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重医附一院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感染10病区,呼吸内科王璞主任医师正在查看一名病情突然加重的患者。

血氧饱和度一掉再掉,患者意识非常烦躁,情况很糟糕,只能插管上呼吸机抢救并转入监护病房,但下级医生低声告诉王璞,监护室没有病床了。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变主要累及肺部,呼吸衰竭及顽固性低氧严重,常需有创机械通气及重症监护作为抢救治疗挽救生命。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入驻重症病区以来,几例重症患者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氧合始终改善不好,病情的转变急需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整个定点医院ICU资源有限、只有10余张床、不能满足重症病人救治需要。

怎么办?

“现在不止我们医院,各医疗队都面临着监护室饱和的难题,我们得随时做好在病区建设临时监护室的准备”,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教授在医疗队的内部培训会上,多次强调了这个问题。其实,在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刚接收病人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如何解决病区重症病人转医院ICU进一步治疗的难题,救治指挥部及巡检的全国专家也要求各医疗队要考虑设置自己的重症病区收治插管通气的危重病人。

为此,医疗队领队肖明朝副院长、周发春教授和重症医学科米洁护士长等带领医护团队多次论证,反复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协调筹建病区ICU相关事宜,包括在医疗队前期讨论方案中调整出一个区域,专门作为重医附一院医疗队病区ICU等。

2月21日下午,在多方协调下,两台有创呼吸机和相关必须物品到位,作为病区的组长医生,王璞一边向上级报备一边指挥启动病区ICU。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麻醉科吴彬医师、重症医学科林时辉医师和经验丰富的重症护理团队段敏、张榜骥共同奋战,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ICU正式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调试呼吸机、推送抢救车、开启负压吸引器等。所有条件已准备就绪,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专门的插管团队也就位,患者在严密监护下转至ICU,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后,患者氧饱和度很快升至98%,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以迅速缓解,抢救的第一步成功了!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也是10支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中,第一支成功建立了病区ICU的医疗队。

此刻,当班医生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却没有一个人离开,来接班的冯金洲医生站了很久,一字一句认真记录着管道、用药等情况;组长医生汪志红主任医师、邓红彬副主任医师等也一直守候帮忙,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希望患者赶紧好起来。

一小时后,第二台呼吸机也运转起来,组长医生徐昉副主任医师、蔡佳副主任医师带领着当值的医护团队,又为第二例危重症患者顺利实施了有创机械通气。随着病区ICU的有效运转,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得到了极大保障。

病区ICU的建立,是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诊治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为整个病区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进一步强有力的保障,“提高收治率,降低死亡率”不是一个口号,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给患者带去更多生的希望。

宣教科 重庆援武汉国家医疗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