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的內心是生氣的,但又還很需要這段關係,還不想撕破臉,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通過一些比較隱晦的方式來表達。導致我們察覺不到自己的生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綜上三種原因,我們大概能夠知道,有些時候,如果生氣的情緒被察覺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痛苦,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幫我們把生氣的感覺壓抑掉。

文|花鎮諮詢師·陳兆威

今天中午喫飯的時候,看到隔壁桌有對情侶在吵架,女生黑着臉冷冷說道:

“我足足等了你半個小時!說好的12點半到呢?我不想說話了!”

男生苦着臉趕緊解釋道:

“哎呀,晚了出門嘛,我錯了,別不高興啦!”

女生繼續冷冷道:

“你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讓你帶的數據線帶了嗎?”

男生愕然了一下,難堪道:

“沒,沒有......”

空氣瞬間凍結了,女生的臉上露出厭惡的表情,不滿道:

“我不想喫了!”

這一次,男生也沉默了。

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女強男弱的畫面,一個滿腔怒火的女生和一個戰戰兢兢的男生,似乎只要女生一個眼神,男生就會被喫掉一樣。

但假如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再回頭看這個男生,就會發現,其實他的攻擊一點都不弱。

男友在和你約會時,出現這3種行爲,那他很有可能想和你分手

1、有意識的攻擊

通常情況下,我們是知道自己生氣的,比如在公交車上被人狠狠地踩了一腳,又或者發現男朋友背地裏和其他女生曖昧。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生氣的時候,通常會用言語來表達生氣,比如指責、謾罵、諷刺、羞辱等。

當我們覺得言語已經不足以表達內心有多生氣的時候,就會通過打架或者報復來表達憤怒。

比如有的女生,老公出軌了,爲了要報復老公的背叛,自己也找一個男的出軌,以牙還牙。

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的內心是生氣的,但又還很需要這段關係,還不想撕破臉,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通過一些比較隱晦的方式來表達。

比如:

  • 沉默,不想主動和對方說話;
  • 不想見面,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藉口不見面;
  • 拖延、遲到。

    這3種方式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

    假如我們很直白地罵對方“你腦子有病吧?”,這是沒有轉彎的餘地的,對方馬上就能肯定我們是在攻擊他。

    但如果我們不說話,對方問,“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我們可以說“沒有,不太舒服而已”;

    或者不想見面的時候,可以說,“最近很忙”;

    又或者遲到的時候,可以說,“剛剛塞車”。

    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讓我們把內心的不滿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夠讓對方一時不敢肯定,是否在針對他。

    這種辦法對於一些比較內向的人,或者比較害怕當面衝突的人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所以,當我們看到自己的伴侶在爭執面前,從來都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但就是寡言,或者常常遲到,又或者做事情踢一下,動一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了,也許他正在通過行動來表達抗議。

    男友在和你約會時,出現這3種行爲,那他很有可能想和你分手

    那是不是意味着,當伴侶不想聊天、拒絕見面,和約會遲到的時候,就肯定是在向我們表達不滿呢?

    也不能這麼絕對,不排除真的有客觀因素存在。但這不是重點,因爲我們無從考證,假設對方就是在表達生氣,那爲什麼要把生氣表達得這麼隱晦,而不能直接對我們表達呢?

    通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1、對方是一個對情緒不敏感的人,不善於用言語來表達。

    2、對方不滿的情緒太強烈,以至於害怕要是表達出來了,會把這段關係破壞掉。

    3、我們的性格太過脆弱,像個瓷娃娃一樣,經不起敲擊。所以對方在和我們相處的過程中只能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捧着,不敢表達一丁點生氣。

    4、我們的性格太過強勢,像個火藥桶一樣,一點就爆。所以對方在和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會覺得,內心的想法不表達出來,會比表達出來要更安全。

    所以,當對方不願意直接表達不滿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這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要麼是對方在保護自己,要麼就是對方在保護我們。

    這個時候,千萬不可硬着來,我們要做的是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導致對方不能通過言語來向我們表達不滿,又或者觀察一下對方,看看對方是否對情感的表達比較弱。

    如果是,那我們在日常的相處裏面,就多鼓勵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

    男友在和你約會時,出現這3種行爲,那他很有可能想和你分手

    2、無意識的攻擊

    上面講述的情況都是基於一個前提:我們是知道自己生氣的。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在生氣。

    聽起來,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爲什麼自己生氣了,自己會不知道?我舉幾個例子:

  • 從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媽經常吵架,激動起來還會摔東西,弄得家裏雞飛狗跳的。

    對於這些人來說,生氣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再生氣也無法停止家裏的戰爭;同時,他們也很厭惡生氣,因爲每天都被父母的怒火所折磨。

    所以,他們從心底裏厭惡這種情緒。

  • 從小家裏的教育就十分嚴格,十分注重個人修養,不能大聲說話,更不能對別人發脾氣。

    對於這些人來說,生氣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會讓他們感到丟臉。

  • 從小父母就經常不在身邊,形成了他們對關係的印象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會失去對方。

    這類人在他們長大後,進入親密關係裏,會十分小心謹慎,生怕對方只有一丁點不滿,這段關係就破裂了。

    所以他們也不敢讓自己的情緒出來,害怕自己生氣會讓對方受不了,然後離開他們。

    導致我們察覺不到自己的生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綜上三種原因,我們大概能夠知道,有些時候,如果生氣的情緒被察覺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痛苦,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幫我們把生氣的感覺壓抑掉。

    當我們感受不到生氣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厭惡,不會感到羞恥,或者不會感到害怕。

    男友在和你約會時,出現這3種行爲,那他很有可能想和你分手

    但壓抑掉的生氣不會就此消失,只是不讓我們察覺到而已,它還是會存在的,而且它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通過我們的行爲偷偷地表達出來,甚至讓我們毫無察覺,比如忘記。

    忘記就是一個最常見的表達不滿的方式。

    我們通常都會以爲忘記是和我們的記性有關,比如太忙了,就會把一些事情給忘掉了。

    但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再忙也不會忘掉,比如情人節,伴侶的生日,或者發工資的日期等等。

    因爲我們的記憶力,和我們對待一件事情的上心程度有關。

    假如我們對伴侶是很上心的,伴侶提過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能記得住。而且在我們和伴侶關係比較好的時候,記得的東西會比較多;在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就會常常忘記伴侶說過的話,其實我們就是在無意識地向伴侶表達不滿。

    察覺無意識的攻擊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段關係的穩定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比如我有一個來訪者,她一直都無法察覺自己的憤怒,在親密關係中,常常屏蔽掉自己的情緒,也屏蔽掉對方的情緒,以至於她很難顧及對方的感受,同時,對方也會覺得和她相處很彆扭。

    比如有些事情,明明是該生氣的,但就是憋在肚子裏沒辦法釋放出來,非常的壓抑。最終,對方提出了分手,而我的來訪者還覺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其實在過去,有很多跡象她都能感受到危機的,可是都很快把這些感覺轉移掉了,以至於錯失了很多可以修復關係的機會。

    3、如何才能夠察覺無意識的攻擊?

    1)回顧忘記時刻

    前面說到,無意識攻擊的一個比較典型的表達方式是“忘記”。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回顧自己忘記的時刻來追尋有可能被壓抑掉的感覺。

    ①只有那個人說的話我容易忘記,其他時候我記性都很好

    如果是的話,那有可能我們是對那個人不滿。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感受一下,對於那個人,我心裏面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比如:

  • 不舒服?
  • 壓抑?
  • 想逃跑?
  • 不喜歡?
  • 想跟他保持距離?

    假如是不舒服的,那是對方身上的哪一點引起我們的不舒服呢?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比較容易找到答案。

    然後,我們再反思,爲什麼我要把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壓抑掉?

    男友在和你約會時,出現這3種行爲,那他很有可能想和你分手

    ②那個人說過的話,有時候記得,有時候會忘記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思索一下,在我們記得對方的話時,這番話有什麼特別,或者自己的狀態有什麼特別?

    和我們忘記他的話時對比,有什麼不一樣?

  • 比如對方上一年生日的時候,當時我們的感情還很好,還沒怎麼發生矛盾,就記得送生日禮物。而今年生日的時候,我們正處於矛盾中,不想見到他,因此把他的生日忘記了。

    ③對所有事都很容易忘記

    這個問題會比較嚴重,這相當於在說,我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不滿,很不上心,但又不想改變現狀。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考,是不滿意什麼?

    既然不滿意了,爲什麼不能做出調整和改變?

    通過回顧“記性好”與“記性差”的時刻,幫我們當時的狀態和感覺做對比,就能夠察覺到有可能被我們壓抑掉的不滿情緒。

    2)尋找專業的人士做諮詢,由諮詢師來帶着我們去探索我們的潛意識,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畢竟旁觀者清,過去的固化思維會讓我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通過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和專業的指導,能讓我們更容易看到這些盲點。

    最後,我們再看回文章一開始的那對情侶,是否有一種不相伯仲的感覺呢?

    所以,不是隻有浮在水面上的那些攻擊纔是攻擊,有很多攻擊是潛在水底的,但這些攻擊都是有跡可循的。

    只要我們能夠及時發現這些跡象,並及時進行溝通和修復,關係就能得以維繫。

    作者 | 陳兆威 持有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花鎮高級諮詢師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