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寫過很多電影,寫過很多演員。

但今天,Sir想說說一羣你從來都看不見的人——

電影幕後英雄。

雖然名字只是最後在字幕裏出現短短十幾秒,但他們雕刻的痕跡,卻遍佈電影每個角落。

就從幾部大熱國產片說起,如果沒有了他們,精彩程度可會大打折扣。

燈光師和調色師

不知道大家看電影的時候第一時間留意的是什麼地方。

Sir會留意的,嘿嘿——

亮的地方。

因爲照明,會引導我們的注意力。

畢竟電影院已經烏漆嘛黑的了,最先看到的肯定是亮堂的地方嘛。

也因爲這樣,燈光在電影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光照射演員的角度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會不同,所表達的當下場景的情感,傳遞給觀衆的感受也完全不一樣。

就像今年的這部,以各種酷炫的特效和突出的光影變化引發觀衆討論的《動物世界》,部分得歸功於燈光師陳龍的細緻打燈。

兩個鏡頭。

鄭開司(李易峯 飾)看到媽媽被移到過道上,此時鏡頭隨着鄭開司的目光所到之處移動。

你會發現,光是牀尾燈的餘光照過去的,整個人顯得蠟黃,陰暗。

不僅呈現出媽媽長期臥病在牀的狀態,還有鄭開司沒被告知就被移出過道的憤怒。

同樣是醫院病牀,另外一幕的燈光又完全不一樣。

除了環境的自然光和牀尾燈,媽媽的上方和鄭開司的右下方則另外打了光。

這樣其實是突出畫面中央的鄭開司和媽媽兩人,但右下的光又讓鄭開司的臉和背部出現了陰影,凸顯出他的掙扎和決定上船放手一搏的決絕。

你看,不同的燈光,在同一個場景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如果沒有燈光師的話,畫面往往單調乏味。

既然提了燈光,調色又怎麼能落下。

調色的作用,用簡單的話來說就類似於你拍照時候的濾鏡。

能讓白天變黑夜,溫暖變陰冷,暗淡變明晰。

就像這樣。

沒調之前就跟Sir拿手機隨便一拍的普通街景無異。

調完以後是不是覺得,“電影感”一下就來了?

是的,調色同樣能影響觀衆的集中力和情感投射。

《動物世界》在這方面也下了功夫。

上爲特效未完成鏡頭,下爲正片

如果沒有調色就會像上面那圖,停機坪上的燈幾乎看不見,而且框住的地方立了多少根柱子也沒法看清,細節會大打折扣。

而爲了突出鄭開司的幻想場面,提供數字調光的HOMEBOY Digital Film LAB也做了處理。

將其他顏色淡化,突出了藍色和橙色。

這段正是鄭開司被追捕時切換的場景,橙色除了有腎上腺素的象徵意義,在這裏還提升了畫面的亮度和觀衆的視覺集中度。

藍色不僅是他開車經過的爆炸後煙霧的顏色,同樣也是蒼蠅身上的顏色。藍色本身也有超脫之意,正如小丑之於鄭開司,能做他沒做成的事。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留意到,鄭開司化身的小丑,無論是開始還是最後,最先殺死的怪物,都是一隻藍色,一隻橙色的。

沒有了燈光師和調色師,這些調動觀衆感官的加分項,幾乎不可能存在。

聲效師

說完了看的,當然就到聽的。

畢竟電影是視聽語言的結合嘛。

說到聽的,今年Sir印象最深刻的國產片不得不提《紅海行動》。

能創下36億票房絕非偶然。

如果沒有音效加持,是不是覺得完全沒feel,完全不激動,完全嗨不起來?

這就對了。

沒有了配樂和聲效的紅海行動,單看畫面就像乏味的軍事紀錄片。

但Sir想讓你們再仔細聽聽從這個片段裏分離出來的音頻。

出自OneCool Sound & Ramindra Studio之手(是的,就是古天樂OneCool集團旗下的音效公司)的音效,當時覺得震撼的可不僅是因爲那一浪接一浪的轟炸聲。

Sir覺得沉浸感很足其實還因爲有坦克和砂礫的摩擦聲,以及最重要的,炮彈發射聲。

炮彈從上膛到發射的瞬間,畫面從右往左發射,聲音就從右耳傳到左耳。

第二炮再上膛,再發射,炮彈碰撞彈道的金屬聲,鐵鏈的掙脫聲,順着畫面裏發射的方向,又從左耳到右耳。

在《紅海行動》裏,這樣的聲效其實曾多次出現,聲效師的這些細緻處理不僅讓觀衆身臨其境,還爲提升劇情的緊張感增色不少。

然而相對於各種飛機大炮在視覺聽覺的135分鐘轟炸,Sir覺得最有趣的反而是開頭解救人質的一段聲效處理。

這段儘管也是一槍接一槍地攻擊海盜,聲效師卻選擇弱化槍聲,加上了時鐘滴答的聲音。

一開始,時鐘的聲音蓋過了開槍的聲音,預示着時間緊迫的救援行動開始。

然後當擊中目標,爆炸聲開始變大,時鐘變爲背景,同時又因爲爆炸在畫面右邊發生,時鐘的聲音也被換到右邊。

子彈穿過玻璃,傳來玻璃破碎聲,子彈穿過海盜的頭,又有皮膚裂開的聲音,此時因爲場面發生在畫面左邊,時鐘聲音換到左邊。

正當子彈擊中後面的鐵罩燈時,時鐘聲音重新回到雙耳。隨後的開槍聲、子彈掉落聲、玻璃擊碎聲接踵而來。

弱化的槍聲無疑是爲了減少槍聲的重複出現而造成的低共鳴感。

時鐘的聲音不僅告訴觀衆救援行動成功與否就在於時間,其他的聲效則是在聽似平緩的時鐘聲音中不斷地刺激聽覺,加上放慢的鏡頭,給畫面提供了巨大的張力。

作爲觀衆的我們,並非時時刻刻都能意識到聲效的影響,卻一直在受聲效的控制。

這麼說來,聲效師的作用可謂重中之重。

美術指導

最後要說的這個職位,Sir最爲敬佩。

因爲有個說法是這麼說的,在好的電影裏,美術會成爲主題和人物的延伸。美術的創作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着電影的藝術水準,堪稱電影的藍圖。

美術指導不僅要負責電影的佈景、服裝、道具的設計,還有外景的勘探。

在馮小剛的電影裏,有這麼位“藍圖設計師”是最堅實的大後方。

被稱爲馮小剛“御用美術指導”的石海鷹。

無論是《唐山大地震》按照1:24的比例重現的唐山大全景,還是《非誠勿擾2》裏的半山度假屋,又或是《一九四二》被複原的重慶街道,都是出自石海鷹和團隊之手。

在重現70至80年代文工團青春歲月的《芳華》裏,美術也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概念設計開始,就在還原細節上下足了功夫,除了顯眼的紅色標語,燈具都必須找到那個時代的產物還原裝上去。

上爲概念設計圖,下爲《芳華》截圖

上爲概念設計圖,下爲《芳華》截圖

大到整體佈景,小至女生宿舍擺放的花瓶都要多次調整位置,更不用說服裝的布料和其他道具的質感,都要和那個時代接近。

電影的最後,劉峯(黃軒 飾)和何小萍(苗苗 飾)在碧色寨車站的這一幕,在美術上其實也有故事。

碧色寨車站的牆原本是鮮亮的法國黃,但爲了在電影裏呈現出來的效果更好,得另外做舊,纔會有斑駁的歲月。

拍攝前半個月,做舊的工作就開始了。

除了得調製調料,還得爲了做出風乾的效果,在沒幹透的時候,用水槍衝到掉漆,接着再刷,再衝,如此循環,纔得到電影中的效果。

無論是在聚光燈前的演員和導演,還是在幕後擔當強力後援的燈光、聲效、美術,每一個崗位對電影製作來說,都不可或缺。

還有編劇、攝影師、服裝造型、剪輯、原創音樂製作人、動作指導……

沒有他們,銀幕就不會發光。

ELLEMEN 電影幕後英雄盛典,正是爲了致敬這些奮鬥在幕後的電影英雄而舉辦。

今天,電影幕後英雄盛典在北京電視臺大劇院隆重舉辦,本次活動評獎範圍涵蓋了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院線上映的華語電影。

不僅特別邀請了內地著名導演王小帥擔任評委會主席,還有著名作家及編劇江南、著名編劇閻雲飛、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塗們以及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共同擔任評委。

今晚盛典除了評委會成員悉數出席,還有黃曉明、寧靜、黃軒、譚卓等數十位演員也紛紛登場,爲這一年來奮鬥在電影產業臺前幕後的銀幕英雄們頒獎。

此次還有兩項特別大獎——

“捷豹最具突破精神獎”由導演王宇獲得。他的微電影《英雄之馭》,用驚心動魄的表現形式,呈現男主角從明星到幕後工作者的身份切換,遊刃有餘,揮灑自如。

盛典的另一大獎項“ELLEMEN年度英雄獎”,頒發給了上海電影技術廠老電影修復項目。

修復師們在寶貴的膠片中,一幀幀復原出影像,是一件和時間博弈,枯燥而漫長的修復工作。上海電影技術廠從2012年開始修復電影拷貝,上海電影技術廠如今每年可以修復約60部老電影膠片。

他們都是默默爲中國電影藝術貢獻力量的一份子。

還有熱乎着的完整獲獎名單,現在就奉上。

ELLEMEN電影英雄盛典獲獎名單

年度攝影師

《邪不壓正》 謝徵宇

年度美術設計

《芳華》石海鷹

年度造型設計

《芳華》劉曉莉、谷金華

年度剪輯師

《我不是藥神》朱琳

年度燈光 數字調光

《動物世界》

燈光師陳龍 數字調光HOMEBOY Digital Film LAB.

年度原創音樂製作人

《芳華》趙麟

年度聲效師

《紅海行動》Bobbie Wong

(OneCool Sound & Ramindra Studio project supervisor)

年度動作指導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林峯

年度編劇

《我不是藥神》韓家女、鍾偉(出席)、文牧野

捷豹突破精神獎王宇

ELLEMEN電影英雄大獎

上海電影技術廠 電影修復項目

願更多的掌聲,獻給無數默默耕耘的電影幕後工作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