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达事理,明于应变”,方为道之境界。

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很多时候自己刻意去做的一些事情,费尽心机的去作为,最后的结果反而不尽如人意,而相反,那一些非常轻松并且顺应自然去作为的事情,反而有一种好的结果。

甚至同样一件事情,在某一个阶段自己感觉非常吃力,但是当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反而顺应自然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就是因为其中藏着我们无法轻易感知的变化,那就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规律。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变化,而不是轻举妄为。

“一件事情能否顺应自然去作为,并且形成一个好的结果”和“勉强去做,最后却不得人意”之间的区别,就是自然之道的影响。

辅助自然之道,按其自身规律去变化,不会轻易妄为的时候,反而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人的力量对于天地来说是一个非常渺小的,只有顺应才是最好的姿态。

听到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时,很多人总会把无为和消极联想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知。

“清静无为”是让自己顺应外物规律之后,再去主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妄为,这反而是一种更加睿智的积极心理。那么,妄为和顺应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通俗来说,就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和应该去做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比如说一个人的起点非常低,他受过的教育有限,身边的资源匮乏,资金也短缺,但是当他见过物欲繁华之后,就想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这就是妄为。

梦想是好事,但是不该脱离了实际状况而过分期望生活。

那么换一种状态,一个人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他身边有很多资源,自身又有很强的能力,这个时候他想成立一个上市公司,在这个想法产生之前,他的能力与资源就完全能够支撑这个想法成立,这就是顺应。

两者之间的区别,一个是自己妄想去做一件事情,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客观了解自己的实际环境,顺应自然的去做一件事情,两者的差距可想而知,那就是顺应事理而为之的智慧。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河神问:“道有什么可贵的?”

北海神说了这样一段话:“天机蕴藏于内心,人事显露于身外,极高的修养在于顺从自然。明了人的行为,顺从自然,处于自得的环境,进退有度,或屈或伸,随机应变这就是返归于大道的中心来谈论极至的道理。”

这就是圣人之境:“通达事理,明于应变”的道理。

所谓“事理”,就是一个人身处的环境和他自身所处的状态,诸多国学智慧中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叫做“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认知,永远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层次,自己的能力核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施为外物。

如果你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而没有考虑实际环境,当你的这些想法付诸行动的时候,就是人生糟糕和灾难的开始。

所以通达外在事理,更能明于应变。

所谓“明于应变”,就是清醒认知自己之后,适应时势的变化而去变化。

天地万物之道是不断循环和演化的,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最好的姿态是在丰富自己认知自己的同时,顺应外在时事的变化,真正融合道的智慧之后,反而会给自己塑造一种更积极正能量的进取,才是世间最合理和有效的积极策略。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