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鹿足王听到这里,心中已十分愧疚,它向比丘说到:“我见须陀须摩王今天本想和我一同回去,我就知道这是一位大福德的人,信守不妄语的行者,真是值得尊敬啊,我从此也要改过自新,希望您与国王,也为我常常回向,使我早获暇满之身,方好修成正果。国王被大鸟掳走的事情,来的十分突兀,好在当时的国相很有见地,他对大家说:“这只大鸟叫鹿足王,不过请大家不要急躁,我相信陛下平时持戒精严,言而有信,这等福报之人,这只大鸟是不敢对其加害的。

礼奉佛陀的皇寺沙门群像

在大乘佛典经藏之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持戒之功德的往事,佛灭度后,佛子需当以戒为师,这则佛门典故,对于当下佛子修心治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传古印度有一位须陀须摩王,这位国王有个良好的德行,就是持戒精进,因此他对自己的身口意都是十分谨慎的,国人都称赞说,这位国王是位言而有信的长者。一天早上,国王的乘坐车驾来到御花园里赏花,快要到达花园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位沙门来这里行乞。古印度有尊重供养沙门的传统,于是国王便向这位沙门致以了问候,沙门说自己现在很饿,希望国王陛下能够怜悯,赏赐自己一些食物。国王立即说到:“这件事情不急,我现在就吩咐厨师为您烹饪食物。”

孰能想到,这时天边秃人飞来一只大鸟,如金翅大鹏一样庞大,瞬间就将国王携持而去了。国王被大鸟掳走的事情,来的十分突兀,好在当时的国相很有见地,他对大家说:“这只大鸟叫鹿足王,不过请大家不要急躁,我相信陛下平时持戒精严,言而有信,这等福报之人,这只大鸟是不敢对其加害的。”

此图为文殊菩萨护法,佛子如能持戒克己,自身也会有护法的守护

果不其然,鹿足王将这位国王掳到自己的巢穴里,只见国王终日愁眉不展,哀伤连连。鹿足王笑道:“你一个富有的国王,难道参悟不出因缘的道理,世间的事情,有聚就有散,你既然已经在我这里住下了,就别在观念你的国家了。”国王回应说:“我并非不知有聚就有散的道理,我曾答应一位比丘,要供养给他食物,现在我身陷于此,没法去履行承诺了,这是失信于人啊!”

鹿足王说:“既然你这么讲究,那好,我给你七天的时间去供养这位比丘,同时也交代交代你的身后事,避免国家混乱,我现在就送你回去,如果过了七天的时限,凭我的神通,再把你捉来,也是易如反掌。”说罢,鹿足王便把须陀须摩王送归他的城邑。

国王归来之后,立即派人寻找那位乞食的比丘,并为他供斋。供僧的事情打点完了之后,就准备安立太子,让国相来辅佐他。此时乞食的比丘说:“陛下有能仁之德,我理当报答与您,七天之后,请陛下让我和鹿足王见面。”七天的时光,转眼既到,鹿足王果然飞来,要把国王捉回自己的巢穴。国王早已等着鹿足王的到来,因为自己也曾许诺鹿足王,要跟它一起回去。这时,比丘出现在了鹿足王的面前,对这只大鸟说:“须陀须摩王一直都是信守承诺的人,正因为他信守着不妄语的戒规,才能有如此大的福德。想来你也是鸟兽中的大福报者,如果能够活人一命,这不也是在遵守不杀生的戒规么?”

人生最难得的勇气,是改过自新

听了比丘这番话,鹿足王心里也寻思:“这比丘说的确实在理,何况须陀须摩王对我的许诺,更多是我强迫的,我的确不该拿此作为要挟。”比丘接着说到:“你现在之所以没有暇满人身,正是你许久世前不信守戒行所致,你可曾听过‘实语是为人,非实语非人’的教法?”鹿足王听到这里,心中已十分愧疚,它向比丘说到:“我见须陀须摩王今天本想和我一同回去,我就知道这是一位大福德的人,信守不妄语的行者,真是值得尊敬啊,我从此也要改过自新,希望您与国王,也为我常常回向,使我早获暇满之身,方好修成正果。”

由此可知,持戒对于人来说,并非是强行的限制,而是使人远离烦恼,消灾免难的殊胜法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