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畢馬威中國聯合阿里研究院共同發佈《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通向智能製造的轉型之路》,深入討論智能製造的基礎與內涵,以“數據+算力+算法”這一大技術體系爲核心,從產業鏈的視角詳細闡述了科技對製造業五大生產環節的全面提升和重構。

小編提醒,在微信公衆號後臺回覆:20190421,即可下載PDF文檔報告!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了“智能+”戰略,指出了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政府報告的號召之下,國內各大企業機構紛紛響應行動,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戰略,而另外一些智能化技術相對比較發達的企業則開始反思並總結自身的智能化路徑以及經驗,希望以此來影響更多的後進行業參與者。

4月17日,畢馬威中國與阿里研究院正式舉辦了智能經濟主體報告發佈會。畢馬威亞太區主席陶匡淳,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等分別出席發佈會並發表致辭。

發佈會分別圍繞阿里巴巴過去20年沉澱的購物、娛樂、本地生活等多元商業場景及相應的數字化能力與雲計算等綜合化服務展開剖析,一連發布了多份報告,深度探究了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在服務各類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賦能方式以及商業理念。此外,發佈會還重點圍繞着智能製造、智能組織等方面展開了介紹,進一步爲後進企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及指導意義。

從技術視覺來看,技術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伴隨着5G、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智能技術的共同發展以及進步,萬物互聯時代正朝着萬物智聯的方向轉變,智能化經濟正加速到來。報告指出,在未來3~5年內,新一輪的三浪疊加必將到來,將掀起新一輪的“技術-經濟”範式轉移浪潮。

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智能化變革,但是僅僅只有技術的智能化升級是遠遠不夠的。作爲畢馬威阿里巴巴全球業務主管合作人,劉逸明在服務了絕大多數高端客戶之後發現:“在諮詢過程中,一些大型的國內外客戶開始從公司治理、風險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向着結合技術、數據、等方面的業務發展以及相關企業服務需求轉變。在智能技術的推動之下,公司管理其實與技術、數據等聯繫到了一起,智能化經濟時代,企業要想取得發展突破,也開始面臨着認知以及企業組織之上的智能化升級”。

以下在發佈會發佈內容基礎之上,分別結合“智能製造企業的轉型之路”與“浮現中的智能組織”兩份報告重點展開解讀。

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通向智能製造轉型的四條賦能路徑

隨着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經濟的各個環節,推動了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技術的推動之下,個性化、定製化的消費觀越來越普遍,重塑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也對供給端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敏捷反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的智能升級迫在眉睫。

畢馬威中國聯合阿里研究院共同發佈的《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通向智能製造的轉型之路》(以下簡稱“報告”),深入討論了智能製造的基礎與內涵。報告以“數據+算力+算法”這一大技術體系爲核心,從產業鏈的視角詳細闡述了科技對製造業五大生產環節的全面提升和重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智能製造的四條賦能路徑,全面解讀智能製造帶來的“工具+決策”兩個維度的革命性機遇。

報告首先分析了“數據+算力+算法”這一智能製造的核心技術體系的構成。首先,數據是智能經濟的基礎,是智能製造的核心生產資料。其次,以雲計算、邊緣計算爲代表的算力的快速發展爲處理海量數據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以人工智能、機理模型爲代表的算法技術幫助智能製造發現規律並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最後,以5G等爲代表的現代通訊網絡將三大要素緊密聯繫起來,讓它們協同作業,發揮出巨大的價值。

報告分別從需求洞察、研發、採購、生產、營銷和售後等五大產業鏈環節詳細闡述了“數據+算力+算法”這一技術集羣對製造業生產環節的賦能重構。報告認爲,與傳統制造體系相比,智能製造生產體系的優勢主要表現爲:消費者洞察從間接到直接,研發環節由串行到並行,採購環節實現自動化、低庫存化和社會化,生產環節全面智能化,和無所不在的智能銷售和售後服務。

報告通過深入研究,並結合淘工廠、恆逸石化、中信雲等企業案例,總結了智能製造的四條賦能路徑及其爲企業帶來的巨大價值:1.規模化供給解決定製化需求,實現長尾重構;2.精準捕捉用戶需求,快速推出新品,實現敏捷響應;3.工業大腦結合行業洞見,重構人機邊界,實現智能決策;4.工業互聯、雲中臺助力大型集團構建高度協同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智能製造的意義,就在於如何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不確定性:讓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自動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

此外,報告還從經濟進步和企業發展的角度審視了智能製造的意義。智能製造顛覆了傳統產業幾百年來賴以生存的“傳統工具+經驗決策”的發展模式,掀起了在工具和決策兩個維度上的深層次革命。工具革命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決策革命則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優化決策的準確性、及時性、科學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生產。“隨着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創新的作用愈發凸顯,製造業企業必須加緊實現智能化轉型,發展先進製造業。”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爲此,企業必須建立具有前瞻性的、以價值爲導向的、跨部門的智能製造發展戰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奪得先機!”

浮現中的智能化組織,六大要素全新定義智能化組織

伴隨着社會經濟中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發生的重大改變,企業的內在組織形態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企業開始從內部的提升聚焦到以客戶爲中心的“向外看”視角轉變,垂直整合和大企業主導式創新開始向協同創造、多元分散的模式轉變,固化流程到移動互聯的辦公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穩健存續的經營方式正向快速迭代和跨界競爭轉變,而這些變化都驅動着組織的進一步改革。

畢馬威中國聯合阿里研究院發佈《百年躍變:浮現中的智能化組織》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報告以組織智能度圖譜及在此基礎上劃分的智能組織的四個階段爲核心,結合處於不同階段的智能組織案例的詳細分析,進行未來智能化組織特徵及發展階段的闡釋,並提出在全球化、跨界化、多樣化、生態化的趨勢下,未來組織轉型的賦能之路的途徑和手段。

報告指出,數字化時代對組織的最大影響是對商業模式的顛覆。在數字化技術和共創文化的驅動下,傳統價值鏈導向的商業模式逐漸向平臺化的模式遷移,數字化時代的競爭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個性體驗、多向互動、參與平臺(或交易平臺)、生態系統”四個方面。而商業模式的迭代升級是通過清晰透明接口的交互連接、多方關聯羣體的共同創造、數據算法的智能驅動和多邊網絡效應的協同發展來實現的。

通過剖析數字化時代新型商業模式的關鍵驅動要素,並結合對相關智能化組織的觀察,報告總結出了智能組織的幾大特徵。未來的組織將以客戶爲中心,在客戶體驗、在線交互、羣體創造、接口透明、智能驅動、網絡協同六個維度上,實現智能化。其中,客戶體驗重點關注的是爲客戶提供增值、創新、深層次的個性化體驗,在線交互重點關注的是業務的在線化和多向增值交互;羣體創造重點關注的是通過整合和吸引相關資源,實現對內跨部門、對外跨邊界的共創共贏;接口透明重點關注的是接口的清晰易懂、開放性和擴展性;智能驅動重點關注的是數據、算法和專家智慧針對業務的迭代驅動;網絡協同重點關注的是協同的工作效率和決策精準性,以及單邊或多邊網絡效應的有效激發和科學治理。

釘釘作爲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中賦能組織升級的重要抓手,爲報告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數據顯示釘釘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的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一,超過第二至第十名活躍用戶數總和。報告以釘釘爲線索深入研究了嘀嗒出行、洛可可、洛客、阿里巴巴等典型案例,剖析了智能組織各階段可能的形態。通過這些企業我們進行了組織智能化變化軌跡的分析,並提出智能化組織的演變路徑:建立數據中臺將會是一種使組織轉型成未來組織的可能手段。在平臺架構設計的基礎上,輔以智能化的技術工具,配合以適應未來的管理哲學與領導者的卓越領導力,打造智能化組織。

互聯網革命將人類的單體價值創造釋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目前所處的人工智能技術革命將帶給我們更爲光明的未來。人類將從重複勞動中解脫,追求更有創造力的自我價值實現,個體的實現引發羣體的實現,最終改變組織形態。畢馬威人才與變革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任愛民表示:“未來組織形態的選擇對於企業絕不是單項選擇題,也不能簡單進行對標和模仿,企業家做出組織形態或特徵的任何選擇或嘗試前,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有價值、有邏輯的獨立思考”。

文章部分內容轉載自《和訊網如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著作權解釋權屬原創者所有,本文工業4.0俱樂部推薦閱讀!

中國工程院 | 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路徑

重磅 | 中國工程院正式提出新一代智能製造,理論自信引領製造強國(附PDF下載)

【重磅必讀】中國工程院賙濟院長:新一代智能製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附PPT原文下載)

中國工程院賙濟院長:對智能製造基本原理與中國發展戰略的思考(附PPT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將成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德國工程院院士:“工業4.0”概念升級了,包含人工智能和5G

名家 | 軟件定義製造業——基於三體智能模型研究“軟件定義的理念及技術路徑”(附PPT)

智能製造升級路徑之爭:靠自主研發還是海外買買買?

智能製造的路徑選擇

黃培博士:智能製造前沿趨勢與實施策略(確認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