,不僅讓二線省會獲得更大的曝光率,城市實力也邁商了新的臺階,爲其競逐國家重大戰略提供了硬實力支撐。

03

在這幾個城市之後,還有哪些城市會走上合併擴張之路?

坊間熱議最多的,當屬深圳擴容、寧波舟山合併、廣東揭汕潮合併,以及武漢合併鄂州、西安合併咸陽等。

至於鄭州合併開封、廣州合併佛山的議論同樣不絕於耳,但缺乏落地的可行性。

先看最受矚目的深圳擴容。

這兩年,有關深圳直轄、深圳合併東莞、惠州的消息不絕於耳,但事實上,這些都是一廂情願的想象,深圳最終選擇的路線是都市圈擴容。

近日,深圳市發改委對外公佈2020年工作計劃,表示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明確提及將協調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參與

正如《超大城市再擴張!四個超級“大都市圈”呼之欲出》一文所分析的,一線城市不會輕易選擇合併擴張之路,而會以都市圈、城市羣作爲載體,從做大做強自身到輻射周邊。

深圳也是如此。

無論是已經落地的深汕特別合作區,還是正在籌劃的廣河特別合作區,抑或即將進行規劃編制的深圳都市圈,都是着眼於都市圈和城市羣,既爲自己創造更多經濟腹地,也盡最大可能帶動共同發展。

04

寧波、舟山有沒有可能合併?

長期以來,寧波舟山本屬一體,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在1950年代舟山分置而出之前,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在寧波轄下。

最近幾年,寧波舟山再度邁向一體化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動作,當屬2015年寧波港與舟山港的合併。

合併之後,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躍居世界第1位,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3位,與一海之隔的上海港比翼齊飛,成爲長三角港口羣的主力之一。

2019年,寧波與舟山共同召開甬舟一體化推進會,兩地將共同推進寧波舟山港管理一體化。這一次,寧波舟山戶籍互通,邁出了更爲關鍵的一步。

浙江爲何在此時大力推進寧波舟山一體化?

浙江有兩個萬億GDP城市,一個是杭州,另一個是寧波。如何打造兩個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同時做大杭州和寧波無疑是可行選擇之一。

更爲關鍵的是,長三角強市林立,都市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競合關係不是一般激烈。

正如《四個超級大都市圈》一文所說,上海大都市圈已將浙江的寧波、舟山、湖州、嘉興四市納入“勢力範圍”,而連通上海與寧波、舟山的滬舟甬跨海通道則已被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規劃中。

上海要爭奪寧波、舟山,浙江也要做大寧波舟山,這正是寧波的機遇所在。

05

廣東揭汕潮,合併可能性有多大?

近日,廣東省民政廳在回覆網友關於“汕頭、揭陽、潮州合併,成爲一個潮汕新區”的建議時表示:

行政區劃調整涉及面廣,必須充分研究,深入論證。省有關部門將加強行政區劃戰略研究,更好地發揮行政區劃調整在促進粵東地區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揭陽、汕頭、潮州均屬潮汕地區,地緣、人緣、文化相近,在歷史上本屬同一行政區域。最近幾年,由於三地行政分隔,行政壁壘和市場壁壘的存在,導致在高鐵、機場、產業等領域建設上存在不少問題。

同時,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經濟人口集聚優勢進一步強化,而粵東西北發展相對較慢。作爲粵東經濟重鎮的潮汕地區,同樣失去過去高增長的優勢,與珠三角差距不斷拉大。

因此,破除行政壁壘、做大粵東經濟增長極。無論是合併還是一體化,潮汕地區的整合或已箭在弦上。

06

武漢合併鄂州,可能性有多大?

武漢合併鄂州的設想由來已久。鄂州與武漢毗鄰,靠近光谷,城市面積較小,人口剛跨過百萬門檻,與武漢經濟、交通已經深度融合。

目前,鄂州多個區域已經正式啓用武漢027區號,武漢地鐵和有軌電車有望延伸到鄂州,光谷的衆多企業也將佈局延伸到鄂州。

值得一提的是,鄂州雖然體量不大,卻是“中國孟菲斯”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去年,中國首個貨運機場在鄂州開工建設,鄂州機場將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共同成爲湖北航空客貨雙樞紐的“兩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鄂州不乏融入武漢的需求,而武漢擴張同樣需要藉助鄂州的力量,兩地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

07

西安合併咸陽,可能性有多大?

西安合併咸陽,這一說法早在10多年前就已出現。

畢竟,長期以來,西安與咸陽交織在一起,如今西安咸陽兩地市中心相距不到30公里,西安機場也放在了咸陽市,機場更是冠名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目前,位於西安咸陽中間地帶的西鹹新區已經劃歸西安代管,以西安、咸陽主城區和西鹹新區爲主的大西安都市圈,獲得頂層關注。

那麼,未來西安、咸陽有沒有進一步大合併的可能?

事實上,10年爭議,就已充分說明兩地合併的不易。

畢竟,西安城市面積1075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咸陽城市面積954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5萬人,兩個城市體量都不小,一旦合併將成爲“巨無霸”城市,並不容易管理。

從GDP上來看,西安是陝西第一大城,首位度已經高達36.1%,而咸陽是第三大城,兩地GDP佔比接近全省的半壁江山。

在短期,西安合併咸陽的可能性不高,但西鹹一體化則是大勢所趨,打造以西安爲強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羣更是大勢所趨。

08

中心城市擴張雖是大戰略,但不是每一個城市都適合擴張合併之路。

城市合併的意義,並不在於城市體量和GDP數據的簡單擴張,而在於通過合併整合,爲城市發展提供更多腹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成爲區域發展的引領者。

許多人反對“強省會”戰略,這固然是出於經濟均衡發展的考慮,但卻未看到城市競爭的現實。

一個省份,如果連一個顯眼的大城市都沒有,恐怕都參與區域競爭的機會都沒有,遑論在重大國家戰略中獲得一席之地?

在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羣戰略日益明顯的今天,沒有中心城市,就沒有引領者,無論是人口競爭還是產業競爭中,都缺乏領頭羊。

成都、武漢、鄭州之所以能在這一輪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爲名副其實的網紅城市,與省會的強力崛起不無關係。

借用一句話:用馬太效應對抗馬太效應,用大城市對抗大城市。這恐怕是許多省份的最佳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