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瞿薩旦那國王的使者所帶領的求親隊伍中,有四名經過精心挑選的侍女,她們的真正使命是說服公主把蠶籽桑種及蠶桑技術帶到西域。瞿薩旦那國王在西域終於迎來了漢朝公主,也迎到了漢族人的蠶籽桑種,得到養蠶種梁的技術。

在唐代僧人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

西漢時期,西域的瞿薩旦那國【古稱“于闐”,即現在的和田】國王對中原的絲綢思之若渴,千方百計想得到漢族人的養蠶種桑技術,以便能織出絲綢來。他曾向“東國”討要過桑種和蠶種,但遭到了拒絕。

這個“東國”雖沒在《大唐西域記》中講明是哪個王朝,但據考究是“北魏”。

爲此,瞿薩旦那國王派出使者攜帶奇珍異寶向東國國主求婚,意圖通過這種方法將蠶籽桑種"竊"到西域。

東國國主不知道瞿薩旦那國王的這種企圖,爲籠絡西域各國,於是答應了這婚事。

瞿薩旦那國王的使者所帶領的求親隊伍中,有四名經過精心挑選的侍女,她們的真正使命是說服公主把蠶籽桑種及蠶桑技術帶到西域。

使者到達後便對東國國主說:“瞿薩且那國王準備完全按照公主的生活習慣,來安排公主在西域的生活,請允許四名侍女進宮和公主生活在一起,以熟悉公主的生活習慣。”

東國國主認爲使者的話有道理,答應了使者的請求。

四名侍女進入宮中,朝夕與公主在一起,天長日久,無所不談。

一天,一名侍女故意對公主說:“公主,我們西域無所不有,就是不產絲綢,因此穿的都是粗布衣裳。"

公主一聽急了,說:"我從小到大,穿的都是綾羅綢緞,粗布衣裳可怎麼穿啊?"

侍女狡黠地一笑,道:"是啊,公主總不能穿從宮中帶去的衣裙啊。"

公主問道:"那你說怎麼辦?"

侍女說:"除非把大量蠶籽桑種帶去。"

"那……父王不會答應的。"

公主知道父王絕不允許蠶桑技術外流他邦。

"我們可以想想辦法啊。"侍女說,"譬如,把蠶籽和桑種夾在您的鳳冠中的棉裏。"

"對!就這麼辦。"公主爲侍女的好主意感到高興。

到了迎親的日子,公主與待女們一起,早已把蠶籽桑種藏匿好了。

瞿薩旦那國王的使者迎護公主,歡天喜地地出了京城,向邊關走去。

就在這時,有人得知公主攜帶蠶籽桑種出國的消息稟報了東國國主,東國國主立即密令邊關守將嚴加搜查。

公主到了邊關,見守關將軍要檢査她的"嫁妝",大動肝火摘下鳳冠,命侍女送給邊關守將。

邊關將領哪裏敢動鳳冠,"因爲鳳冠是皇權的象徵啊,但是,守將又不敢不遵從漢王的詔令,於是,下令打開公主的陪嫁箱籠,草草檢查一遍就放行了。

瞿薩旦那國王在西域終於迎來了漢朝公主,也迎到了漢族人的蠶籽桑種,得到養蠶種梁的技術。

從那以後,西域開始養蠶種桑,也能織出薄如蟬翼的綢絲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