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後第三、第四天請岳父母來女婿家作客,謂之“望朝”,第五、第六天新郎新娘再回門的習俗。壽誕習俗是徽州人祈求多福多壽和避兇化吉美好願望的一項慶祝活動,習慣上稱“做生日”或“做壽”。

徽州的一些特有的風俗習慣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些習俗各村各鎮有別。但隨着現代徽州人們觀念的逐步轉變,一些傳統的習俗正在改變,正在淡去。值得慶幸的是,在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樣一些習俗的留存。如果機遇好的話,還可看到或參與其中。

1

婚俗

這裏婚嫁習俗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從一而終”的倫理觀念。一般有九道程序:請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

徽州各縣鎮自然條件不盡相同,觀念也有異,因而各地在程序和稱呼上也有區別。男女長到成人,即有人上門說媒。她們從女家取得年庚八字送到男家,填上男方年庚八字,送給嫁命倌推算,看男女命上是否相合,相合方可婚配,俗稱“合八字”。

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和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

定親後,由男方送定結婚日期通知女方,稱“請期”。迎娶的前一天或當天早時,男方派人前往女宅搬行嫁。

迎娶前夕,男家設有接親酒席,媒人上座,諸親友執事等依次入席。宴罷,由男女雙方利市人在“紅駕庚帖”上寫明結婚時間。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麪。

女嫁當天,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抵達女方門前,女家緊閉大門,要等新女婿從門縫中塞足了“米飯錢”、“尿布錢”之後,纔打開大門。接着閨房內母女開始“哭嫁”,以示不忍分離。三聲催親爆竹一響,新娘出房上轎(現多用車)。到了男家門口,新娘須由新郎背進大門,意爲日後夫妻反目,女方可以聲稱不是自己走上門來的。花轎落地即行拜堂禮。

鬧洞房一般分爲“撒帳”和“吵新人”兩步進行,衆人可任意與新人調笑取樂,插科打諢,常常鬧得新媳婦狼狽不堪。

婚後第二天謁祠。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岳父母,謂之“回門”。婚後第三、第四天請岳父母來女婿家作客,謂之“望朝”,第五、第六天新郎新娘再回門的習俗。

2

壽誕習俗

壽誕習俗是徽州人祈求多福多壽和避兇化吉美好願望的一項慶祝活動,習慣上稱“做生日”或“做壽”。

一般以50歲爲界,50歲以前稱“做生日”,50歲以後稱“做壽”。一般做九不做十,嫌十太滿招損。

10歲、20歲稱“整生日”,要大宴親朋,其它小生日稱之爲“長尾巴”,一般比較簡單。歙俗(唐模亦然)10歲生日,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餜和衣服、鞋、帽以示慶賀;20歲生日,由岳母家贈送新鞋兩雙。

三十而立,30歲生日開始自理,宴賓請客,以示榮耀。

40歲生日一般不做,因爲徽語“四”與“死”音同,不吉利。

50歲生日,事業已成,子女婚嫁,於是兒女爲父母慶壽,親友賀壽,此乃“福壽榮華”,家業興旺之際,故俗稱50歲生日爲“榮慶”。

活滿一個花甲,乃大喜之事,故60歲爲大慶。

兩老同壽爲“雙壽”。祝壽以女婿爲主,兒子兒媳陪襯。下午拜壽,壽星身着“吉服”上座,先由長子夫妻奉施上壽,壽星離座走到堂前,向外敬天,向內敬地,然後回座。家人按長幼次序。先男後女成雙成對,跪拜上壽。親朋三鞠躬。晚上開桌喫壽酒,壽星本人不在正堂人席,找幾個年歲相仿的老者作陪,在裏堂另開一席。有錢人家還請戲班來唱戲祝壽。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70歲已是大喜大福之事,祝壽活動又更隆重,有的還合族同慶。

3

年俗

徽州人由於常年在外討生活、經商或爲官,難得幾次團聚的機會,所以像過年這樣的節日就顯得尤爲隆重了。由此傳下了別有風味的過年風俗。

過年一般從“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日)開始,家家戶戶打掃除,喫“臘八粥”。接着就是殺豬備年貨。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爲“小年”,家家張掛祖宗畫像,迎祖過年。晚上,各家燒香點燭,拜送“竈神”上天呈善事。農曆除夕“三十晚”,各家張貼春聯,接“竈神”下界保平安,閤家團聚“喫年飯”,然後守歲至夜12點,鳴放爆竹迎新年。正月初一爲春節。清早,全家老小依長幼次序向祖容(祖宗畫像)“拜年”,接着喫“利茶”、“長壽麪”,男子出行拜謁宗洞。當天,人們見面互祝吉利,恭賀新年。初二,開始互相上門拜年,走訪親友。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風物不爲人知。跟隨“玉蘭旅行”,帶你見識地道的中國民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