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19财报显示,恒天然大中华区表现持续稳健,其消费品牌及餐饮服务业务调整后毛利持续上涨,达到了3.49亿新西兰元,且其对集团消费品牌及餐饮服务的利润贡献位于各市场之最。而对于国内几座牧场所产鲜奶的用途,恒天然方面表示自己的业务渠道也会有需要,比如原料部、餐饮服务部、消费品牌部、战略客户部,都会有需要。

恒天然发布2019年财报,净亏损为6.05亿新西兰元,销售收入201亿新西兰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8.19亿新西兰元。

此前在中国投资的公司及牧场项目均亏损,但其产品在中国市场表现稳健。

恒天然表示将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开拓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新市场。此外,恒天然将深耕亚太地区的消费品牌市场。

净亏6亿新西兰元

9月26日,恒天然发布2019年财报,截至2019年7月31日恒天然在2019财年税后净亏损为6.05亿新西兰元,调整后销售收入201亿新西兰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8.19亿新西兰元,下降9%。

据介绍,恒天然2019财年亏损源于业务复核调整。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迈尔斯·赫雷尔(Miles Hurrell)表示,2019财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公司决定降低部分资产的账面价值,并考虑一次性的会计调整。这些调整总计为8.26亿新西兰元,导致了2019财年的整体亏损为税后6.05亿新西兰元。

财报显示,亏损对恒天然的正常运营没有影响,目前恒天然自由现金流为10.95亿新西兰元,同比上升了83%,且资产负债率正在进一步缩减。未来恒天然表示仍会不断复核资产,并确保它们能够满足合作社不断变化的需求。

牧场项目亏损,将进行战略复核

在中国市场,恒天然收缩了与贝因美的合作,并开始对中国两大牧场群进行战略复核。

首席执行官Miles Hurrell表示,鉴于牧场的开发业务已完成,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能最好地释放牧场的价值。

据了解,恒天然在我国投资了3个牧场,一个山西应县、一个河北玉田、第三个是此前宣布与雅培合作建设的牧场。

恒天然在回复《乳业财经》查询时表示,复核还在进行中,具体情况目前还未知。而对于与雅培合建的山东齐河县淳源牧场已经运营了几年。

乳业财经了解到,2014年恒天然与雅培联合宣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在中国共建奶牛养殖基地,该牧场选址山东齐河县,总投资18亿元。

据齐河县政府网站资料显示,上述双方共建的醇源牧场潘店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占地1278亩,建有牛舍、挤奶厅、干草库、青贮窑、办公区及宿舍,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技术,存栏奶牛7000余头,年均产奶2.1万吨,为光明乳业原奶供应基地。

而对于国内几座牧场所产鲜奶的用途,恒天然方面表示自己的业务渠道也会有需要,比如原料部、餐饮服务部、消费品牌部、战略客户部,都会有需要。

据《新西兰先锋报》报道,恒天然中国牧场业务近年来持续亏损。从2017年的100万新西兰元收入到2018年的亏损900万新西兰元,销量和营业收入分别下跌了15%和3%。

其中,恒天然在河北玉田县和山西应县的两个牧场中心和3.1万只奶牛,2017年运营成本高达3800万新西兰元,收入远远赶不上支出。

而对比恒天然在不同国家的鲜奶收集量:新西兰是180亿升;澳大利亚是15亿升;中国是3.5亿升;差距甚大。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牧业情况来看,恒天然为什么在中国的牧场亏损严重?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向《乳业财经》表示首先是饲养方式的不同,国外牧场是放牧型,盈利成本低,1公斤牛奶的成本是1.8-2元,但在国内是圈养型的,需要买草,且国内草料相对较贵。虽然国内奶价目前在4元左右,之前是3.5左右,相比国外奶价较高,但成本也非常高。

其次是国内人力成本高,因为饲养方式的不同,劳动力效率也不一样,在国外2个人可以养200头牛,但在国内平均每人养30头就很高效了。

并且恒天然在国内没有工厂,原奶不能自己消化应用,在原奶定价方面也没有话语权。

另外恒天然考虑到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声誉声望等问题,对牧场的管理及奶源质量相对要求较高,饲养管理严格。

在投资国内公司方面,资料显示,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总投资接近35亿元持有贝因美18.8%股份。

今年8月7日,恒天然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将出售其持有的贝因美18.8%的股权。并已与一些机构就可能出售的全部股权进行沟通。

9 月 29 日,贝因美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恒天然告知函。截至2019年9月27日,恒天然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727.63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1%,占恒天然持有股份的3.78%。减持股份数量达到计划减持数量的一半,此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业务重点依然在大中华区

根据2019财报显示,恒天然大中华区表现持续稳健,其消费品牌及餐饮服务业务调整后毛利持续上涨,达到了3.49亿新西兰元,且其对集团消费品牌及餐饮服务的利润贡献位于各市场之最。

数据显示,2019财年,恒天然大中华区餐饮服务部的毛利率较去年的15.2%进一步提升至18.1%,其对经销商及直供客户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达到40%。

恒天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淡奶油及牛奶在饮品渠道销量的提升,以及中国餐饮服务部对乳品应用的持续创新;战略客户部产品销量和利润也双双保持高速增长,并且通过全方位的价值服务实现了主要乳品品类在客户产品线中的份额提升。

如今,恒天然在华业务拥有餐饮服务、消费品牌、战略客户服务及乳品原料四大业务板块。

恒天然安佳乳制品从二十几年前仅服务于五星级酒店,不断扩大渠道,逐步开拓到披萨、快餐、烘焙、西式快餐和咖啡等领域。

今年以来,恒天然更是瞄准年轻一代对新奇、好吃、高品质食材的消费需求,以中西融合菜品的创新应用切入中餐和中式点心渠道。目前恒天然已与西贝、呷哺呷哺、真功夫、利口福、点都德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已开发出芝士虾滑、奶油青团、黄油拌饭、炸鲜奶、拉丝油条等超过50款中西融合菜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B端市场是恒天然的核心渠道,因为恒天然的产品非常多,包括与很多知名品牌的合作,其优势非常大,在B端的话语权也非常强。以中国业务来看,B端是恒天然未来整个渠道的重心。经过多年整体的品牌塑造、市场培育渠道的优化之后,在B端恒天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宣布财报的同时,恒天然公布了全新战略以及公司调整后的组织架构。

在新战略层面,报告称,恒天然将专注为儿童营养以及核心乳品等类别产品提供乳品原料以及满足生命各个阶段对营养需求的创新原料;恒天然将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开拓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新市场。此外,恒天然将深耕亚太地区的消费品牌市场。

为更好地实施新战略,恒天然对运营模式和管理团队也进行了变更。据Miles Hurrell介绍,恒天然正在引入一种新的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帮助公司与客户建立更好的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