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是從疫情防控角度來說,還是從維護居民日常健康而言,都應該確保下水道通暢。比如說下水道,儘管還沒有研究結論證明下水道會傳播病毒,但從鍾南山院士的觀點、依據來看,下水道不通暢的話,就有可能成爲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在廣東省18日舉行的疫情防控例行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一系列羣衆關心的問題答疑釋惑。他在最後特別強調了兩次,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其他公共場所,保持下水道的通暢極爲重要!(《廣州日報》)

在目前新肺冠狀病毒傳播途徑仍不清晰的情況下,每一種有可能傳播疫情的途徑都要及時切斷。比如說下水道,儘管還沒有研究結論證明下水道會傳播病毒,但從鍾南山院士的觀點、依據來看,下水道不通暢的話,就有可能成爲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其邏輯是,新冠病毒並不是因爲消化道喫進去感染,而是糞便等污染物滯留在下水道,幹了以後裏面還帶有病毒,經過鼓風吹到空氣中以後,氣體再被人吸入,也可以叫它氣溶膠,就產生了感染的風險。此前,已從糞便裏培養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活病毒。

而且,下水道傳播已有疑似案例。2003年SARS期間,香港曾經有一棟樓宇,上下樓層住戶相繼得病,20多人死亡。最近香港青衣長康邨康美樓發生的同一建築兩人感染新冠肺炎,也懷疑與該樓下水道的污染有關。有懷疑,就應該及時阻斷下水道傳播。

防止下水道傳播病毒,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保持其通暢。可以說,鍾南山院士對我們的提醒很及時很必要,因爲在沒有徹底戰勝疫情之前,任何潛在的病毒傳播途徑都是威脅。尤其公共場所,由於人流量大、情況複雜,一旦下水道傳播病毒後果不堪想象。

也就是說鍾南山院士爲我們普及了一堂疫情防控知識課。雖然很多家庭和公共場所最近很注意對“看得見”的地方進行清潔消毒防止疫情傳播,但往往忽略了看不見的地方如下水道。甚至有的家庭或單位下水道被堵也不會與疫情聯繫起來,就會有風險。

鍾南山院士爲我們普及的核心醫學知識是,在病毒傳播途徑沒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或者說沒有徹底戰勝疫情之前,任何有可能傳播疫情的途徑,我們都應該做最壞的想象,採取有力措施去防範。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確保自身健康,也才能爲抗疫去盡力。

實際上,“下水道通暢”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防控疫情。即使下水道與疫情無關,其通暢與否也關係到我們身體健康。因爲下水道一旦不暢,就容易出現異味污染室內空氣,也容易滋生細菌、害蟲等有害生物,對我們身體健康都是一種威脅,值得警惕。

在此前的“家庭下水管道污染現狀調研”中,被調查的120戶中有57.5%居民遇到過下水管道堵塞或者不暢的情況;48.3%居民表示會聞到下水管道散發出的異味。可見,下水道不暢現象很常見。專家則明確指出,下水道是蟑螂等害蟲的棲身之地。

要想讓下水道保持通暢,既需要居民或公共場所負責人,平時重視下水道維護,一旦堵塞及時疏通。同時,從房地產開發商到物業公司,都應該確保自己負責區域下水道、地下管線是通暢的。再延伸的話,城市管理者也要確保地下排泄管道保持通暢。

無論是從疫情防控角度來說,還是從維護居民日常健康而言,都應該確保下水道通暢。特別是眼下,大多數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大多數居民只能“宅”在家裏,下水道不暢既不利於疫情防控也不利於居民身心健康。所以,請記住鍾南山的“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