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唯一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歷經25年21屆報名參展參賽影片從167部躍升至3447部

製圖/潘文健

晨報記者 陸乙爾

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全球電影界都會把目光投向上海,來自世界各地的影人與影迷齊聚申城,享受這一場光影的饕餮盛宴。

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應運而生,是國內唯一經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的國際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即A類電影節。創辦25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堅持國際性、專業性、惠民性的辦節宗旨,電影節魅力深入人心。目前,上影節的放映影片數、公映場次數、觀衆人次等指標性數據,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位列第一、第二,綜合影響力已公認位居國際A類電影節前列。

1993年以來創無數“第一次”

1993年10月,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成功舉辦。當時評委會主席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擔任,第二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經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考察後認定,成爲當時全球9個非專門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5個經認定的非專門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的一個。

25年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經歷了成長的坎坷,與中國電影的發展風雨相伴,在摸索中不斷調整辦節舉措,創了無數個“第一次”。如第7屆起,設立亞洲新人獎評選,主動承擔扶持新人成長的責任;同年第一次創設“向大師致敬”影展單元,滿足影迷對經典作品的期待;第15屆起,每年主導中國經典電影拷貝修復,積極推動文化傳承;第18屆起,對接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創辦互聯網影視系列新項目。

上影節工作人員向晨報記者展示了一組數字,足以證明電影節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第一屆時,來自33個國家與地區共167部影片報名參展參賽,邀請了630名中外貴賓參加電影節活動,200餘名境內外記者參與了報道,電影市場內有16家海內外製片單位和發行機構設立展臺。第21屆時,有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447部影片報名參展參賽,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7072位來賓現場報到註冊,媒體註冊人員總數爲1338人,有293家各國電影機構在電影市場設展,境外展商超過40%。

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電影節在不斷擴大辦節體量的同時,品牌專業度、品牌權威性和品牌影響力在國際範圍內不斷提高。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在戛納電影節舉辦電影論壇,併合作主辦了戛納電影市場開幕活動,這是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次邀請國外電影節合作市場開幕活動。

同時,全球電影節的認證機構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新設立電影節委員會,以期更有序地促進各國電影節的發展,更有效地協調電影節與電影產業之間的關係。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爲了這個委員會的首批指定成員,與其他9個電影節、3個行業機構一起,在首次成員會議上探討了電影節與電影製作方的關係、各國電影節之間的關係、如何確保電影在市場中擁有最好的發行,以及如何確保電影節平衡各方利益等問題。

2015年起,電影節連續多年開展“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活動。從設立“絲綢之路”影展單元,到邀請13個國家的電影節和電影機構代表共同簽訂“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合作備忘錄。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更是匯聚來自29個國家的31個電影節和電影機構,發起成立“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爲中國電影“走出去”找到更廣闊的發展路徑。

金爵獎推動和引領多元文化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圍繞着“專業性”的辦節宗旨,形成了“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辦節定位。

每年金爵獎國際評委會的構成都受到極大關注,國際影壇頂尖人士組成的金爵獎國際評委會體現了金爵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歷屆評委會主席包括謝晉、孫道臨、呂克·貝松、陳凱歌、王家衛、吳宇森、庫斯圖裏卡、克里斯蒂安·蒙吉、姜文等。“金爵獎”參賽影片主題豐富、風格迥異,既有影壇大師的新作,又有新生力量的崛起傑作,致力於推動和引領多元文化。每年聚集諸多行業大咖的金爵電影論壇則堅持以提升創作質量、推動產業發展爲核心,從政策扶持、電影創作、文化傳播、受衆分析、產業格局等角度,邀請中外資深從業者展開討論。

上影節也在不斷完善新人孵化機制——第7屆設立亞洲新人獎評選,第10屆又設立電影項目創投,第18屆起開設“國際直通車”,第19屆把短片納入金爵獎競賽單元,完成了培養電影新人成長和助推電影產業發展的四步走,已形成從金爵短片、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到金爵獎的階梯型新人孵化培育聯動機制,爲電影產業源源不斷輸送人才資源。

“首映”機制圓了影迷心願

上影節始終面向大衆,“惠民性”是根基。從第一屆電影節共放映167部中外影片,在9家影院展映574場,觀衆約 20萬人次,到第21屆電影節共放映中外影片492部,在45家影院展映1621場,觀影人次超過46萬,組委會一直在擴大惠民廣度,強化惠民力度。

在放映影片標準體系中,世界首映數量以及除本土之外的國際首映數量是衡量電影節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因此,上影節在選片工作中一直在努力做強“首映”機制。

今年上影節參展及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作品中,世界首映47部,亞洲首映84部,中國首映118部。其中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影片《小偷家族》、評審團獎獲獎影片《迦百農》更是第一時間落地上海,圓了諸多影迷第一時間看到這些佳作的心願,導演是枝裕和本人也首次親臨電影節。

上海國際影視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曄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她負責邀片的同事全年都在與全世界的電影人士保持溝通和交流,獲得更新影片的展映、評選機會。“我們在展映片量、場次、影院數、觀影人次的規模之巨,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少有匹敵的優勢,現在我們越來越有底氣了。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政府文化部門加大支持力度,我們專業水平、服務能力、平臺資源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所以我們徵片上的優勢大有提高,這首先反映在對整個亞洲區電影的吸引力,其次是對歐洲和美國的電影作品。”(網站首頁圖:晨報資料圖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