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很多个夜里,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哭。“压力真的太大了。”陈慧说,作为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只能坚强起来。现在她只想着做好每天的工作,每过一天,就意味着离疫情结束的日子更近一天……

陈慧(中)与社区志愿者一起排查商户,并给经营者测量体温。 受访者 / 供图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李卓谦 报道

最近,陈慧收拾行李住进了办公室。

作为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幸福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这一个月来,她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年三十开始,她和网格员一直在社区里奔忙着,入户排查、运送病人、巡查岗哨、搬运物资,为了社区的疫情防控,一刻都不敢停歇。

在办公室“安家”后,陈慧的工作时间几乎变成了“24小时制”。白天的工作结束后,她还要在睡觉前把当天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安排好第二天要分配给网格员的事情。她做完这些,基本上都已是深夜了,合上那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注意事项的笔记本,一天的工作才算是做完。

陈慧的两部手机也几乎没有闲过。她最近的一条朋友圈发在2月26日的零时55分,有个居民刚刚打电话询问社区是否需要志愿者,解答完居民的问题后,陈慧写道:“今晚还能睡吗?”

原本陈慧的生活很有规律,而疫情开始后,她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办公室解决,有时候煮点稀粥,有时候煮点水饺,来不及的话就吃泡面。睡眠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有好几天晚上通宵加班到天亮。

这一个月来,陈慧没少吃药。她每天在社区里奔走做工作,嗓子在不停地说话间逐渐变得沙哑,很多次衣服被汗湿了都来不及换。为了防止感冒,她随身带着连花清瘟胶囊,觉得不舒服了就拿出来吃两粒。失眠也成了常态,有很多个夜里,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哭。

每过一天,就意味着离疫情结束的日子更近一天,“每天统计到的数据越来越少了,这就是希望,最困难的时期我们都已经扛过去了,这个时候不会倒下。”陈慧说。

一个人一张纸 敲开疫情防控的“心门”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宣布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几个小时后,又接连发布了第2号通告、第3号通告……截至23日24时,一共发布了5个通告。这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新年即将到来,密集的通告发布,让陈慧觉得事态严重了起来。

1月24日,武汉市全面实行发热市民分级分类就医服务,要求全市各社区负责。社区的担子一下子变重了。

陈慧所在的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幸福社区有居民3591户、12000余人,小区少、私房多,是典型城乡接合部社区。除了一部分年前就到外地过年的人,疫情期间实际在住的还有2000多户。而整个社区居委会只有工作人员17个人,其中12名网格员认领各自网格,剩下5人随时补位,疫情防控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一个个网格中。

最初面对疫情,陈慧和同事心里是害怕的。刚开始,她们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里给每家打打电话询问一些情况,没有人敢入户排查。但是,面对社区里那么多的私房,光打电话是没有用的,于是陈慧决定“走出去”,一家一家去敲门。

为了避免过多接触,她找来一张红纸,做成纸板,上面写着“新年好,非常时期打扰了,您家里有发烧人员吗?”她拿着这张纸牌挨家挨户去敲门。门敲开后,她往后退一步,把纸板上的字给居家的人看,再把居民反馈的信息记下来。

大年初一、初二,陈慧就这样连续敲了两天的门,终于把所有私房的情况全都掌握了。被陈慧的举动所感染,社区同事也都慢慢放下担忧,开始走出办公室,到居民家中做起了排查工作。

“当初选择这么做,您心里害怕吗?”记者问。

“当然害怕过,但是作为社区的负责人,如果我都不能以身作则,不敢走出去,那么同事们怎么敢走出去?后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陈慧说,她非常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一开始她也和网格员一样,每天不停地刷手机关注疫情,越看越紧张,但是后面忙起来,也就没有时间去想这些担忧了,“恐惧都抛到脑后了。”

不等不靠 为疫情防控争取时间

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0号通告,要求在前期定点隔离和居家隔离基础上,对全市经发热门诊诊断有肺炎症状的发热病人和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安排车辆分别送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治疗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陈慧说,按照流程要求,确诊名单由医院报给卫生部门,卫生部门再将名单返给街道,街道再把名单下发给社区。社区拿到确诊名单后,会到该患者家中做工作,要求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家庭成员到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

“这样很耽误时间,而且一次拿到手的名单数量也可能会比较大。”陈慧决定,不能等名单发下来再做隔离的工作,要抢先一步。

她要求网格员在每天的入户摸排过程中,一旦发现家里有人因为发烧或是肺部感染去医院就医的情况,马上就给家人做工作,同时要求居民把家中患者的CT片子用微信发给网格员,如果明显看出符合新冠肺炎感染的迹象,就会当即去做工作,然后送他们去隔离点进行隔离。很多时候,名单发下来的同时,这些密切接触者已经送到了隔离点。

“工作做得久了,我们都成了半个医生了。”陈慧颇为无奈地说,现在她和同事通过化验单和CT结果,就能大概看出病人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当然,并不是所有密切接触者都愿意配合去隔离。有一天,一个网格员在入户排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疑似患者,因为家里还有一个不足1岁的婴儿,所以就想在家照顾孩子,不愿去隔离。网格员做了很久的工作都没能成功,于是给陈慧打电话。陈慧在电话里又劝说了好久,把各种利害都说了个遍,最后甚至承诺帮忙照顾家里,患者才同意去隔离。而最终,这户人家9个月的宝宝和一位老人也都被确诊了。

“如果是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那么在社区里多待一天,风险就增大一分。”对于这家人的遭遇,陈慧非常痛心,但是她也能够理解居民的担忧,“我本身没有感染,去到隔离点后被感染了怎么办?隔离点生活条件不好,我想在家隔离可以吗?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照顾,我走了就没有人照顾了。”

面对这些情况,她只能耐心去做工作。一旦做通了工作,她和网格员就会想尽办法尽快送他们去隔离,以防止他们反悔。

“社区工作人员非常辛苦,而且我们是老旧小区,到居民家里去需要每天爬楼梯,不停地爬上爬下特别累。”陈慧说,尽管很累很疲惫,但是职责所在,大家都坚持了下来。而她这些“不等不靠”的措施,也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

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2月11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2号通告,决定自即日起全市范围内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小区封闭管理后,除了每天固定的入户排查之外,陈慧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为居民生活物资提供保障上来。居民的购物需求会通过微信发给网格员,网格员再去采购。

刚开始,确实出了一些让陈慧哭笑不得的事。“有的居民提出要吃辣条,还有的居民会指定要某种类型的鱼,也有的居民觉得网格员买的菜太贵了。”陈慧说,一开始都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但是随着小区封闭的时间越来越久,居民的购物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基本上已经只能负责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蔬菜物资供应了。

陈慧的社区里65岁以上老年人有800多户,残疾人83人,低保户49人,还有一些精神疾病患者。除了给居民购买生活物资,她还要给有需求的慢性病患者和癌症患者购买药物,而一些药是附近药店里买不到的,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私人途径,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处打探购买,甚至到医院去开。“我也很担心出去买药增加感染的风险,但是居民有这个需求,你也不能不管啊。”

陈慧觉得,她和同事已经最大限度地在为居民做事了,甚至有居民半夜里打来电话说希望社区能派人上门抓虫子,她都会尽量协调,然而还是会有一些居民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是不领情,这让陈慧觉得有些伤心。

有居民到社区来办事,陈慧开了一张证明给他,没想到他没有直接拿手去接,而是从包里翻出了一张纸巾,隔着纸巾接过了这张证明。还有的居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上前来,会往后退一步再说话。“在他们的眼里,难道把我们当做‘病毒’了吗?”尽管嘴上这么调侃着,但陈慧还是能理解居民的心情,“大家都关在家里,心里都比较焦躁,也比较恐慌,我们能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记者采访的这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给社区捐赠了一批苹果,陈慧统计了一下,每户可以发到8个。晚上10点半,陈慧还在做第二天发放苹果的工作计划,除了每家每户都发到位之外,她还惦记着“双测温,双排查”。

“最近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但是回来还要再居家隔离14天,还是要多关心他们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家里有什么困难,身体状况怎么样。”针对这类居民,陈慧专门建立了微信群,网格员每天也重点关注着他们的状态,“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大家都能走出家门,恢复以前的生活。”原标题:社区书记陈慧:随身带着药,不敢倒下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