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说,还是从维护居民日常健康而言,都应该确保下水道通畅。比如说下水道,尽管还没有研究结论证明下水道会传播病毒,但从钟南山院士的观点、依据来看,下水道不通畅的话,就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广东省18日举行的疫情防控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一系列群众关心的问题答疑释惑。他在最后特别强调了两次,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保持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广州日报》)

在目前新肺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仍不清晰的情况下,每一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途径都要及时切断。比如说下水道,尽管还没有研究结论证明下水道会传播病毒,但从钟南山院士的观点、依据来看,下水道不通畅的话,就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其逻辑是,新冠病毒并不是因为消化道吃进去感染,而是粪便等污染物滞留在下水道,干了以后里面还带有病毒,经过鼓风吹到空气中以后,气体再被人吸入,也可以叫它气溶胶,就产生了感染的风险。此前,已从粪便里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活病毒。

而且,下水道传播已有疑似案例。2003年SARS期间,香港曾经有一栋楼宇,上下楼层住户相继得病,20多人死亡。最近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发生的同一建筑两人感染新冠肺炎,也怀疑与该楼下水道的污染有关。有怀疑,就应该及时阻断下水道传播。

防止下水道传播病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其通畅。可以说,钟南山院士对我们的提醒很及时很必要,因为在没有彻底战胜疫情之前,任何潜在的病毒传播途径都是威胁。尤其公共场所,由于人流量大、情况复杂,一旦下水道传播病毒后果不堪想象。

也就是说钟南山院士为我们普及了一堂疫情防控知识课。虽然很多家庭和公共场所最近很注意对“看得见”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疫情传播,但往往忽略了看不见的地方如下水道。甚至有的家庭或单位下水道被堵也不会与疫情联系起来,就会有风险。

钟南山院士为我们普及的核心医学知识是,在病毒传播途径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或者说没有彻底战胜疫情之前,任何有可能传播疫情的途径,我们都应该做最坏的想象,采取有力措施去防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自身健康,也才能为抗疫去尽力。

实际上,“下水道通畅”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防控疫情。即使下水道与疫情无关,其通畅与否也关系到我们身体健康。因为下水道一旦不畅,就容易出现异味污染室内空气,也容易滋生细菌、害虫等有害生物,对我们身体健康都是一种威胁,值得警惕。

在此前的“家庭下水管道污染现状调研”中,被调查的120户中有57.5%居民遇到过下水管道堵塞或者不畅的情况;48.3%居民表示会闻到下水管道散发出的异味。可见,下水道不畅现象很常见。专家则明确指出,下水道是蟑螂等害虫的栖身之地。

要想让下水道保持通畅,既需要居民或公共场所负责人,平时重视下水道维护,一旦堵塞及时疏通。同时,从房地产开发商到物业公司,都应该确保自己负责区域下水道、地下管线是通畅的。再延伸的话,城市管理者也要确保地下排泄管道保持通畅。

无论是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说,还是从维护居民日常健康而言,都应该确保下水道通畅。特别是眼下,大多数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多数居民只能“宅”在家里,下水道不畅既不利于疫情防控也不利于居民身心健康。所以,请记住钟南山的“强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