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表明,在中國90%的中學孩子都有明顯的逆反現象,爸爸媽媽讓他朝東,他偏朝西,作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理解到其實他們並不是故意給父母頂嘴,我調查過孩子,孩子說:"他覺得父母說話的方式,實在太過分了,從小到大一直是這樣,小時候不敢頂嘴,現在長大了,孩子忍受不了。"

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與孩子的相處,很少注意措辭,因爲孩子年齡還小,表達不清,只能被動接受。日積月累孩子的內心就積壓了很多負面情緒,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給孩子帶來的負面能量也越積越多,等到孩子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內心的負面能量就開始浮出水面,中學時期,冰山一角就開始顯露出來,最終有一天會爆發出來,出現各種讓父母措手不及的狀況。

面對一個聽話的孩子,再有能力的家長也不能教育到孩子的。只有孩子聽從家長和老師的話,才能上升到對孩子的教育,可是大部分孩子就是不聽話,原因在什麼地方呢?綜合起來,來自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凡是發生以後,我們父母有沒有把手指指向自己?是不是總是隻找孩子的錯?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問題應該從根源解決,從父母自身解決問題,因爲錯誤的源頭會導致錯誤的結果。作爲父母最應該反思的是自己說話的語氣,身體的語言是否對孩子有積極的幫助,是否有正面的引導。

再次,父母要反思自己的人生路走的好嗎?我們父母的思維方式和看待社會的方式會影響我們目前的狀態。如果是不理想的狀態,那麼怎麼去引導孩子走向幸福呢?家長只會按照自己的思維對孩子進行教育,下崗職工媽媽只會按照他的現狀思維去教育孩子,而媽媽的這些經驗通常經不起社會經驗和實踐,對待社會,父母要正確對待和理解,才能給予孩子前瞻性的建議。

但是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沒做的事情我可以讓孩子去做呢。我認識一位爸爸,逼着自己的孩子學鋼琴,當知道爸爸爲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他說這位爸爸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喜歡一個成績好的女學生,因爲自己沒有學鋼琴,就沒有追上這位女孩,所以認爲孩子需要學鋼琴。這個理由是讓人費解的,爸爸喜歡的事情,孩子不一定喜歡,勉強的結果只能讓孩子更痛苦,讓家長焦頭爛額。教育孩子,我們家長每天要不停的思考自己的路是否適合孩子,是不是孩子該走的路呢?孩子成長環境,孩子成長環境是一樣嗎?很多家長會經常拿自己的成長環境,與孩子現在成就環境對比,但每一個孩子有獨立的人格,都有適合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後,所以作爲爸爸媽媽學過教育孩子嗎?我們知道開車需要駕照,但是我們教育孩子,我們又花了多少錢和多少時間去學習呢?教育孩子的過程遠比開車過程複雜,並且非常重要。曾經有一位媽媽給我說:“老師,我的孩子想跟你學習。”我說存在什麼問題呢,他說孩子現在已經不聽我的話,天天上網,我就差點給孩子要跪下了。我問孩子多大了,他說孩子說16歲,都初三了。我很遺憾的告訴這位家長,十六歲的孩子思維已經成型了,存在的問題已經很難糾正了,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我只能感覺可惜。

一個小樹苗長歪了,通過人爲的修正是很容易修正的,但是一棵小樹苗如果任意成長,等它長大成一棵大樹後纔想到對其進行矯正,那將傷及根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小樹還很小的時候,定期施肥澆水,這樣孩子才能成爲棟樑之材,教育孩子和小樹苗的成長過程是一模一樣的。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讓孩子將來可以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尤其是小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階段,教育的根本在於父母,教育孩子固然重要,父母學習的重要性大於孩子,這樣父母纔可以給孩子輸入正能量的人生思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