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按鍵的英文也成爲我們的習慣。但是又從近幾年一些車的表現來看,汽車內大屏幕,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和自動駕駛這些都已在慢慢成爲趨勢,而這種趨勢的未來就是車內的實體按鍵越來越少,更多的功能都被移到了屏幕裏去,所以說不準在到時的未來,車內的按鍵就會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只留下幾個必要的實體按鍵,其他的全部放進屏幕並且可以隨時語言切換,不知道你們認爲呢。

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原來是因爲這些原因!

還記得當初是個萌新的時候嗎?車上的那些一個個的英文按鈕是不是讓你有種一頭霧水的感覺?一眼望去都是清一色的全英文或縮寫字母,在不斷問別人和查百度的次數多了以後,你也終於慢慢全部弄懂了車內那些英文按鍵的作用。但是或許會有某個瞬間,你的腦海裏還是會蹦出“爲什麼車上那些按鍵不是中文”的想法。今天小編就在這裏和大家講講,爲什麼車上那些按鍵上寫的,基本上都是英文沒有中文的原因。

1.出生於國外

1860年由德國人發明了第一輛汽車,緊接着就在美國和日本迅速擴張汽車工業。之後過了將近一百年,我們中國才從國外引進汽車並且有了自己的汽車品牌。這麼多年過來了,我們國民也都習慣了用英文按鍵,而且就算在多媒體操作系統語言上會進行漢化,可是實體鍵基本上市不會變的,這算是一個比較約定俗成的事情。於是真老司機們就口口相傳,"A/C就是開空調吹冷風,AIRBAG就是氣囊,RAIDO就是收音機,HUD就是抬頭顯示……",於是後來的新司機們也就習慣了這種認知。而汽車廠商在設計汽車時也就遵循了這種認知,讓你進入車內就一目瞭然,哪哪都是熟悉的感覺,就類似大衆的燈光開關都在儀表臺的左側,奔馳的懷擋……。汽車按鍵的英文也成爲我們的習慣。

2.國際語言就是英文

近些年,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趨勢在不斷的擴張,並且我國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所以商品在全世界範圍內流通,那麼中國製造的目標市場自然也是地球村,而世界公認的語言是英文。還有一個就是習慣問題,很多時候一些新穎的概念傳遞到我們國內的時候,它就是沒有中文,比如一些辦公設備或是家用電器之類的它們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一點英文標識的。所以汽車作爲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自然而然的也需要英文進行標識。

3. 考慮利潤

想要完成一輛汽車,那麼它的零件採購是需要向世界各地進行採購的,也就是說一個商家他完全可以向世界各個大廠提供貨源。如果車按鍵上的文字不統一,那麼廠家就需要多花費其他的成本去製作更多的模具。但現在這種統一都是英文的情況下,那些廠家只需要一套模具批量製作就好了,所以這裏面也有廠家考慮到自身利潤的一個原因。

4. 車內飾空間

以前的初代汽車,它完完全全就是一個代步的工具而已,車內只需要有油門、剎車、方向、檔位和燈光之類的就可以了。但再看現在的車多了定速巡航控制、方向盤多功能按鍵、車身穩定控制、駕駛模式這麼多的功能。於是乎就需要在車內排布更多的按鍵,同時又要考慮美觀。所以車內的按鍵面積不能很大,又要標示清楚每個按鍵的作用,方便車內的你我使用。這時簡潔的英文就比冗長的中文有優勢,比如"英文ESP,中文車身穩定系統","HUD抬頭顯示系統","P 電子手剎","DUAL 溫區同步"。

綜上所述,從國際上的世界語言,再到多年來用戶使用的習慣,車內飾美觀度還有成本這些要素來看,至少未來幾年之內車內的案件文字依舊會是以英文爲主。但是又從近幾年一些車的表現來看,汽車內大屏幕,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和自動駕駛這些都已在慢慢成爲趨勢,而這種趨勢的未來就是車內的實體按鍵越來越少,更多的功能都被移到了屏幕裏去,所以說不準在到時的未來,車內的按鍵就會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只留下幾個必要的實體按鍵,其他的全部放進屏幕並且可以隨時語言切換,不知道你們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