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竞品车型即便傲娇如大众系,也开始通过升级品质甚至特供车来取悦国人时,第13代轩逸以打造“越级款待家人”的家轿标签,准确的脉动市场需求动向,通过日产Ellure概念车的时尚设计元素,搭配日产先进的HR16DE全铝四缸发动机,创造了同级里更好的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迅速赢得市场的一致好评。比如日产给出了“五座都有大空间”的设计理念,就是得益于CMF-CD平台所带来的优势,与市场上很多加长车型不同,第14代轩逸则是将座舱横向空间最大化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后排乘坐舒适度,让其具有媲美中级车驾驶舱内部的宽绰感。


无论从何种角度窥探当下市场格局,轿车走低、SUV走高都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如果当下轿车市场中还能存留一处旺盛篝火,非日产轩逸莫属。


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轩逸销量继续大幅走高,单月销量达到61980辆,继11月破五万辆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领先新朗逸一万一千余辆,稳坐该轿车月销量榜冠军位置。而整个2019年,轩逸总销量则达到了475063辆,几近完美的攀升数字在车市寒冬中尤为耀眼。

当下已经不能用销量线图去佐证走势完美与否,每月均超12%的增幅背后才是分析人士值得探讨的课题。但无论如何,第14代轩逸上市5个月以来,让轩逸整体实现了大比例增长,在给竞争对手造成威势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问,这款卖了60多年的家轿还能这么畅销到底凭什么?



源自时代却高于时代的洞察力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展现出对轿车、货车、卡车等交通工具的高度需求,而轩逸的鼻祖车型也随即问世。1959年,底盘代号Model310的“DatsunBLUEBIRD”(第1代轩逸)正式诞生,并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市场大获成功的车型。



限于当时宣传渠道匮乏、媒体声量不足,赛道便成为车企提高曝光度及展现车辆性能的最佳载体。从1963年第一款SSS车型诞生开始,轩逸就致力于挑战业界权威。1964年,第2代轩逸SSS车型就已经参加了经典的蒙特卡洛拉力赛,1973年,第4代轩逸Model610 HT赛车首获美国SCCAB Sedan锦标赛的第二名,并于1976年获得了冠军。至此,轩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迅速飙升,在新西兰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盛况。



也正是从第4代车型开始,日产汽车清醒的认识到,与赛道上的呼喊相比,用户的实际需求才是自己应该关注的焦点。


随后不久,轩逸便推出了“UserOriented”概念,即“以客户为导向”的设计思路。而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轩逸“为家而生”的理念实际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雏形。精准的定位让第4代车型在1972年打破了日本国内汽车销量的最高纪录,站在了日系轿车的销量巅峰。


随后的第5、6、7代车型分别从动力总成、底盘工艺、空间拓展等方面,去洞察同时代的家庭消费用车需求。到第8代所处的时代,购车者对车辆性能有了更高要求,轩逸甚至率先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机械四驱系统层面相继突破,满足了当时家庭对“操控”的迷恋。



轩逸走入国人视野,是在千禧之交。第9代轩逸高质高配的产品特性,让国人对这款车的期许居高不下。千禧年过后不久,随着东风日产的成立,轩逸以标准家轿的姿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了“万辆俱乐部”里的常客。


毋庸置疑,市场竞争加剧始于家轿市场。当竞品车型即便傲娇如大众系,也开始通过升级品质甚至特供车来取悦国人时,第13代轩逸以打造“越级款待家人”的家轿标签,准确的脉动市场需求动向,通过日产Ellure概念车的时尚设计元素,搭配日产先进的HR16DE全铝四缸发动机,创造了同级里更好的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迅速赢得市场的一致好评。



而到了2016年,科技成为购车新动向,第13代轩逸中期改款再次依据购车者需求进行了科技配置的全面提升。

直到去年,轩逸摘取中国乘用车市场第一桂冠的头衔时,人们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种源于市场、源于客户的思维,值得所有人深思与借鉴。

而从2019年4月,轩逸已完成了在华300万销量的里程碑,铸就自己60岁冠冕上的最耀眼明珠。第14代轩逸,正是顶着这一光环进一步续写着销量奇迹。



走出“舒适区“的第14代轩逸


新世纪的20年,是产品迭代的20年,更是需求迭代的20年。当90后家庭成为社会中坚,我们便开始探讨到底何为年轻、何为品质、何为运动、何为经济。围绕这四个点,第14代轩逸并未停留在原有舒适区,去继续描摹”性价比”的标签,而是更专注产品本身,去大胆律动购车者潜藏于心的品质出行需求。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代轩逸上市时,它的锐利与张扬及毫不掩饰的“高端野心”,甚至有些不太日产。



第14代轩逸基于日产全新的CMF-CD平台打造,相较于其他品牌平台,CMF强调的是设计和生产的灵活性,并且对驱动形式没有限制,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后置后驱都可以采用CMF平台进行设计,与此同时,由于CMF平台搭载了更多新技术、零件通用率高达惊人的85%。这也保证了第14代轩逸在有效控制成本、强化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搭载更多高阶技术。


比如日产给出了“五座都有大空间”的设计理念,就是得益于CMF-CD平台所带来的优势,与市场上很多加长车型不同,第14代轩逸则是将座舱横向空间最大化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后排乘坐舒适度,让其具有媲美中级车驾驶舱内部的宽绰感。



同样在内饰上的进化,也让其在同级中绝对的站在了制高点。对于更年轻的购车群体,用简洁不简单来定义他们的审美价值观可能更准确。他们不喜欢土豪式的堆砌,但一定细节到位,质感上乘。


第14代轩逸在做工、用料、细节上是非常经得起推敲的。比如大面积的软包裹、拼接缝线设计、内饰高级的配色等。而细节处,如储物空间的挖掘、侧面门板的全皮质双色包裹、主副驾驶中间储物槽内部的USB接口等等也表现出色。


坐在第14代轩逸的座舱里,你能感觉到中级车的用心和匠心。而仔细思考其背后的用意,其实也是跟时下的“精英“消费理念不谋而合。对于想要高级感,但又拒绝中级车的油腻的90后群体,这样的轩逸就刚刚好。



这种思路同样也延续到智能安全方面。7项全场景智行安全配置和3大驾驶辅助科技加持。前者涵盖了超视距碰撞预警、预碰撞智能刹车、油门误踩纠正、车道偏离预警、变道盲区预警、疲劳智能预警等等,后者则涵盖了智能循迹控制、智能行驶舒适控制、智能发动机制动三项技术。


有人难免会问,诸多黑科技加持,对一台紧凑级家轿而言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对于与互联网共成长的新生代们,一方面这些科技感反哺着自身的前卫意识,说白了这是一台“够潮”的车。同时,即便于家庭而言,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第14代轩逸的黑科技实际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2019年12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2019年度第四批C-NCAP碰撞试验评价中,第14代轩逸就是凭借在车身结构和主动安全配置上的革新,以综合评分率91%的成绩获得了顶级五星安全评价。


再说燃油经济性。长久以来,轩逸一直以超高的燃油经济性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此次换代新车搭载日产全新第三代HR16智驱发动机,其动力参数可媲美同级1.8L、2.0L的发动机,但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只有4.9L。



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数值,一定是在各种技术上的死磕,比如发动机新搭载的GTR镜面熔射缸孔、e-VTC电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TCV多级扰流控制技术、EGR废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所以,当日前第14代轩逸在101家媒体4000公里的长距离节油赛上开出2.95L/100公里的优异成绩时,奇迹背后,并非全是这一代轩逸天赋秉异,只是百炼成钢而已。


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不复,而当下恰巧又是拼颜值、拼流量的时代。虽然新车在内秀上已做到极致,但依旧掩盖不了Vmotion2.0设计语言所带来的外观附加值。



全新设计语言让这一代轩逸拥有了视觉上更和谐的1.254宽高比以及0.26Cd堪比GT-R的风阻,犀利的车身线条、锋锐的前大灯和仿进气函道设计的大嘴仿佛在表明——我随时可以重回赛道。所以,全新一代轩逸在给了你舒适、给了你高级、给了你经济性的同时,还能给你一点驾驭的激情,谁又能拒绝它呢?



写在最后

跳脱血统的进化是干瘪乏味的,也正是第14代轩逸的高光表现以及60年血统的相互反哺,才成就了如今在中国接近350万销量史诗。60年并没有成为轩逸创新的包袱,反而是为其不断进化带来“文化的滋养”,让轩逸身经百战之后,悟出唯有“以市场和客户为核心”才是战无不胜的利器。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