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有人格失調症傾向的父母,他們則會憤憤不平,不停地抱怨,把一切責任都推卸到孩子的身上。但人格上歧視孩子,又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不滿。

伊能靜近日在節目中談到與庾澄慶那段9年的婚姻,透露自己當時還處在原生家庭造成的傷痛中,導致沒能感受到安全感,遇到哈林後像抓住了人生中的浮木,想要解決痛苦,但無形間給對方很多壓力,直言“我那時候沒有把自己修煉好,還沒有那個智慧和狀態”。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每個成年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要治癒這個受傷的小孩,我們必須追根溯源,回到家庭。

心靈的成長沒有捷徑,不能省略,也無法跨越。省略了童年的問題,童年就會永遠成爲一個問題!掩蓋了童年的傷害,童年的傷害就會永遠左右你的命運!

成千上萬的成年人穿着大人的衣服,說着大人的話,但左右他們行爲的卻是心中那個受傷的孩子。

一個人要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首先就要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徹底擺脫他們對自己心靈的控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活到七十歲,她也沒有真正開始自己心靈的旅程。

作爲父母更應該意識到,童年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一個孩子的童年是心靈被輸入程序的時候,而父母正是孩子心靈的程序輸入員。我們給孩子輸入了正確的程序,他們就會有正確的方向;我們輸入了錯誤的程序,他們的人生就會偏離方向。

正確的做法,我們說了太多。今天,我們談幾點錯誤的做法,希望爲人父爲人母的家長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避開這些誤區。

1、生活上溺愛,人格上歧視

生活上溺愛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愛他們的;但人格上歧視孩子,又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不滿。這兩者的巨大落差,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如此愛我,我卻讓父母如此不滿意,一定是自己的問題。

父母這樣做容易讓孩子患上神經官能症,孩子把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全承擔下來,不斷地責備自己,讓自己痛苦萬分。

2、該喫的苦不讓孩子去喫

苦難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它能磨鍊孩子的意志,鍛鍊他們的品格,拓展他們自我的界限,讓孩子的心智一點一點走向成熟。

該喫的苦不讓孩子去喫,就會讓孩子患上人格失調症,孩子不願承擔責任,把一切難題都推給別人。

而事實卻是你不去喫苦,苦就會來喫你!你不去承擔責任,你就永遠沒有責任承擔,一生註定碌碌無爲!

3、對孩子的心靈漠不關心

很多父母整天都在爲自己的事情奔忙,很少騰出時間來與孩子溝通,很少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這種冷漠的氛圍下長大,孩子長期缺乏安全感,他們就會懷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你不相信別人,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你就會始終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之中,無法解脫。

4、經常打罵孩子

打罵徹底摧毀了孩子的自尊,讓他們踏上了一條自暴自棄、自我毀滅的道路。

有神經官能症傾向的父母,打罵完孩子,發泄完負面情緒後,很快就會後悔,陷入深深的自責,他們責備自己爲什麼會如此衝動;而有人格失調症傾向的父母,他們則會憤憤不平,不停地抱怨,把一切責任都推卸到孩子的身上!

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最初的感受、經驗和記憶則像一支畫筆,通過這支畫筆,孩子們就會在自己的心中描繪出一幅最原始的圖畫,這就是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心靈地圖。而這個地圖上的座標和路線,與父母的言行息息相關,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張充滿愛的心靈地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