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1000字,讀完共需1分鐘

作者王鵬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刊於10月29日中國網。原標題是《解碼自貿區成功經驗,助力新時代改革開放》。

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的確,回顧五年來全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銳意進取,勇於突破,在工作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推廣至全國,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那麼,中國的自貿區建設爲何能夠在短短五年之內取得這樣的成就呢?

首先,自貿區建設得益於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頂層設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多次強調的,自貿區的建設必須面向未來,必須在深入總結評估過去經驗、成就與教訓、不足的基礎上,繼續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加強統籌謀劃和改革創新,才能夠不斷地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水平,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從而最終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

其次,目前全國12個自貿區試點項目的羣體性大發展,也得益於地方政府對中央精神的深刻領會和行動上的全力支持。全國各自貿區試點項目本着高度的看齊意識,自覺實踐、推進國際發展方略,正如韓正所強調的,自貿試驗區是國家的試驗田,而不是地方的自留地。因此,自貿區的制度建設和發展戰略,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國家大戰略。只有在這樣一個政治高度上,自貿試驗區才能成爲中國特色制度創新的高地,而不至於淪爲優惠政策的窪地。

第三,自貿區是在黨中央的統一調配下,積極發揮市場對資源的調節作用,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而取得成功。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總結出一條成功經驗,就是決不能教條地認爲“政府”和“市場”永遠是天然對立的。回顧四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奇蹟,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中國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同時又傾力打造積極有爲的政府,並用這隻“有形之手”實時糾偏,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中國既不以傳統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理論爲教條,一味依賴政府投資管控而排斥市場,也不盲目追隨新自由主義迷信市場、排斥政府,而是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產生“1+1>2”的效果。

中國邁入“新時代”,中國的自貿區建設也已經走過了充滿挑戰卻一路披荊斬棘的最初五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展望未來,作爲中國“改革2.0”新時代的“新高地”,自貿區必將在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