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8個心理疏導問題爲你支招)

防疫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給出這些答案。

1、在小區做志願者,有時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家裏人勸我別去了,我覺得他們都不理解我。

答:感謝您的辛勤付出,您做得很好!允許負面情緒適度宣泄,不要憋着;和家人好好交流溝通,相信他們終究會理解和支持您;您也可以和親朋好友傾訴,“抱團取暖”很重要;積極地自我對話(自我暗示),肯定自己的價值;合理安排生活,適當從疫情中抽離出來,工作以外的時間在家做些喜歡的事情。

2、疫情防控以來,我和同事一直加班工作,最近突然喫東西沒胃口、暈眩頭痛、睡不好,是不是身體出問題了?

答:感謝您爲疫情防控工作的付出和努力,辛苦了!工作負荷過大時,情緒和身體都會受到影響,出現緊張、焦慮和各種身體反應。

建議適當調整工作量,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放鬆練習,比如冥想、正念;如果仍無改善,可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3、小朋友在家裏呆不住,老是吵着要外出,怎麼辦?

答: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疫情期間家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做到正確的示範。在我們要求小朋友不出門、少出門時,家長首先要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第二,認真傾聽感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做到積極交流,耐心傾聽,充分理解。

第三,陪孩子玩一些創造性的、教學類的、活動性的遊戲,比如故事接龍、童話表演、居家小運動等,通過多種方式來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

4、我是一名孕婦,每天很慌,應該如何調適?

答:首先要理性接納。孕產婦在疫情影響下,更容易感到焦慮,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其次要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除產檢外,儘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

第三要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規律作息,學習一些孕期知識,做適當的家務和居家運動。

還可查詢權威資訊,包括醫療機構的線上諮詢,但要避免信息過載。

尋找情感支持也是好方法。可以跟家人、朋友傾訴,或尋求專業人員支持,及時排遣不良情緒。

5、我現在經常睡不着覺,怎麼辦?

答:要堅持規律作息;睡前避免瀏覽疫情信息,避免接觸讓自己情緒激動的事情;認真安排飲食,營養均衡合理;學習自我放鬆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陸技術、呼吸放鬆等;每天做一些居家鍛鍊,建議達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續20-40分鐘爲宜,但不要在睡前運動。

6、我們小區有人確診了,還是我們樓的。好恐慌,怎麼辦?

答:面對災難、危機,焦慮、恐慌的情緒是人類的正常反應和求生本能。但 “誇大”自己所面臨的危機,常會導致一些問題。可通過以下方式來調節:

第一,檢查現實問題對自己的威脅有多大,並找到應對措施。周圍有人確診新冠肺炎,是否意味着自己一定會被感染呢?答案是否定的,做好個人的防護很關鍵。

第二,分散注意力。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聽歌、看書、看劇,都是很好的方式。

第三,順其自然、爲所當爲。與其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不如先享受當下的生活。

7、老是宅在家,沒有任何興趣,情緒也很低落,怎麼辦?

答:要通過“三個善用”來改善:

一要善用居家運動,帶動情緒。

二要善用想象,增添樂趣。設想一下,當疫情解除後,你的玩耍計劃,並做成攻略。

三要善用正念,提升敏銳度。可以通過呼吸訓練、身體掃描等練習幫助自己更好地覺察當下,平衡理性與感性的信念,減少評判。

8、最近因爲出不了門,大人小孩都很煩躁,我也經常失去耐心。我和孩子的爭執比平時更多了,怎麼辦?

答:在無法出門的情況下,父母與子女的物理距離變得很近,心理上的摩擦也會增加。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一要善於傾聽,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跟孩子共同去解決一些問題。

二要善用言語技巧。儘量描述事實,有可能的話,多給孩子積極的回應,而不是隻給予負面評價。

三要多多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和體諒。

四要給孩子多留些“獨處”的空間,不要整天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9、我是一個老年人,平時習慣每天外出散步,現在家人不讓出門,覺得很不習慣。

答:多與家人交流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聽聽他們的看法和建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如讀書、練字、做飯、做手工等;利用微信視頻、電話等與親戚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排解鬱悶情緒;做一些適合自己的居家健身和放鬆運動。

10、疫情期間,有親人去世,要不要告訴小朋友?

答:要及時、簡潔、清晰地告訴小朋友親人得病、去世的消息;讓情緒穩定的成年人照顧兒童的生活,給兒童安排穩定的生活和規律的生活;每天留出親子時間,給予兒童聆聽、肯定和回應,教兒童表達情緒、放鬆減壓,一起做開心的事情;避免將自己的情緒轉嫁給孩子,避免製造更多的傷害。

11、總是有朋友相信各種信息,作爲醫務人員的我即便告知事實,他們依舊錶示質疑,這讓我很鬱悶。

答:上海疫情信息的透明度一直是很高的。在目前的疫情背景下,對於不太瞭解的事情,人們總是更容易想到不好的一面,這有利於做好預警和預防。但其實大家內心都不希望發生不好的事。另外,對於疫情過度關注的人,也容易出現各種悲觀的猜測。對醫務人員的信息老是不信任,其實不是因爲他們覺得數據不真實,而是可能他們從其他“小道消息”等接收到的信息跟我們說的不一致,許多人寧願相信各種“消息”,因而不信任我們。

可以和他們多聊聊我們擅長的,如何做疫情防護或者聊點生活常識,引導他們避免過度聚焦在疫情相關的謠言上。

12、我一想起新冠肺炎就很怕,喫不下飯,有時還腹瀉。請問如果不害怕了,食慾和腹瀉的問題會好轉嗎?

答:情緒與我們的軀體反應的確緊密相關。焦慮、害怕等情緒如果沒有很好的“宣泄口”,就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並表現出腹瀉、便祕等情況,也會影響食慾。如果您本身沒有軀體疾病和明顯的外在誘因,可以通過調節情緒,來緩解這些不適。

13、我最近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自己染上了新冠肺炎。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是陰性,我還是控制不住要焦慮,晚上睡不着。

答:疫情期間,這種恐慌較普遍。遇到這種情況:

一是通過官方平臺瞭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包括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信息,然後尊重、相信現實。

二是及時尋求援助,抱團取暖,很多人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可以互相幫助。

三是對自身要求過高、對周圍人要求過高的人,在疫情期間的焦慮往往會更嚴重些,要學會放下,學會放鬆,告訴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

14、前幾天,家人與小區保安發生爭執,當時我就爆發了,當着保安的面責備他。我很後悔,覺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緒。

答:這是蓄積已久的情緒,正好你家人做了一件和你的焦慮相關的事情,促使了焦慮情緒大爆發。

要審視自己和家人的溝通情況,做些調整;平時蓄積的壓力、焦慮過度,要找到合理的途徑去宣泄。比如,增加體能鍛鍊,跑跑步;在室內可以摔摔抱枕、打打拳擊等,定期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讓情緒波動變小;循序漸進地向家人進行科普,讓他們慢慢加強防控意識。

15、我平時很堅強,最近不知道爲什麼,總是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動不動就很想哭。

答:這是我們的潛意識在“作怪”。平時我們會通過自我防禦,掩蓋自己很多真實的需求和想法,讓周圍的人覺得很“強大”。在疫情下,整天待在家裏,這種防禦就沒有了,這時候潛意識裏的很多東西就會呈現到意識層面,往往很多都是不好的,如對自身不滿意、對社會不滿意、感到無助孤獨等。

可以試試學會自我定位,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爲什麼存在於這個社會,我想要什麼,我的底線是什麼……給自己設立一個問題庫,從中篩選出你認爲最重要的幾個問題,反覆進行思考,把這幾個問題想透了。如果出現一些極端想法,則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16、最近,我每天洗手都要洗十幾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答:這是一種強迫行爲,其實是可以主動控制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自己的行爲模式,主動地去控制自己的行爲。以強迫性洗手爲例,重複洗手時提醒自己“它又出現了”,然後刻意減少洗手次數,兩三天後你就會發現不用洗那麼多次手,也照樣好好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控制,則要藉助家人幫助監督。如果情況仍然嚴重,需要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

17、近期,夫妻倆都宅在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動不動就吵架,怎麼辦?

答:這看起來是在疫情下,兩個人不得不見面發生的摩擦,但其實這種摩擦早就存在了,只是在特定環境下爆發了出來。

建議從現在開始:夫妻之間建立一種特定交流行爲,如每天兩人對視5分鐘;如果兩個人都想改變,可以趁着這段時間多聊聊,說一說共同的目標、有什麼困難,將來的需求和希望;交流也是一種互動藝術,要多培養和學會說話的技巧。

18、以前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就晚上帶一帶他,現在一天24小時帶着他,快被“神獸”逼瘋了,怎麼辦?

答:成年人的節奏很快,很多人的耐心被磨得消失殆盡了,而小孩是無憂無慮的。其實可以正好趁着這個機會,立一個家庭的規矩,告訴孩子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另外,如果孩子想玩,就讓他玩透,陪他玩,怎麼玩很有講究,尤其是對低齡化的小孩,可以進行一些益智類的遊戲等。當然,無論如何每天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放鬆一下。

延伸閱讀
  • 李克強:現在看來最終戰勝疫情的曙光就要出現了
  • 滯留武漢人員睡地下通道被子被衝溼 黨報:要關照好
  • 湖北籍網友自曝沒回過湖北卻被隔離 正義網:憑啥?
喬元雷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喬元雷_NS10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