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乳業(002946.SZ)發佈第三季度報告,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

衆所周知,新乳業一直堅持擴張併購戰略,但是這種模式也爲其埋下了隱患,“買買買”使得負債率居高不下,主攻低溫奶市場讓其發展受限。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實現雙增長

根據新乳業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22億元 ,同比增長 13.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1.79 億元,同比增長 1.88% 。

其中,新乳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12 億元,同比增長 13.0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0.75 億元,同比增長1.84% 。

據悉,新乳業是2019年1月25日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爲新希望集團旗下繼新希望六和、華創陽安之後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新乳業控股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團旗下的集團化乳品企業,目前公司已在全國7個省市投資控股了10多家乳品企業,形成了分佈於西南、華東、華北等地的市場佈局乳企聯合體。其主營業務爲乳製品及含乳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低溫奶是其重點佈局對象。

《乳業財經》瞭解到,新乳業是以投資+ 運營的發展模式,迅速撕開傳統乳業的口子,緊抓低溫奶的發展趨勢,堅定“鮮戰略”,將牧場、工廠和銷售終端都設置在距離城市 150 公里的“鮮半徑”之內。

併購擴張模式:“喫進去容易消化難”

近年來,新乳業通過併購等方式,在西南等地整合了不少區域乳品品牌和工廠,在十幾年時間裏,靠着併購擴張成爲現今旗下擁有35家控股子公司、13個主要乳品品牌、14家乳製品加工廠,11個自有牧場,不可否認,新乳業確實是國內乳業的一匹黑馬。

但是,正是這樣的發展模式,讓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受限。

作爲行業黑馬的新乳業在這十幾年間走了一條從未有乳企走過的路,靠着資本力量揮舞着“買買買”大旗,背後的強大的資本力量正是新希望集團。

在2002年以前,新希望集團從未涉足過乳業,自2002年開始在乳業市場上攻城略地。6年時間內,先後收購四川華西、陽平乳業、安徽白帝乳業、長春苗苗豆乳集團、河北天香乳業、杭州雙峯乳業、青島琴牌乳業、雲南蝶泉乳業、雪蘭乳業等11家地方性乳企,並參股重慶天友乳業。併購之初,新希望乳業尚未成立,只是集團旗下的乳業板塊,2011年才從集團剝離出來,就是今天的新乳業。

根據新乳業發佈的公告顯示,7月18日,新乳業宣佈斥資7億入股現代牧業,成爲其第二大股東。8月12日,新乳業宣佈收購福州澳牛乳業55%的股權。

雖然,新乳業的“買買買”戰略確實讓其快速的強大起來,但是,這樣的發展戰略也讓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考驗。

一方面,新乳業的主要產品是低溫奶,但是低溫奶在這個乳品行業中會受到一些限制,由於低溫奶對新鮮度的要求以及冷鏈配送半徑的限制,對於三四線城市,全程冷鏈體系建設較爲滯後。

另一方面,低溫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國內兩大巨頭都將觸角伸向新乳業核心的低溫奶領域,再加上光明乳業的常溫明星產品配合低溫乳製品的戰略,以及三元等區域性乳企的正面競爭。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低溫奶產品的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其中區域龍頭乳企的低溫奶增速達到了20%左右,越來越多的乳企都想在低溫市場中分一杯羹。

最後,品牌分散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由於新乳業併購的品牌分佈在各地,品牌力不集中,因爲在收購時保留了子品牌的特色,但是這些老品牌已經深入當地消費者心中,外地消費者未必知道這些被收購的企業是新乳業旗下的,要這些子品牌揉合在一起,從而凝聚成新乳業的巨大品牌力,這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難看出,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新乳業都在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負債率居高不下

對於新乳業這樣的併購擴張模式,讓公司的負債率過高,畢竟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

據招股書顯示,2014年到2018年三季度,新乳業的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

而且,由於新乳業一直是擴張併購的發展模式,不斷的併購其他企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讓其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

其次,高速擴張還爲新乳業帶來巨大的管理費用。據天風證券的研報顯示,新乳業2017年含研發的管理費用率高達6.7%。

不止如此,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被新乳業併購如杭州新希望雙峯乳業、安徽新希望白帝乳業、昆明雪蘭牛奶等子公司大多深陷訴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勞動者爭議糾紛,這也間接說明新乳業併購存在的問題。

不可忽視的是,新乳業確實通過併購擴張模式初步實現了全國佈局,畢竟,新乳業背後有着巨大的資本力量給予支持。但是,新乳業這幾年的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後期如果還要堅持這一擴張戰略,新乳業能否脫離資本支持而自給自足?對此,《乳業財經》將持續關注。

乳財傳媒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