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的患者,出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方案,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提供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的信息(如胰岛素笔、便携式血糖仪),针对高低血糖识别、血糖监测等进行糖尿病教育。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根据病情需立即予以补液、静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预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紧急措施,具体处理原则可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数据”研究覆盖了截至1月29日,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共计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这些患者合并最多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164),其次为糖尿病(81)。数据显示,16.2%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重症肺炎,26.9%的糖尿病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过气管插管甚至死亡。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感染者如合并糖尿病,也更易发生重症感染及死亡。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且预后更差?

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我们都知道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而淋巴细胞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对抗外界感染和监控体内细胞变异的一线“士兵”。少了这两大强将,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病毒可以长驱直入。

其次非酶糖基化可以导致免疫球蛋白的失活。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非酶糖基化。蛋白质和葡萄糖在体内发生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基化产物,进而经过氧化、重排、交联等过程,形成不可逆的非酶糖基化终产物。通俗而言,高血糖加速了非酶糖基化反应,导致蛋白质功能降低和老化,最终使免疫球蛋白失活。

就这样,糖尿病患者对抗新冠病毒的能力大大降低。此外,感染期间病毒还可能破坏胰岛,加速糖尿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不良结局。

图源网络

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接诊糖尿病患者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权威指导来了,赶紧收藏!

预防篇

一、加强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

1)坚持治疗不停药

按医生要求持续治疗和管理糖尿病,备齐药物,按时、足量服药,争取达到满意的血糖和血压控制目标。

血糖: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血压: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0 mmHg;老年患者的血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150 mmHg,舒张压<90 mmHg

2)减少去医院次数

主动接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管理,尽量减少去医院的次数,降低感染机会。

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管理的患者,尽量通过微信、电话、手机APP等方式,与管理医生团队保持联络,规范治疗和管理糖尿病。

还没有在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尽量与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主动参加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方便看药、取药、获得咨询和健康指导。 3)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

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情况主动就近就医。

及时就医:血糖和血压控制不满意,或与平时相比,自感病情加重,及时联系社区医生远程调整用药方案,如通过远程调整效果欠佳,则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前往医院就诊。

紧急就医:出现以下危急情况,及时联系社区医生或立即去附近医院就诊。

血糖≥16.7 mmol/L或≤3.9 mmol/L

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

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

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其他异常情况,如视力骤降、足部损伤或溃疡等

二、重视生活方式管理 1)合理营养

每日主食200~400 g,全谷物、杂豆类占1/3

餐餐有蔬菜,每日300~500 g,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其中绿色叶菜≥70%。血糖控制较好时,可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00~200 g左右

肉类食物以鱼禽为主,蛋类和畜肉适量吃,肥肉少吃,加工肉类尽量不吃

每餐定时定量。进餐顺序应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 ml,多次少量,有效饮水,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不建议饮酒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应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等保健食品以保障营养素供给,提高免疫力

肾功能不足的患者,遵医嘱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2)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周2次肌肉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

餐后60~90分钟开始运动为最佳

尽量居家运动,如户外运动,避免与人群接触

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和避免暴露于二手烟,限酒,限盐,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正确对待疫情,重视但不紧张,以自娱自乐的方式,放松心情。 三、做好防护,规范就医

1)减少就医次数,必要时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取药、获得咨询和健康指导。

2)就医前电话了解就诊医院情况和就诊流程,做好预约,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避免去发热门诊、急诊等科室。

3)就医过程人与人之间距离尽量保持1米以上。

4)外出就医尽量走路或乘坐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在公众场所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5)减少公众场所公共物品的接触;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咳嗽手捂后,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动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用手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6)主动监测体温和异常症状,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立即告诉社区医生,按要求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就医。

——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预防临时指南之二十七(糖尿病篇)》

治疗篇

一、入院评估

应检测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尿酮体;判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程度;评估入院前糖尿病治疗方案,年龄、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及心脑血管疾病、营养状态、进食等情况。应根据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低血糖发生风险、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等,制定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

二、控制目标

1)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建议采取严格或一般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1~7.8 mmol/L

一般控制目标: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0 mmol/L

2)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建议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宽松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8~10.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3.9 mmol/L

三、治疗策略

住院患者建议首选胰岛素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采用三短一长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量可参考院外剂量或按0.1~0.2 U(kg·d)计算;餐时胰岛素根据患者进餐情况及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剂量。若存在严重糖代谢紊乱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静脉胰岛素治疗,同时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部分临床情况较稳定、进食规律的患者,如血糖已达标,可继续入院前口服降糖药治疗。低氧状态下二甲双胍有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伴有低氧时,建议暂停使用二甲双胍。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根据病情需立即予以补液、静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预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紧急措施,具体处理原则可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为加强营养支持,部分胃纳欠佳的患者可适当延长静脉胰岛素治疗,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待恢复正常饮食后,转为皮下胰岛素治疗。

四、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如需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根据血糖监测情况相应调整降糖胰岛素治疗方案。部分抗病毒治疗药物(例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如患者因进食量减少出现低血糖倾向,应酌情调整或减少降糖药用量。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情况及用药方案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用药。

目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与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药物间相互作用尚无报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期间,若患者同时服用同样由CYP3A(细胞色素P4503A)代谢的药物(例如钙通道阻滞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导致合用药物血浆浓度升高。糖尿病患者如同时服用控制血压或调脂药物,需注意监测。

五、出院与随访

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的患者,出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方案,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提供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的信息(如胰岛素笔、便携式血糖仪),针对高低血糖识别、血糖监测等进行糖尿病教育。出院1个月后内分泌科专科随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建议》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愿你平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