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就是说,中国文、字发展的路径是:结绳书契→甲骨文金文→文言文。甲骨文金文从结绳书契发展而来,是结绳书契和语言相融合的产物,或者说借用结绳书契的符号来表达语言,表达语言的文就是字,因此甲骨文金文具备字的特征。

汉字出现的很早,但是,作为审美艺术的书法的出现却很晚,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事。王羲之能登顶书圣,原因绝非因为他的字在审美上,在技术上,绝对的好,而是时势造英雄的产物。那是一个书法刚刚诞生的时代。

书法为何到魏晋时期才得以诞生,那么以前为何有汉字而无书法。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明白汉字的起源演变史,尤其是由文到字的渐进演变。

汉字的形成是一个由文到字的渐变过程。总体而言,这个过程包括三大阶段,文、字也存在三大形态。

第一个阶段是纯粹的文阶段。纯粹的文,是指与语言完全无关的文,并不用来去表达语言,而单纯地去表达道,即“文以载道”。也是《周易》说的“立象以尽意”,这个“象”就是文。

甲骨文之前,中国早已存在成熟的“文系统”,包括八卦符号系统,以及契约符号系统。契约符号系统又包括结绳符号和书契符号。

在我的文章中国,当文、字对举时,文就是纯粹的文。

第二个阶段,纯粹的文和成熟的字之间的中间阶段,此时的文、字形态,就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现代人把甲骨文和金文看成与现代汉字一样的字,这是错误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直接从文演变而来,是文和语言的结合,用文来表达语言。而此时文的特征还依然强烈,大于字的特征。

我此前曾用两个名称去指代甲骨文、金文。一个是“微言文”,一个是“母字”。“微言文”是说,其中的语言含量很少,尚不能真正去顺畅地去表达语言。“母字”是说,甲骨文金文是后来成熟的汉字的母体。

第三个阶段,是成熟的字阶段,字阶段,从春秋时期开始。成熟的字又有两种形态:文言文和白话文。文言文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直至两汉才真正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出现。

说文言文是成熟的字,因为较之甲骨文金文,其与语言的同步性大大提升,已经可以独立而完整地表达语言,尽管文言文与语言依然保持距离,没有完全同步。

也就是说,中国文、字发展的路径是:结绳书契→甲骨文金文→文言文。结绳书契是纯粹的文,文言文是成熟的字,而甲骨文金文则是介于文和字之间。

甲骨文金文从结绳书契发展而来,是结绳书契和语言相融合的产物,或者说借用结绳书契的符号来表达语言,表达语言的文就是字,因此甲骨文金文具备字的特征。但是甲骨文金文并非真正的字,因为其文的特征强于字的特征。甲骨文在继承契约符号时,同时也继承了契约表达表达方式。

字的表达方式很简单,就是与语言完全对应,是对语言的全记录。但是,文的表达方式则是“文+言”的,文和言是独立的。结绳和书契都是文。

在结绳中,结绳的功能更多地是信用符号,象征共识的达成,以及相互的信任,其本身能够记录的信息极为有限。更详细的契约条款,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语言。也就是说,结绳本身并非完整的契约,而仅仅是契约的象征,结绳加上与结绳配套的语言,才是完整的契约。

也就是说,结绳的表达方式是“文+言”的。

甲骨文直接脱胎于契约符号,即脱胎于结绳和书契符号,尽管拥有了字的特征,但是文的特征依然存在,而且比字的特征更强烈。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也继承了结绳书契,包括两个部分:甲骨文,以及与甲骨文配套的语言。

完整的甲骨文实际上是包括两部分的,一部分是甲骨文本身,另一部分则是配套的语言,这些语言来提供补充和解释。但是现在,通过考古发掘,却仅仅只能发现甲骨文本身,配套的语言却是永久失传了。

《春秋》实际上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表达方式也与甲骨文相同,为“文+言”。文就是春秋的经文,言就是“传”。“传”本来是语言,大概是在战国时期,开始文字化。在最后定型的《春秋》文本中,是经、传并存。

也就是说,甲骨文本来也是有传的,但是这个传失传了,并没有被文字化。

同时,在甲骨文本身的表达方式上,也是更接近于文,而距离字很远。文的表达方式是,自己的符号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通过自己的符号来进行独立地表达,与语言无关。甲骨文在表达上,更侧重一个个字,每个字都在完整地表达一个主题,而不是用一个个的字去表达语言。

如果把甲骨文当成成熟的字,在阅读甲骨文文献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甲骨文也是用来表达语言的,这是错误的。在强调一遍,甲骨文不是用来表达语言的。在阅读甲骨文时,万万不能给其加标点符号。因为标点符号是更着语言的走的。

在使用用途上,甲骨文是被用作祭品,敬献给神。尽管金文有了点变化,但是在根本上,依然是被用于祭祀。

直至春秋之后,随着“礼崩乐坏”,文字不在被用于祭祀,而是开始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使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言文诞生了。

甲骨文金文都是不是成熟字,而且是充当祭品,因此,在商周时期,懂甲骨文金文的,是人数极少的专业人士,也是政府官员,他们就是“史”。因此,甲骨文金文是不可能有审美意义上的书法的。

春秋之后出现的文言文才是真正的字。但是,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年代,在此期间文言文并实现成熟。文言文的真正成熟,是东汉的事,其标志是许慎《说文解字》的出现。

当汉字成熟后,随着在日常应用的深化,以及普及程度的提高,汉字审美上需求开始出现,于是审美上的书法出现了。

书法是针对成熟的汉字文言文的,而非针对甲骨文金文。当然,就现代来说,甲骨文、金文也可以可以被当成书法,但是,在写甲骨文金文时,万万不可去写文言文或白话文语语句,而只写孤立的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