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當父母們用批評、責備去關心、教育孩子時,孩子往往只能感受到批評而不是關愛,大腦選擇用情緒來回應,對父母的任何話都感到不耐煩。當一個女孩子覺得父母的關心是囉嗦,除了孩子青春期叛逆外,也需要父母們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囉嗦。

許多家長都感覺,進入初中、高中的孩子都變得叛逆,難以溝通,講不通道理。若對其進行管束,又被嫌囉嗦,總是對家長不耐煩,甚至有些敵對。

孩子的這種變化,讓家長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能不管,又不知道怎麼管。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爲您解讀:孩子青春期對家長不耐煩,該怎麼辦?

張女士:

“女兒今年13歲,剛上初一,以前挺聽話的,學習也在中上等。但自從進入初中後,就變了,非常叛逆,經常跟我們對着吵,說一句頂十句,家裏誰的話都不聽。我們任何的關心,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她都能理解爲囉嗦,非常反感。

現在她寫作業磨蹭,對一切事情都覺得無所謂,態度不認真,這怎麼行呢?爲此我們道理都跟她講了,可她就是不改不聽,氣死人了!現在說一句話都被她說我們囉嗦,都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了!”

廣州心理諮詢解讀:

初中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這一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飛速發展,希望能夠主導自己的生活,不願意父母過多幹涉自己。同時,在這個時期,他們內心又充滿矛盾,又非常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當孩子進入這個時期時,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要順應孩子的成長做出一些改善和更新。

以前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還小,不懂道理,纔會犯錯誤、不聽話,給孩子講清道理之後孩子就聽話了。但,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講道理,其實很多道理他們都知道,但情緒一上來,理性思考就被屏蔽了。

比如,有一個初中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成績可以考上一個好的高中,但爸爸婚外情,父母經常吵架。爲此他對爸爸很憤怒,就故意不好好考試。父母怎樣循循善誘,他爲了內心的報復而不願意順從。

當一個女孩子覺得父母的關心是囉嗦,除了孩子青春期叛逆外,也需要父母們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囉嗦?

比如:天天重複一樣的話,問一樣的問題;天天一大堆道理,叮囑孩子好好寫作業,要聽話……這誰聽了能不煩?

沒有任何孩子會喜歡家長的嘮叨,包括成年人面對自己的父母的嘮叨。

嘮叨除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體貼,嘮叨裏面還含有一種權威和控制。嘮叨給人傳遞的信息是“你不知道你該做什麼,我必須告訴你,以免你犯錯”,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非常介意別人說自己不行。

另外,有相關研究發現,讓32名平均年齡14歲的青少年們聽一段30秒母親批評他們的錄音,並同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結果發現,大腦負面情緒的區域,如邊緣系統的活動有所增加。

更讓研究者們驚訝的是,大腦負責情緒控制以及理解他人想法的區域,例如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則有所減弱。

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在母親無休止的嘮叨面前,青少年大腦中與負面情緒相關的區域變得異常活躍,而與情緒控制相關的區域則活性減弱。

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驗中,青少年的大腦關閉了社交過程,因此他們不會考慮到他們發脾氣會對給父母的感受帶來什麼影響。大腦中涉及換位思考區域活動的減弱可以幫助理解爲什麼青少年和父母總會鬧矛盾。”這項研究說明當面對老媽帶有批評性的語言時,孩子們通常會用情緒來回應,而社會認知過程有所減弱。

所以,當父母們用批評、責備去關心、教育孩子時,孩子往往只能感受到批評而不是關愛,大腦選擇用情緒來回應,對父母的任何話都感到不耐煩。

針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不妨試着去鼓勵、欣賞孩子正確的行爲和進步,少一些叮囑、嘮叨,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比如寫信、短信等方式,減少口頭教育。

如果親子關係過於緊張,孩子與父母比較對立,非常叛逆,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真正發展,父母最好及時帶孩子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改善親子關係,儘早引導孩子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