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中国整体历史做一个俯瞰性的盘点和概括,建立一个制度范式变革模型。

为什么要对中国历史建这么一个模型,就是为了更方便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历史,然后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正在孕育的第四制度范式,就是我们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制度范式变革模型的整体描述:中国历史中已经存在了三个制度范式,发生了三次制度范式变革,目前中国正处于第四制度范式形成之中。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国历史上两种级别的变革:改朝换代级别和礼崩乐坏级别》)中已经指出,中国历史发生了的两个级别的变革:改朝换代级别和礼崩乐坏级别。改朝换代级别的变革,只改变朝代的名字和皇帝的姓氏,但基本制度并未发生改变,制度范式依然是同一个。礼崩乐坏级别的变革,则在朝代改变的同时,也发生了基本制度的改变,发生制度范式的崩溃。

“礼崩乐坏”实际就是指三代礼乐制度的崩溃,也是三代制度范式的崩溃。我也用礼崩乐坏泛指所有的制度范式的崩溃。因此,制度范式级别的变革就是礼崩乐坏级别的变革,就是礼崩乐坏。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只是谈了夏朝之后的情况。从夏朝之后看,中国40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存在了两个制度范式,发生了两次制度范式级别的变革,即发生了两次礼崩乐坏。

两个制度范式:第一个是,三代时期的礼乐范式;第二个是,从汉至清,汉清六朝时期的儒法范式。

两次制度范式级别的变革,即两次礼崩乐坏: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时期,经战国,一直持续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结束;第二次发生鸦片战争之后,目前依然处于这个过程之中。新的制度范式尚未真正形成。

三代的礼乐范式,存在了1500年,汉清六朝的儒法范式,存在了2000多年。

但是,中国的历史并非是从夏朝开始,在三代之前,还有有一个三皇五帝阶段。现在我们把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阶段也纳入进来,让这个制度范式变革模型涵盖整部中国历史。

这样制度范式和制度范式变革,就将各增加一次。中国历史中已经存在了三个制度范式,已经发生了三次制度范式变革,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制度制度范式变革期,第四制度范式正在孕育。

先系统性、概括性地说一下,然后再做稍微详细的解释。

第一制度范式,存在于整个三皇时期,可以称之“契约范式”。整个五帝阶段,是第一次制度范式变革。黄帝战蚩尤,是第一制度范式崩溃的开始,第二制度范式开始孕育。

直至大禹时期,第二制度范式开始成型,就是礼乐范式。此后,该制度范式存在于整个三代,直至春秋礼崩乐坏开始崩溃。第二次制度范式变革开始,第三制度范式开始孕育。

直至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制度范式才得以成型。然后,存在时间横跨汉、唐、宋、元、明、清六朝。这六朝可以称之为汉清六朝,也可以称之为“大六朝”,以区别于目前历史学约定成俗的“六朝”。这个是小六朝,指的是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1840年鸦片战争,第三制度范式开始崩溃,进入第三次制度范式变革期,第四制度范式将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尚未真正成型。

下面再稍微详细地做一下解释。更详细的解释,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给出,请有兴趣者积极关注“蔡氏意学”。

先对三个制度范式做一下解释。重点说第一制度范式。

第一制度范式的存续时间最长,覆盖了整个三皇时代。

三皇时代最典型的制度特征之一,就是没有政府。在现代人看来,没有政府将意味着混乱无序。但是,三皇社会不仅有秩序,而且被人们认为是最理想的秩序。

现代的主要社会治理工具是政府,三皇时代的社会治理工具则是契约。三皇时代可以称之为“契约时代”,其社会可以称之为“契约社会”。因此,也把三皇时期的制度范式,称之为“契约范式”。

《周易 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句话就是对三皇社会的记忆和描述。结绳和书契是契约的两种原始形态,都是契约,因此“结绳而治”就是“契约而治”。

《老子 80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复结绳而用之”就是恢复“结绳而治”,重回契约社会。老子认为,契约社会是“至治之极”,是最理想的社会。

结绳是一对打着绳结,并且完全相同的绳子。书契则是一对刻着契齿文的小木片,左右两片的契齿文完全象契合。

结绳的绳结和契齿文的齿,都是数字符号,结绳和书契在技术上就是数字记录工具,所记录的是一个数。是最早的合同文本,数字指代表弟财产的数量。

在合约签订时,根据标的财产的数量,给绳子打结,或给书契刻齿文。一对结绳不仅绳结个数相等,而且,各个绳结的大小、间隔也是完全相同。最典型契齿文,是上而下的一排横线,可在一对并排放置的书契中间。当左右契分开时,完整的契齿文将被分开,左右契各保留一半。一般债权方持右契或右绳,债务方持左契,或左绳。这样右契、右绳,就是最早的信用凭证,最早的借据、债券,甚至有时可以流通,而充当货币。

同时,结绳和书契还有简单的加密机制。当债权人持右绳或右契前去找债务人要账时,债务人会将右契或右绳与自己所持有的左契或左绳相比对,以验证左右绳是否相同,或左右契是否相合,以判断真伪。这就是“合同”一次的来源。结绳就是约(绳子),书契就是契,两者合成“契约”,契约即合同。

“佐证”、“佑助”也是来源于此。是作为债务人的左方以左契为标准来对右契进行验证,因此叫佐证。当右契能够与左契完全相合,就叫“契合”,当右契与左契不能相合,就是相互左右,但是,以左为标准,简称“相左”。右方是借出方,对借入的债权人,就是一种帮助,因此叫“佑助”,“保佑”。“佐、佑”的本字是“左右”,后来才加亻。

佐证、佑助、相左、合同、契约,这些汉语词汇,实际上都是源自结绳和书契机制。但是,对于这些机制,至东汉时期,就基本被系统性遗忘了,因此,2000年来,人们已经不知道这些字词的含义的真正起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过来,这些词汇的存在,也证明结绳和书契曾经对中国文明的深刻影响。至少到甲骨文时期,这种影响还在,并成为甲骨文构型的基本理念,而被保存在甲骨文的字形结构中。通过研究甲骨文字形结构,就可以破译之。

作为最原始形态的契约,结绳和书契与现代契约存在一个根本不同,现代契约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以法律的存在为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没有法律、政府,就不会有契约。但是,三皇时期的契约,即结绳和书契,并不依赖法律和政府,而是依赖共识性的道义。道义的基石就是“诚”,因此《中庸》说:“诚者天之道”。

诚不仅是对别人诚,更关键地是对自己诚,对别人诚,一定是建立在对自己诚的基础之上。仅对别人诚,对自己不诚,那不是诚,而是“伪”。契约签订和执行,就是建立在诚的基础之上,自己对对方的承诺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契约条款就不是单纯的外在负担,而是自己的真实意愿,自己的真实承诺。

结绳和书契机制的核心就是,诚,在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就是道义。合约执行是靠双方的自愿、自觉来保障,而不是靠第三方的带有暴力强制权威的第三方,即法律、政府。

当然,在结绳和书契机制也有作为第三方的中介,但是,这些契约中介,没有任何强制权力,他们仅仅是凭借自己的道德道义威望,为契约双方提供评理、讲理服务,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这个契约中介,并不直接参与双方事物,契约的签订和执行完全是依赖契约双方本身。同时,契约中介在为契约双方提供评理服务时,完全是免费的。

尽管契约中介没有强制权力,但是依然在契约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实际上发挥着社会治理功能和社会教育教化只能。这些契约中介,就被称之为“大人”,也是“儒”。此前我对甲骨文“大”、“儒”进行了详细的考释(《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一)》)。因此,三皇社会,也可以称之为“大人社会”、“儒社会”。

关于,第二、第三制度范式,即三代的礼乐范式,和六朝的儒法范式,前面的文章已经做了解释,本文从略。只指出一点,大人、儒,在三个制度范式中都居于中国社会的核心地位。只是,在不同制度范式中,大人、儒的身份和职能发生了变化。

在三皇时期的第一制度范式中,即契约范式中,大人、儒是契约中介,是契约秩序的重要保障。此时,大人、儒都是作为纯民间人员存在,他们执行职责也完全是自愿的、义务的。

在三代时期的第二制度范式中,即礼乐范式中,大人、儒,开始正式职业化了,进入了政府,成为官员。从这个意义上吗,政府在中国的出现,实则为大人、儒的职业化。因此,“大人”成为一个对官员的尊称。

在汉清六朝时期的第三制度范式中,即儒法范式中,大人、儒的身份再次发生变化。由政府官员,化身为职业的学者、教师。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变革,独立的学术和教育业出现了。

总之,大人、儒的身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种形态,对应着三个制度范式。在三皇时,是契约中介;在三代时,是政府官员;在六朝时,是学者、教师。

接着说一下三次制度范式变革。

总体而言,这三次制度变革的动因,都是来自当时新兴的西方文化的入侵。

第一次制度变革,开始于黄帝战蚩尤。综合各种资料看,蚩尤代表的是与中国固有的契约-道义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而是一种多神教-暴力文化。这种文化是中亚游牧和西亚多神教文化的融合。即蚩尤代表着当时的新兴西方文化。

第二次制度变革,开始于东周时期,北方游牧对中国的入侵,著名者如犬戎,也叫猃狁。伴随着这种入侵,而传来一种新文化,叫法家文化。法家文化的直接起源地,是中亚的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是当时的新兴西方文明。法家文化倡导以整齐划一的法律来统治国家,以武力做法执行法律的后盾。形成集权专制。与中国固有的礼乐-道义文化有激烈冲突。

第三次制度变革,起于鸦片战争。欧美文化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同时也反对集权专制,倡导“民主”。这于中国固有的儒法范式存在冲突。欧美文化源于新兴的西欧文明。

也就是说,自黄帝以来,中国历史中的最重大变革,都是西方文明的入侵而出现的。从黄帝起,中西文明的冲突和融合,就构成中国历史的主轴。

最后说一下,在新制度范式的孕育。

新制度范式的孕育,恰恰和就制度的崩溃是统一过程,就发生在制度范式变革过程之中。由于,制度范式的变革,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那么新制度范式的形成,实际就是一个中西文明融合的过程。不过最终定型的制度范式中,尽管包含着中西两方的文明元素,但是,中西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等的,而是“中体西用”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为基本精神,以西方文化为工具。

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制度范式变革时期,也是第四范式的形成时期。前三个制度范式的存在,至少是1500年。按这个规律,第四制度范式,也将左右中国和世界未来1000年以上的生活。

那么,第四制度范式,将会是什么样的。我的初步判断,应该是一个“义利范式”,着重处理的是道义和人心与经济的关系,让道义、人心与经济之间实现良性的协调、平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