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胡潤富豪榜中,張士平家族資產高達600多億,位列26位,堪稱是山東最富有的家族了。張士平創業37年來,不僅將一個60人的小廠發展到今天數十萬員工的跨國集團,而張士平家族的魏橋集團也頭頂“世界棉紡織大王”和“世界鋁業大王”兩大桂冠。

如今,這個商業帝國的掌舵者張士平選擇退居幕後,將企業留給自己的子女,接班人是其大兒子張波。對於張士平來說也算功成身退,畢竟留給兒子的是偌大的商業帝國。

37歲的張士平成爲了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在此之前,張士平已經當了十幾年的基層推車工,沒想到上任也只是臨危受命。那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而最重要的是隨着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指明瞭中國的發展方向。而張士平和這個掙扎在生存邊緣的油棉廠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乘風破浪。

因爲那個時候工人是喫大鍋飯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也由於棉花的有季節性的原因,於是張士平就帶領工人們一起去收購大豆和花生榨油,然後出售。就靠着這一項增值業務,讓企業重現生計,1984年,企業利潤已經上升至行業第一了。

隨着企業的壯大,張士平謀求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在1986年,就在同行學習他的先進經驗之時,他又籌集資金建起了毛巾廠,在當年市場的助推下,同年就賺了25萬。此後,張士平在棉紡行業的胃口越來越大,在棉紡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他還是選擇加大投入,購入更多的生產設備,那幾年,企業都是虧損的狀態,而張士平選擇勒緊褲腰帶,也藉着當時的一股狠勁迎來了曙光。

隨着海外紡織市場逐步向內地市場開放,紡織行業也成爲了對外出口的主力軍,而張士平之前所作出的努力,在這一刻也有了回報。魏橋集團在那幾年,出口額平均年增長超過70%,把同行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在紡織業取得成功之後,魏橋集團跨界發展鋁電業。在上世紀的90年代,由於中國電力產能不足,家家戶戶電錶箱中都有個“穩壓器”。而當時的紡織廠經常因爲停電而停工,對生產造成了巨大影響。於是魏橋集團開啓了投資建火電廠發電的行動,電力自給自足之後,張士平發現了鋁電這個商機。

因爲自建電廠,獨立於國家電網之外,成本要比行業低。憑藉着這個優勢,從2001年開始,魏橋電鋁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目前,魏橋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根據魏橋創業集團去年的財報數據,年營收竟達3590億,相當於平均每天入賬10個億。能建立如此龐大的帝國,不禁讓人豎起拇指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