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房子的木头柱子和屋梁以及所有构件的连接全靠榫头组装对接而成,除了简单的手持器具斧子、凿子、刨子、锯子等,大型建筑机械无法参与,为了让18栋老建筑修旧如旧,在无锡的土地上原汁原味再现皖南民居,唐良恩特地聘请了多名专业工程师。直到2000年,唐良恩在安徽黄山地区看到了一处特别喜欢的老宅,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他用10余年时间,购买20多幢徽派建筑,并对其一砖一瓦地分拆,理清后运到了家乡无锡,前后投入6000余万元人民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样的感慨,放在古建筑、老宅上,真是恰如其分。

在无锡,偏偏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倾尽财力抢救徽派老宅。他叫唐良恩。10多年来,他踏遍皖南地区,收藏当地的20多幢老房子,并搬运回无锡。不仅如此,他还将其中的18幢重新搭建,修旧如旧后,建成的民间博物馆将免费对外开放。

无锡企业家收藏10多年

心无旁鹜“复原” 18幢徽派建筑

无锡惠山区玉祁,一座徽派建筑的民间博物馆正在悄然建设中。占地90多亩的工地上,从初步完成的几栋建筑来看,青砖、灰瓦、白墙,马头墙连接着天际线,仿佛来到古朴的徽州人家。

徽派古建筑民间博物馆共有18幢老的徽派建筑组成,是唐良恩10多年来的收藏成果。企业家出身的唐良恩1995年参加一个培训班时接触收藏,起初,他只是满地找石雕、木雕等器具,后来慢慢发展到收藏家具、观赏石等。

直到2000年,唐良恩在安徽黄山地区看到了一处特别喜欢的老宅,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他用10余年时间,购买20多幢徽派建筑,并对其一砖一瓦地分拆,理清后运到了家乡无锡,前后投入6000余万元人民币。

为了保存老建筑原有的造型,唐良恩聘请了多名专业工程师对老建筑进行了测绘、对每个零部件进行编号,确保异地恢复后的建筑保持原汁原味的皖南民居风格。

看到徽派建筑惨遭毁损

他决定不惜代价收藏保护

“可惜的是,大多数老宅的饰件都被破坏或变卖了,只留下大概的框架。”唐良恩感慨,“这些房子我不买下来的话,可能就烂在那里了,这太可惜。”

在一座占地面积70多平米的二层构造官厅,只见木制梁、柱子都保存得很好,梁上的木雕栩栩如生。目前这个官厅临时用来堆放建筑木构件。已经初具规模的几座皖南民居面积虽各不相同,但都是清一色的马头墙,灰瓦、白墙的风格。

为了“修旧如旧”

他请来黄山地区20多位老木匠

要异地再现18栋老房子原貌,必须请来能工巧匠。老房子的木头柱子和屋梁以及所有构件的连接全靠榫头组装对接而成,除了简单的手持器具斧子、凿子、刨子、锯子等,大型建筑机械无法参与,为了让18栋老建筑修旧如旧,在无锡的土地上原汁原味再现皖南民居,唐良恩特地聘请了多名专业工程师。并从黄山地区找来了20多名老木匠参与工程建设。

按唐良恩的计划,这座徽派建筑博物馆完成复后将面对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内除了将摆放唐良恩自己收藏的明清家具外,还将作为文化教育基地,引进适合青少年活动的传统艺术表演。唐良恩希望通过这座博物馆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徽派建筑,保护徽派建筑,同时也希望博物馆成为古建筑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尽管囿于各种原因,这座露天徽派建筑博物馆尚未完工,其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也在探讨之中,但唐良恩坚信:文化是民族之根,保护好这些老宅子,就是为传承出了一份力。

文:精彩无锡笔记

编辑:小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