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邁國際75億美元放盤仍無下文  海航科技扣非淨利已跌六成 | 利潤降幅榜

近三年前以60.09億美元購入的全球最大IT分銷公司儘管爲海航科技提供了半年1574億元的收入,但毛利率卻持續下降至7%

《投資時報》研究員  時雨

儘管兩個月前被評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二位,但海航集團似乎還沒有從債務泥淖中成功抽身。最新的半年報數據顯示,這家以航空運輸爲主業的大型公司當前業績表現“慘淡”—2019上半年共計虧損35.2億元。

此外,海航集團一直在努力進行資產處置。事實上,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初至今年2月,該公司已卸去3000億元資產,除了不動產外,甚至拋售了一度視作“非賣品”的保險、期貨、互金等金融牌照。但很可惜,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不降反升至72.07%,超過7000億元債務依舊待償。

從海航集團旗下業務板塊的收入看,“下降”似乎是一個共性:2019年上半年,該集團商貿及物流業務實現收入39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3億元;酒店餐飲業務收入6億元,較同期大幅減少47億元;航空運輸業務實現271億元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46億元;金融服務業務收入209億元,同比減少14億元;房地產業務收入實現31億元,同比減少10億元。

收入最高者屬於電子分銷業務,期內共實現1574億元的收入,佔總收入比重高達59%。這當然有賴於2016年12月海航集團以60.09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IT分銷商英邁國際所致。

資料顯示,在納入海航版圖前,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塔安娜、擁有2.77萬名員工的企業全年營收已達465億美元,位列全球財富500強的230位以及美國500強企業的62位。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只能證明後者的營收規模,卻並不代表其真實盈利水平。且需注意的是,該部分業務毛利率只有7%,並且呈現下降態勢。

毛利率持續走低,自然表示該塊業務的盈利性不足。事實上,若從扣非淨利這一指標來看,置入英邁國際資產主攻電子分銷業務的海航科技(600751.SH),僅在今年上半年就同比下滑近六成。

更麻煩的是,業內一直有傳聞稱海航方面有意出售電子分銷業務的負責公司。而早在去年12月下旬即有消息稱,海航正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阿波羅接洽,交易金額或達75億美元。不過10個月過後,該宗交易仍未取得進展。

出售英邁國際?

海航科技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69.93億元,同比增長4.55%,淨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4.79%。不過公司同期扣非淨利潤同比則下滑61.46%,僅有7827.7萬元。從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根據2019年中報數據對A股上市公司扣非淨利潤降幅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來看,這一降幅不可謂不高。

《投資時報》研究員進一步發現,海航科技報告期內的三費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公司財務費用同比上漲128.89%至17.76億元,原因在於國際匯率波動導致旗下英邁國際較去年同期增加匯兌損失5.48億元,利息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4.8億元。

此前,市場普遍預計,海航科技或想以英邁國際爲中心發展IT分銷業務。2018年,海航科技的IT分銷業務收入佔其總營業收入的99.98%。而收購僅僅兩年,就傳出其欲出售英邁國際的消息,這無疑讓市場投資者們增添了緊張情緒。

Wind數據顯示,2018年12月24日海航科技以2.89元/股報收,此後直至今年1月31日,其股價持續走低至2.41元/股,下滑16.61%,爲52周最低。

如今,海航科技業績逐漸走低,公司資金鍊也漸趨緊張,高管層不得不重新考慮未來發展方向,而這一切決策無疑與海航集團當前的整體境遇不無關係。

母公司的流動性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海航集團2018年底總資產由10705億元降至9806億元,資產減少900億元,總負債規模則達到了7553億;短期借款爲1011.52億元,長期借款爲2390.7億元,應付債券爲1122.17億元。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團資產負債率70.55%,同比上升18%,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爲1.1和0.86。而爲了償還鉅額債務,海航集團自2018年開始已大規模出售旗下資產。

據公司公告披露,海航集團及其關聯方在2018年以海航控股爲主體,申請了三筆銀行貸款,用於清償其境內外公開市場債券,金額總計達65.7億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尚未償還。

2019年4月,海航集團通過出售部分資產給海航控股的形式,纔將這筆資金歸還。具體交易操作中,海航控股收購新華航空12.18%、海航技術60.78%,以及天羽飛訓的100%股權,總計作價53.99億元,收購價款將抵減海航控股向海航集團的資金拆借本金38.34億元。此外,海航集團又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歸還海航控股向海航集團的資金拆借本金27.36億元及相應利息15.88億元。

2019年以來,海航集團的“瘦身”動作依然不斷。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團A股上市子公司約有29宗出售交易,股權、酒店、地產,甚至起家的航空業務也出現在交易列表中。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從2月出售香港地塊,到7月5日海航控股以13億元出售北京海航大廈給萬科系公司,關於不動產的出售行動一直沒有中斷。近期,海航集團位於三亞的酒店也在掛牌出售。有關信息顯示,6月27日,海航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海南財富灣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19億元。而上述標的對應的正是三亞市“財富灣酒店”,該酒店擁有391套豪華客房、83套住宅以及3套獨棟別墅。據悉,海航方面還有意出售包括三亞喜來登酒店、海南希爾頓酒店及西班牙NH酒店部分股權等資產。

除了急劇收縮輔業,相對邊緣化的民航主業資產也需要“修剪”。海航集團曾在2018年11月出售烏魯木齊航空股權,又於2018年12月出售首都航空股權。之後的2019年6月,海航集團將海航控股旗下航司北部灣航空控股權售賣於廣西國資企業。近期,海航旗下航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也售賣給了國泰航空。

2019年3月14日,海航系旗艦海航控股(600221.SH)公告稱,將以27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兩架自有的B737-800飛機。

不過,儘管一再“瘦身”變賣資產,似乎仍無法讓海航系短期內填上負債的巨坑。

2019年7月29日,“16海航02”債券發生違約,未能兌付相應的本息。該只債券爲發行規模15億元的私募債,在違約前半年按期兌付了利息。

數據顯示,“16海航02”於2016年7月29日起息,發行規模爲15億元,最新債項評級爲AAA,評級機構爲新世紀評級。

就在此前三天的7月26日,海航集團還新發行了一隻22億元的私募債。公開資料顯示,就海航集團而言,除了“16海航02”私募債,到2024年7月29日,海航集團尚有9只合計157億元的債券待償還。

而在2019年4月16日,海航集團旗下境外公司CWT International Limited(0521.HK)也曝出了債務違約的消息。此次債務違約系CWT集團未能按時兌付一筆14億港元貸款的利息及若干費用約6300萬港元。

業內人士評價稱,儘管海航系不斷出售旗下資產想扭轉現在負債高企的局勢,但出售速度能否追上債券到期速度將是關鍵。

截至2019年10月8日,海航科技以跌0.68%至2.94元/股報收,距近52周高點已蒸發4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