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法制日報》報道,商務部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建立預付卡髮卡行業和企業風險監測機制,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建立異常髮卡企業名單制度。風險監測、全面排查的確會有源頭治理的效果,但我們也要看到,預付卡糾紛頻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預付費消費市場準入門檻太低,或者說實際無門檻,既有知名連鎖企業髮卡,也有大量小店鋪髮卡,預付卡市場因此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新冠肺炎疫情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簡稱預付卡)造成較大影響,部分發卡企業面臨經營困境,衍生相關風險。據《法制日報》報道,商務部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建立預付卡髮卡行業和企業風險監測機制,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建立異常髮卡企業名單制度。

預付卡風險是存在已久的“頑疾”。中消協發佈的《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預付式消費”從健身、美髮美容、洗車到教育培訓等領域,成爲維權老大難。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劇了預付卡風險,僅2月份以來全國就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相關消費者權益令人擔憂。

針對疫情背景下預付卡風險增加印發的上述《通知》,折射出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預付卡輿情和消費者權益。就《通知》本身而言,從風險監測、風險排查、“黑名單”等角度進行監管,必然有效果。比如建立風險監測機制有利於早發現風險隱患,全面排查也有這種效果,兩者區別在於,風險監測是長效機制,全面排查是專項行動。

而建立“黑名單”制度,對所有髮卡企業具有震懾效果;對異常髮卡企業則有懲戒效果,因爲一旦進入“黑名單”,企業信用會受到影響,在某些方面會受限制,這同樣是一種長效機制,效果值得期待。不過各地落實風險排查、“黑名單”制度,將面臨人力、物力等方面考驗,因爲髮卡單位數量龐大、分散且隱蔽,監管難度不小。

風險監測、全面排查的確會有源頭治理的效果,但我們也要看到,預付卡糾紛頻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預付費消費市場準入門檻太低,或者說實際無門檻,既有知名連鎖企業髮卡,也有大量小店鋪髮卡,預付卡市場因此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所以,從源頭治理還需要重新確定准入門檻,把數量龐大的小店鋪也要納入監管範圍。

也就是說,雖然根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只有集團髮卡企業與品牌髮卡企業有資格髮卡,但該制度並沒有真正落實,大量小店鋪隨意髮卡且遊離在監管之外。雖然小店鋪髮卡帶來的風險沒有連鎖企業那麼大,但小店鋪經營者一旦“跑路”,對相關消費者也會帶來不小的損失。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對於異常髮卡企業,除了要把企業納入“黑名單”,同時要把企業主要經營者納入失信名單、禁業名單,否則某些企業進入“黑名單”後,經營者會再註冊新企業重新發卡。只有讓嚴重違約、違規者付出沉重代價,纔有望減少預付卡風險。這既需要建立完善的違約、違規懲治制度,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信息共享、聯合懲戒。

鑑於疫情期間預付卡糾紛突然增多,除了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外,還應該就預付卡延期與退卡進行統一指導規範,因爲預付卡大多都有時間限制,而疫情造成消費者無法正常消費。同時,還應分類處置疫情期預付卡糾紛,若疫情造成髮卡單位經營困難,應鼓勵消費者和髮卡單位協商解決;如果髮卡單位負責人“跑路”則應嚴懲。

從根本來說,需要完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和《多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這兩個制度看上去對預付卡有約束,但實際效果很不樂觀,不僅制度本身不完善,而且制度執行也不理想。希望在落實《通知》要求的同時,以問題爲導向進一步完善制度,切實解決制度執行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