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這位人人都能聊上一兩句的藝術皇帝,

怎樣才能把他吹得與衆不同?

宋徽宗趙佶坐像

絹本設色 118.2 x 106.7 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北宋的倒數第二個皇帝,也是中國古代最有藝術天賦的皇帝,沒有之一。

他年輕時曾向同族的趙令穰學習書法,趙令穰又師法黃庭堅,可以說徽宗的書法出自黃體。然而他並不滿足於臨摹前人,在21歲時就創出了極具個人風格的“瘦金體”。

趙佶 穠芳詩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上圖是成熟期的瘦金體作品,字體筆畫瘦勁而舒展,有序且精緻,顯示出徽宗對筆端近乎極致的自制與自信。

除了教徽宗寫字,趙令穰還和吳元瑜一起教徽宗畫畫。趙令穰擅長小景山水,吳元瑜則是花鳥畫的大師。浸染於宮內的古畫收藏,又有名家指點,加上他以書法和詩意入畫,很早就到了“意匠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里”的境界。

趙佶 竹禽圖

絹本設色 33.7 x 55.4 釐米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上面這幅《竹禽圖》右側署有徽宗的花押(徽宗的簽名,意爲“天下一人”),是徽宗花鳥畫風和審美趣味的典型代表。綠玉般的竹葉和光滑的石面一起,透出一股清冷的氣息。兩隻鳥雀在巖邊的竹梢上棲息,顧盼生輝,肉眼似乎還能察覺出竹枝微微晃動的態勢。

趙佶 竹禽圖(局部)

鳥雀的體態極具生氣,全身不同處的羽毛都經過精心處理,看宋徽宗畫鳥,就像看活標本一般。竹梢上除了嫩綠的新葉,還有未發的嫩芽,似乎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

在徽宗之前,畫院並不爲畫家提供系統培訓。然而徽宗對當時畫家的技藝很不滿意,於是在崇寧三年(1104)開始興辦畫學,將畫院置於國子監(國家最高學府)之下管理,對外招收學生,提供爲期三年的培訓課程。

徽宗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很高,雖然有海量的學生前來報考畫院,但大都沒通過海選,每期只收60人。

錄取後需要修六門主課(宗教藝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建築)與兩門副課(文學與書法),由專門名師授課,比如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

米友仁 雲山圖

紙本水墨 27.6 x 57 釐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現已無可靠的米芾畫作傳世,其子米友仁風格一脈相承

學習了一段時間後,60名學生將會參加一次分班考,按能否將學問與繪畫結合這一標準將他們分爲士流與雜流。

這次分班非常關鍵。士流班的學生未來會被授予文官品階,需要在接下來學習一部儒家經典,考試內容往往是根據一句詩的意境作畫。雜流班的學生未來會被授予武官品階(宋代重文輕武),對文化課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學習一部訓詁學的著作即可,考試內容也以寫真描摹是否精準到位爲主。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51.5 x 1191.5 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定期會將皇家的書畫收藏拿出來給學生臨摹,對於優秀的學生他甚至親自指導。王希孟就是徽宗非常喜愛的一名學生。王希孟17歲時得到徽宗的指點,過了一年就創作出這幅著名的《千里江山圖》。

像王希孟這樣從畫院中湧現出來的優秀畫家還有很多,他們中不少人還成爲了南宋初期畫院的骨幹,比如李唐。

李唐 萬壑松風圖

絹本設色 188.7 x 139.8 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是個狂熱的道家徒。他曾說自己平時很忙,閒暇時間的愛好只有畫畫,很多人就以爲畫畫是徽宗的摯愛。其實他把繪畫當作愛好,卻以道家的不朽作爲自己的最高理想。

前面說到徽宗時期的畫院改革,事實上改革的起因是建好了一座道觀卻未能找到滿意的畫師做裝飾。而等到培養出了一批足堪大用的畫家後,他便於大觀四年(1110)罷去畫學。徽宗統治期內大興道觀、園林(比如下圖所畫的艮嶽),是他追求道家理想最直接的舉措,而繪畫只是一種用來接近理想的媒介。

趙佶 溪山秋色圖(局部)

紙本設色 97 x 53 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並沒有在戰火中倖存,但還是有些東西流傳了下來,某種程度上幫助徽宗實現了不朽。

古代人把一些怪異的現象視作祥瑞,作爲君王聖明、天下太平的徵兆。徽宗“嗜瑞成癖”,他發動宮廷畫家開展了一項宏大的工程——用繪畫記錄祥瑞,共畫了千冊之多,名爲《宣和睿覽志》。

趙佶 五色鸚鵡圖

絹本設色 53.3 x 125.1 釐米 波士頓博物館藏

上圖就記錄了一隻發現於嶺南,後被養在深宮的的五色鸚鵡,它因能學人說話且身有五彩,而被視爲一種祥瑞。

趙佶 祥龍石圖

絹本設色 53.8 x 127.5 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祥龍石圖》記錄了一次徽宗在池塘邊看到一塊形似龍的怪石,也將其視爲祥瑞。

趙佶 瑞鶴圖

絹本設色 51 x 138.2 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這幅大名鼎鼎的《瑞鶴圖》記錄的是上元節後,徽宗的官邸上出現紫色的祥雲以及鶴羣。紫雲即帝王之氣,丹頂鶴則是象徵長壽的仙禽,這在徽宗看來自然是極大的祥瑞了。

徽宗還下令編成《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共收錄了400多位書畫家的7000多件作品。所有這些,宋徽宗都意在告訴後人:朕的宋朝,是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的空前盛世。

《宣和畫譜》 照片來自網絡

雖然衆多的祥瑞沒能抵擋住女真人的鐵蹄,但比文化,還真很少有比的上宣和(徽宗的第六個年號)那幾年的。就像雅典雖然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敗給了斯巴達,但提起古希臘文明,你只會想到雅典。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是希望徽宗做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被史學家稱讚;還是我行我素,留下不朽的傑作供後人瞻仰?

-參考文獻-

蔡絛《鐵圍山叢談》

脫脫《宋史 · 徽宗本紀》

鄧椿《畫繼》

方聞《超越再現》

伊沛霞《宋徽宗》

高木森《宋人丘壑》

下期預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