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疑:抽成19%爲何仍虧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滴滴首次披露成本構成。4月22日,滴滴試運營公衆交流平臺“有問必答”,首期聚焦網約車抽成。

4月22日,滴滴上線“有問必答”,由滴滴相關負責人實名回答公衆關心話題的平臺,首期“有問必答”聚焦平臺網約車抽成,由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實名回應。

陳熙透露,滴滴平臺上,受不同城市、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等因素影響,每筆訂單會收取不同比例的平臺服務費(即抽成)。以2018年四季度爲例,滴滴國內收取的平均抽成約爲乘客實際支付車費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遠程調度費、動態調價、感謝紅包等幾類費用全額給司機,滴滴平臺不收費。

滴滴平臺上抽成率高於25%的訂單和低於15%的訂單各佔20%。對比美國打車軟件Lyft和Uber,滴滴的抽成率並不高。根據招股書,Lyft 2018年四季度平均抽成爲28.7%,Uber全球平均抽成22%。

陳熙稱,“滴滴收取服務費用於維持平臺的運營。2018年四季度,滴滴網約車業務運營支出和花銷約佔總流水(乘客實際支付車費總額)的21%。其中返給司機的獎勵約佔7%,用補貼激勵司機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類似出勤與服務獎金;業務運營相應經營成本約佔10%,納稅、在線支付手續費等剛性成本約佔4%”。

此前,有媒體曝光,滴滴2018年虧損109億元。通過此次細化成本構成,滴滴首次解釋了虧損原因。“抽成與支出的2%差額由滴滴網約車業務來承擔,這部分就屬於虧損,滴滴需要從之前融資獲得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彌補。”陳熙稱,“作爲一家企業,這種狀態無法長期持續,否則總有一天會因爲資金消耗完而不能繼續正常運營。但是,目前虧損仍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普遍現象。”

陳熙也承認,滴滴持續虧損的部分原因是滴滴自身經營能力有限。在網約車之外,滴滴有一些新業務處於投入期,這也會加大集團整體虧損。

爲了在優化費率的同時提供更好的服務,滴滴從2018年底開始進行業務聚焦和成本管控。2019年初,滴滴進行了組織升級、縮減運營支出、裁員2000人。滴滴正嘗試進一步優化費率,也會向廣大用戶、司機師傅以及公衆繼續徵求意見和建議。

此次上線的“有問必答”就是滴滴對外的通道之一,“有問必答”是滴滴自2018年11月2日上線“公衆評議會”以來,推出的又一個公衆溝通平臺。“公衆評議會”目前上線了6期,其中第6期正在進行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