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去世:一位草根金融家的突圍與落幕

作者| 繆凌雲 蔡真

來源| 野馬財經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憂愁未解,竟成他鄉之客。

2019年10月5日,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網信集團有限公司發佈訃告稱,先鋒金融集團董事長、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於倫敦時間2019年9月18日在英國倫敦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去世,享年48週歲。並且,切爾西和肯辛頓區政府出具了正式的死亡證明。

重磅丨“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去世:一位草根金融家的突圍與落幕

作爲“先鋒系”的掌舵者,張振新的突然離世,給他的繼任者及十餘萬投資人留下了一個破碎的金融版圖,也給這個中國最爲神祕的資本系族之一,蒙上了一層更深的迷霧。

近日,野馬財經聯繫到了多位知情人士,獨家還原了張振新的去世原因,也瞭解到一個與外人眼中大不相同的真實“先鋒系”。

一、風雨飄搖

知情人士透露,人生最後十幾天,張振新在英國和妻子、孩子一同度過。此時他的身體已經積勞成疾,網信集團的兌付危機讓他長期得不到好的休息和正常飲食,身形消瘦,神情低落。

倫敦時間9月18日,張振新說感覺不舒服,想站起來走走,突然暈倒在地,5分鐘後救護車趕到送至醫院,最終搶救無效。

重磅丨“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去世:一位草根金融家的突圍與落幕

張振新朋友圈截圖

“先鋒系”的危機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初見端倪,並於三個月前全面爆發,奔走努力的張振新,最終沒能等到翻盤的那天。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28號的網信大廈,是“先鋒系”衆多企業的辦公地址。卻很難有人想到,正是網信這枚版圖中的重要棋子,造成了張振新生命中的最大危機。

今年7月初,有媒體報道,“先鋒系”旗下P2P網貸平臺網信普惠擬良性退出網貸業務。隨後,網信集團公衆號文章證實了平臺資金端出現逾期的消息。

野馬財經得知,“良性退出”的消息其實只是一個烏龍,是在內部討論並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時的誤發。然而覆水難收,在行業式微的大背景下,消息甫一流出,隨即引發大規模提現,多米諾骨牌連環倒下,張振新和“先鋒系”唯有苦苦支撐。

7月16日,張振新在與某高管的對話中表示:“天道酬勤,再拼一把。”一週後,他發佈內部郵件稱,在這個夏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在對廣大投資者感到深深歉意的同時,希望用最短時間扭轉當下的不利局面。他表示,實體經濟的下行使得資產端的資產質量出現了嚴重下滑,抵押品價值縮水,處置難度增大;同時遭遇了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

網信普惠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平臺借貸餘額爲58.95億元,出借人達14.23萬人。如果算上其他平臺,以及旗下私募基金,這一數字無疑更高。

8月13日,網信曾舉辦首場用戶見面會,張振新並未出席。先鋒集團CEO張利羣表示,集團董事長張振新一直在海外處理事情,事實上他一直在主持全面工作,和團隊每天都至少早晚有兩次視頻電話會議。張利羣稱,“董事長願意通過他向用戶傳達自己將對網信負責到底的態度,不會逃避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野馬財經瞭解到,張振新夫婦以及他弟弟已經爲公司的業務簽署了多個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文件,總金額數十億元。他的父親和兩個哥哥都在公司購買了多個理財產品。

回顧其商業歷程,單純的善惡評價並無意義,滿盤皆輸,或許只是一招不慎。

二、“草根金控”系族

張振新極少在公衆場合出現,很多人直到危機爆發才得以一窺“先鋒系”的龐大。

諸多媒體的報道中,從2003年張振新創立“聯合擔保集團”開始,十六年來,“先鋒系”通過收購及申請拿下了銀行、證券、基金,以及擔保、租賃、保理、支付、徵信、互聯網小貸等近乎全金融牌照,能量巨大,資產規模更是高達3000億元。

只不過,這是一種誤讀。

張振新的一位校友曾評價,張振新所涉及的都是一些金融業邊邊角角的業務,賺取微薄的服務費,如融資租賃、貨幣兌換和第三方支付牌照,非常值錢的牌照如信託和保險並不在其手中。

仔細來看,通過旗下弘達資本,先鋒集團一度參股了海通證券、長江證券、中泰證券、光大銀行、青島銀行等市場知名的金融機構。但應該注意的是,弘達資本只是一個私募投資平臺,上述投資基本都是財務投資,佔股比例較少,其中如光大銀行、海通證券、長江證券等實際上也已完成了退出。

在銀、證、保、信四大核心金融行業,“先鋒系”真正拿得出手的,應該只有網信證券。2018年中,危機尚未出現時,“先鋒系”旗下的中新控股(8207.HK)、弘達金融控股(1822.HK)、平安證券集團(0231.HK)三家上市公司,合計市值不過約240億元人民幣,目前更是隻剩約17億元人民幣。

與能通過各種途徑隱祕控制一家中型銀行89%股權,挪用超千億元存款;或者位列數十家上市國企大股東行列的真正資本大鱷相比,遠不是一個量級。

按照“先鋒系”一位核心人士的口徑,公司目前手握包括各項金融牌照在內的資產合計超200億元,但由於都並非十分稀缺的核心牌照,且大多數資產和牌照都涉及到抵押和凍結,再加上整體市場環境的走弱,有價無市,處理緩慢。

2017年10月,另一位民營資本系族代表人物——“萬向系”靈魂人物魯冠球離世,但是紮根於實業的萬向系,傳承給了繼任者魯偉鼎一個營收破千億的龐大商業帝國。

重磅丨“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去世:一位草根金融家的突圍與落幕

上圖爲“先鋒系”實控人張振新

其人性格內向,說話聲音很小,不喜歡或者說不擅長在衆多人面前講話,沒有人見過他誇誇其談高談闊論,在內部會議上講話也都是言簡意賅。多年共事的人評價他是從來不發脾氣,沒有見過他大聲批評誰。

“先鋒系”發展的前15年時間裏,張振新從來沒有炒過任何人,個別從外部挖來的高管,試用期覺得不合適後,他都是指示給安排其他工作崗位,再給人家一個機會,認爲“是我們找人家來的,不一定真的不行,也許是還沒適應,讓人家這麼走了是我們不負責任”。

寬於待人的同時,是嚴於律己。張振新每天大約16個小時都在工作狀態,工作羣中經常看到他夜裏12點發言,早上6點多又在發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2013年先鋒金融成立十週年講話上,他引用了《近思錄》中的一段話:“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玉來相磨,必磨不成。須是得他個粗礪底物,方磨得出。譬如君子與小人處,爲小人侵陵,則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豫防。如此便道理出來。”

只是最終,他沒有熬過最困難的一次“磨礪”。

三、發跡於擔保

張振新出生於1971年,是內蒙通遼人,蒙古族,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4年,年僅23歲的張振新出任上海萬國證券大連營業部總經理一職。6年後,張振新從大連出發,成立大連網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003年8月成立大連聯合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爲先鋒集團前身,也是我國第一批出現的民營背景擔保公司。

成立後的三年時間,大連聯合信用擔保累計實現擔保額近30億元,累計實現收入7600萬元。

和“先鋒”這個名字一樣,張振新的戰略眼光一直非常“超前”。世紀之初,由於運作形式的新穎,以及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主流聲音對剛剛興起的擔保行業充滿了擔憂和不信任。張振新則堅信擔保行業遠未過熱,只是“擔保資產組合應遵循’風險分散’的原則,甚至還可以採取跨區域經營的風險分散方式來化解風險”。

隨後他開始進行逆勢擴張,觸角從環渤海延伸到京津,實現了又一次飛躍式發展。

2006年初,大連市信用擔保協會第一屆理事會領導成員出爐,時任大連聯合創業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振新當選副會長。同年,張振新開始計劃集團化運作,並準備涉足拍賣行、典當行、貸款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產業基金、外幣兌換等上下游市場。

2008年底,大連聯合信用擔保成立遼寧、天津、大連、寧波4家子公司;8月公司正式更名爲“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北京子公司成立,並確立了大連、北京雙總部的發展模式。

適逢金融危機爆發,張振新也很快將“風險分散”的理念貫徹到投資佈局中去,開始轉型金融創新,進軍黃金金融、航空金融和汽車金融等多個板塊。2012年底,智慧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成爲了先鋒集團新的願景,這兩個詞在當時的社會還有些陌生。轉眼2013年,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元年”來臨。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4年底,P2P平臺數量從2014年初的800家飆升至1575家,同時還有128家衆籌平臺橫空出世,而國內最早的衆籌網站之一衆籌網“www.zhongchou.com”正是網信集團旗下。

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也是“先鋒系”發展速度最快,落子最爲頻繁的幾年。期間,張振新先後完成了對中新控股、弘達金融控股、平安證券集團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制,“先鋒系”員工總數突破兩萬人。

具體而言,出行行業,宜租集團實現車隊規模超過一萬五千輛,限牌城市牌照一萬多張,業務覆蓋國內三百多個城市;匯兌領域,擁有外幣現鈔兌換牌照的聯合貨幣(872088.OC)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科技金融版塊,網信集團更是完成了三輪融資,其中不乏中信資本、建銀國際、三山資本、信中利以及牛根生等頂級投資機構及個人。

這幾年裏,網信還受邀出席了衆多全球知名的盛會,包括:世界互聯網大會、G20峯會、“一帶一路”高峯論壇等。達沃斯和APEC會議上也有先鋒相關機構的代表。網信也是中國互金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北京互金協會常務副會單位。出席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時,網信集團CEO盛佳表示:“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的機會也是世界的機會”。

實際上,早在2005年底,張振新便定下了“建立一個全功能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的願景和“先成爲擔保行業領軍者,然後努力成爲領導者”的目標。這與七八年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不謀而合,“先鋒系”的發展軌跡也是遵此進行。

眼光獨到的張振新,似乎再一次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

只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盛景之下,危機四伏。

四、敗走互金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拉響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們的“警鐘”。強化金融監管將成爲主旋律,校園貸、現金貸等暴利業務被叫停,P2P公司數量銳減。

體量龐大的先鋒,轉折點來的稍晚一些。

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着市場環境惡化,資產端質量下降嚴重,“先鋒系”很多網貸產品都出現狀況,平臺一直在保持剛性兌付。7月4日之前,一直爲零逾期,僅2018年全年到期兌付額度就超過100億元。7月4日以來,網信普總計兌付2.78億元,網信總計兌付6170萬元。兩平臺合計兌付約3.4億元。

按照張振新的預計,雖然保持剛兌會使得集團現金流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但能夠換來時間,通過處置資產的方式彌補缺口,“3、5年的時間,應該就扭轉過來了”。

然而,隨着2019年7月4號“良性退出”言論曝出,這一理論上的時間已經不復存在。

一方面,借款人聽到消息集中提現,加速了資金流的枯竭;另一方面,借款端觀望和逃廢債的現象迅速增多,很多借款企業偷偷註銷,資金回籠愈加困難;公司內部亦軍心動搖,大量員工離職、部分高管不知所蹤,各項工作陷入停滯,北京霄雲路上的網信大廈也不時有投資者造訪維權。如此種種,又導致公司值錢的資產被抵押扣押或訴訟凍結,難以變賣償債,陷入惡性循環。

禍不單行,互金遭遇危機的同時,“先鋒系”其他多個條線也遭遇敗績。

先是出現重大投資失誤。2017年收購平安證券,2018年8月20億元入股綠城中國、主導併購香港人壽,要麼以失敗告終,要麼出現鉅虧;2018年下半年收購比特幣、交易所、礦機、礦場的選擇同樣損失慘重。這些投資估計虧損上百億元。

其次,由於擴張腳步過快,經營管理出現紕漏,網信證券、先鋒支付兩大持有集團最優質金融牌照的企業相繼陷入危機。

辛苦遭逢十六載,如今落得如此境地。2018年下半年開始,張振新一直在進行瘦身轉型,關閉不盈利企業,清退若干高管,並不斷尋求外部機構的支援,努力和各個機構談合作,包括央企國企、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支持,甚至開始轉讓個人的收藏品、藝術品。

用他的話來說,“公司和我自己的任何財產和牌照都可以轉讓,只要能換回現金流”。 但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國內外市場環境下,“先鋒系”的資產並不好賣,張振新的努力,幾無成效。

生命的最後十幾天,從不抽菸、不酗酒的張振新開始大量抽菸飲酒,但重壓之下,如此種種只能加速透支他的生命......

野馬財經感受到,提及張振新,和他打過交道的人態度不一。毀之者覺得,“先鋒系”的業務過於空心化、缺乏實業支撐,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遇到經濟下行風險巨大;譽之者認爲,張稱得上一位金融奇才,諸多戰略都富有前瞻性,是科技金融領域的先行者,只可惜,市場環境的變換,無論是誰,終究無法勝天半子。

張振新離世後,目前“先鋒系”主要由先鋒集團CEO張利羣、網信集團負責人李煥香、先鋒集團執行董事劉平繼續主持工作。但由於不少與之三人平級或者工作沒有交集的高管已經辭職、失聯、甚至可能“跑路”,在缺乏總負責人的情況下,資產梳理、處置工作的推進,將更加艱難。

前後三十年間,大大小小數十個資本系族先後登場,每一輪宏觀經濟調整,都有人崛起有人跌落。資本和產業的遊戲裏,系族大鱷或全身而退,或黯然謝幕,或煊赫高調,或低調潛伏。隨着“先鋒系”張振新悲情離去,同時期的人評價:“一個資本系族的時代結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