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乳业(002946.SZ)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众所周知,新乳业一直坚持扩张并购战略,但是这种模式也为其埋下了隐患,“买买买”使得负债率居高不下,主攻低温奶市场让其发展受限。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根据新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2亿元 ,同比增长 1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增长 1.88% 。

其中,新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12 亿元,同比增长 13.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75 亿元,同比增长1.84% 。

据悉,新乳业是2019年1月25日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新希望集团旗下继新希望六和、华创阳安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新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团旗下的集团化乳品企业,目前公司已在全国7个省市投资控股了10多家乳品企业,形成了分布于西南、华东、华北等地的市场布局乳企联合体。其主营业务为乳制品及含乳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低温奶是其重点布局对象。

《乳业财经》了解到,新乳业是以投资+ 运营的发展模式,迅速撕开传统乳业的口子,紧抓低温奶的发展趋势,坚定“鲜战略”,将牧场、工厂和销售终端都设置在距离城市 150 公里的“鲜半径”之内。

并购扩张模式:“吃进去容易消化难”

近年来,新乳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在西南等地整合了不少区域乳品品牌和工厂,在十几年时间里,靠着并购扩张成为现今旗下拥有35家控股子公司、13个主要乳品品牌、14家乳制品加工厂,11个自有牧场,不可否认,新乳业确实是国内乳业的一匹黑马。

但是,正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让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受限。

作为行业黑马的新乳业在这十几年间走了一条从未有乳企走过的路,靠着资本力量挥舞着“买买买”大旗,背后的强大的资本力量正是新希望集团。

在2002年以前,新希望集团从未涉足过乳业,自2002年开始在乳业市场上攻城略地。6年时间内,先后收购四川华西、阳平乳业、安徽白帝乳业、长春苗苗豆乳集团、河北天香乳业、杭州双峰乳业、青岛琴牌乳业、云南蝶泉乳业、雪兰乳业等11家地方性乳企,并参股重庆天友乳业。并购之初,新希望乳业尚未成立,只是集团旗下的乳业板块,2011年才从集团剥离出来,就是今天的新乳业。

根据新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7月18日,新乳业宣布斥资7亿入股现代牧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8月12日,新乳业宣布收购福州澳牛乳业55%的股权。

虽然,新乳业的“买买买”战略确实让其快速的强大起来,但是,这样的发展战略也让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考验。

一方面,新乳业的主要产品是低温奶,但是低温奶在这个乳品行业中会受到一些限制,由于低温奶对新鲜度的要求以及冷链配送半径的限制,对于三四线城市,全程冷链体系建设较为滞后。

另一方面,低温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内两大巨头都将触角伸向新乳业核心的低温奶领域,再加上光明乳业的常温明星产品配合低温乳制品的战略,以及三元等区域性乳企的正面竞争。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营低温奶产品的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其中区域龙头乳企的低温奶增速达到了20%左右,越来越多的乳企都想在低温市场中分一杯羹。

最后,品牌分散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新乳业并购的品牌分布在各地,品牌力不集中,因为在收购时保留了子品牌的特色,但是这些老品牌已经深入当地消费者心中,外地消费者未必知道这些被收购的企业是新乳业旗下的,要这些子品牌揉合在一起,从而凝聚成新乳业的巨大品牌力,这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新乳业都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负债率居高不下

对于新乳业这样的并购扩张模式,让公司的负债率过高,毕竟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

据招股书显示,2014年到2018年三季度,新乳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

而且,由于新乳业一直是扩张并购的发展模式,不断的并购其他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让其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

其次,高速扩张还为新乳业带来巨大的管理费用。据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新乳业2017年含研发的管理费用率高达6.7%。

不止如此,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被新乳业并购如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昆明雪兰牛奶等子公司大多深陷诉讼,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劳动者争议纠纷,这也间接说明新乳业并购存在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新乳业确实通过并购扩张模式初步实现了全国布局,毕竟,新乳业背后有着巨大的资本力量给予支持。但是,新乳业这几年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后期如果还要坚持这一扩张战略,新乳业能否脱离资本支持而自给自足?对此,《乳业财经》将持续关注。

乳财传媒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