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裏面的韋小寶,出生在妓院,其母韋春花是位妓女,他的身份在當時社會是最底層的人物。一次偶然事件,韋小寶被江洋大盜茅十八帶到北京,然後開始着他的傳奇一生。

縱觀韋小寶一生的經歷,他比金庸先生以前那些武俠小說中大俠更加快意人生呀,他偶入皇宮,結識康熙帝,擒鰲拜,入天地會,拜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爲師。出家少林寺,解救順治帝,出使雲南,平神龍島,幫助索菲亞公主奪權。在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而凱旋,封妻廕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峯時,其天地會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帝發現,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衆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清朝作對爲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着回鄉探母名義,領着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

韋小寶之所以能擁有這樣快意的人生,離不開他的“精神勝利法”,也就是所謂的阿Q精神。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

韋小寶偷偷地坐一回龍椅,便發出“做皇帝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感慨,但他又終於不敢久坐,聽到有人進來,嚇得趕緊縮在一排書架後頭,驚出一身冷汗。如果說這身冷汗能把他驚醒倒也罷了,偏偏他還要討點便宜,看到鰲拜跪着給康熙叩頭,於是將身子稍稍斜出,斜對鰲拜,心道:“你又向皇帝叩頭,又向老子叩頭,什麼滿洲第一勇士,第二勇士,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向我韋小寶叩頭?”他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使自己處於一種“優勝”狀態,這種自尊其實是弱小者的麻木自慰和自我陶醉。

金庸先生曾說:“寫這部書時,我經常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中國人的精神勝利。精神勝利的意念在中國的確相當悠久而普遍,但是卻不是中國所獨有的。有時走訪國外,我也常發現:幾乎每個地方的人民都有他們精神勝利的方式。所以我試圖從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國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韋小寶除了懂得一些從說書者嘴中聽來的忠義外,幾乎是個徹頭徹尾的無德無行者,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作風;該奉承時奉承,該怒時怒;該有福同享時便同享(大享他享,小享分給大家);從初識雙兒到喫定雙兒時的表現;追求阿珂時的種種醜態等等。

然而,韋小寶所表現出的人性,顯然是許多中國人普遍的優點和缺點。但沒有人能說韋小寶壞,因爲他和其他人一樣,是個真正的人,非常的真實,不是虛有的英雄、大俠,他的行爲,一般人未必沒有。韋小寶所表現出的人性,尋之以古代皆有,證之以現代亦比比皆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