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幸福感和家裏的經濟狀況其實並無直接的關係。爲何孩子生活在一般的家庭卻能自信?關鍵在於家長的態度。父母雖然貧窮,但若有覺知,可以努力去改變自己,成爲內心豐盛的父母,同時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將希望和豐盛傳遞給孩子。那麼,具體該怎麼去做呢?

一、重視孩子的需求

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級的需求層次。

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來不會在婚戀中只敢要安全無害的人;物質需要被父母及時肯定回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綻放不可思議絢爛的一生。

孩子的需求滿足還是不滿足,取決於你的能力和意願。若有能力也願意滿足,就輕鬆愉快地盡情滿足。

若沒有能力滿足,請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而是對孩子說: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若孩子暫時不適合使用這個商品,誠實地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無論父母富裕與否,都可以向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

二、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不在於家庭的物質條件如何,關鍵在於父母對待物質條件的態度,在於父母如何利用與改善物質生活條件。

所以,即使家庭並不富裕,如果家長積極樂觀,並且充滿自信,覺得雖然沒錢但可以給到孩子完整的愛和陪伴,這其實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當父母由衷地這樣想和做時,就會不自覺地感染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其實很富有。

有位媽媽是這樣教育女兒的,房子小,沒有車,她都痛痛快快地告訴女兒:家裏暫時沒有足夠的錢去買大房子和車子。而許多有錢人家的孩子,父母疲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玩。當然,媽媽現在能出去拼命掙錢然後買車換大房,但就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你了。你覺得是我們寶貝的快樂重要還是我們家的房子車子呢?五歲以下的孩子一聽到這些,馬上會選擇媽媽而不是房子和車。這是孩子天生的價值觀念。

但當大人把房子和車看得過分重要時,就會扭曲這種價值觀念,給孩子帶來許多心理問題。在我們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接待的親子案例中,父母都苦於孩子的心理和行爲問題給家裏帶來莫大困擾,殊不知,大部分的問題都並非一日之寒,往往要追溯到家長對孩子自小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因此,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與他分享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珍惜,不浪費”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生活”;

請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養家多麼不容易”,而是講述你爲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爲了孩子將來物質和精神的豐盛,請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匱乏感,將希望傳遞給下一代。

三、關於學習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長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讀書,將來纔可以賺錢養家。這樣一來,孩子可能並非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活得沉重壓抑,一點都不快樂。

作爲父母,可以向孩子傳遞這樣的觀念:物質上的貧富都是暫時的,關鍵要看你自己的素質。而這種素質,又是通過教育獲得的。

但是,請不要告訴孩子,家裏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而是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爲什麼。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爲你做什麼。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而是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習。

不要整天家長裏短,農村話叫“嚼舌頭根”。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看待世界,熱愛生活,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操。

請不要總是和別人家比較,而是讓你家小孩看到你熱愛生活的樣子,即使物質匱乏,也要有把一個可樂瓶裝飾成花瓶的能力。

如果條件允許或方便的話,多讓孩子與人交往,多帶孩子看看外邊的世界,瞭解更多的風土人情和觀賞更多的山水美景,增長孩子的見識,鍛鍊孩子的綜合素質。

如果您經濟不允許,那就請你沒事在家多看點書,給你的孩子做出個榜樣,不要抱着手機電視電腦沒完沒了,多帶孩子去博物館、文化館,利用好已有的條件。當家長自己也重視學習,有充分的文化自信,無形中也會把這種自信傳遞給孩子。

四、關於親子陪伴

不少父母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造成親子關係一般,甚至很疏遠。再多的物質與金錢,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都無法填補孩子內心愛的虛空。孩子真正在乎的,其實是家長花多少時間照顧他、陪他玩。

有人反駁,既然生活條件不好,沒錢還能閒在家嗎?其實,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跟孩子的互動質量。其實,孩子並不需要父母二十四小時緊貼式的照顧方式,哪怕只有十分鐘能做到全身心投入與孩子的玩耍與溝通,而非一邊低頭看着手機一邊“嗯哪嗯哪”應答着孩子的詢問,孩子都會感覺到被關注和重視,即使只是一個擁抱也能傳達愛的信息。

不要告訴孩子,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陪你,你自己玩。而是請求孩子幫忙,和孩子說,媽媽喜歡你和我一起做家務。我們一起把家裏收拾乾淨,一起做飯,享受美味的飯菜。

結語:相信家長如果能夠真正堅持這樣去做了,孩子的內心會日益豐盛起來,更加有自信、有力量;有內在積極的興趣推動其每天快樂生活和學習;有責任心,主動照顧自己份內的事;願意用自己所長,爲別人服務,愛生命;有夢想並主動規劃自己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