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話說明末兵部右侍郎金之俊,他本是江南吳江人氏,從小飽讀詩書,科舉順利,後入朝爲官,一帆風順。

可惜啊,官運不濟,沒多久李自成率大順軍攻陷京城,崇禎皇帝氣不過各大臣不來相救,於是一怒之下,把自己吊死在景山的歪脖子樹上供人瞻仰。

完了,李自成也是流軍做派,他們發現明廷還真是一貧如洗,庫房空空,沒轍,只好打起了大臣們的主意。

這一來,原本崇禎皇帝讓大臣們捐點錢出來抗擊流軍的,大臣們個個哭窮,愣是一個子兒也不出。結果,李自成來了,嚴刑拷打下,據說弄出了六千萬兩。

當然,以明朝大臣的清廉,這個數字估計是不可信的,最多也就五千萬兩吧!少了豈不讓人覺得明朝真的很窮!

在這些大臣當中,有些人怕受皮肉之苦,於是便投靠了大順政權,這樣既可以保家保命,也還可以繼續升官發財,何樂而不爲呢?

這些人中,就包括了金之俊。

然而,農民軍都是屍山血海裏滾出來的,什麼世面沒見過,因而這些農民領袖對讀書人也不咋地,金之俊在那裏也沒少喫苦頭,真是賠了夫人有折兵,虧大發了。

好在後來吳三桂勾結清兵入城,李自成等流軍慌忙逃去,金之俊和同僚們這才翻身得解放,不再受這些農民的氣了。

於是,按照正常的邏輯,金之俊們隨後又轉投了滿洲人,也算他們運氣好,皇太極等人還算識貨,金之俊好不費勁就恢復右侍郎的職位。

不久,金之俊還受到提拔,升爲尚書後又轉爲內祕書院大臣,並拜了大學士。內祕書院說白了就是明朝的內閣,金之俊也算是閣臣了!

就這麼着,金之俊在高位上一直從順治朝做到康熙元年,這才告老退休,他死的是否,清廷也算看得起他,居然賜溢號“文通”。

這麼算下來,金之俊總共爲清朝服務了十八年,其返鄉後,時人笑稱他是“從明從賊又從清,三朝元老大功臣!”倒也朗朗上口,實事求是。

當然,罵名歸罵名,但金之俊對清朝的開國方略還是大有貢獻的,清朝初期的很多大政方針都出於其手,或因循或革新,大都井井有條。

據說,金之俊投降清朝前,城派人去見多爾袞,說:“要我投降也可以,但你要答應我十件事情。如果你肯答應,我就投降,如不答應,那我只有尋死一途了。”

多爾袞一聽:喝,好小子!來頭不小啊!

於是,多爾袞便讓人把他找來,細細詢問是哪十件事。金之俊說:“這十件事,對滿洲沒有損害,漢人也樂意接受,如果你能答應的話,江南就唾手可得了。”

多爾袞見他說得神奇,便表示願聞其詳。於是,金之俊提出“十不從”的綱領:

“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釋道不從,娼從優伶不從,仕官從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

也就是說,對於明制要區別對待,因循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改用清朝制度,這樣既降低了漢人的反抗率,又顯示了新王朝的威信。

多爾袞聽後大喜,一口答應了下來,於是金之俊便爲清朝出謀劃策,立下大功。

後來,金之俊還提出旗人不得經營工商業,王公不得私自離開京城,太監出宮者斬等制度。這樣的話,旗人可以專心軍事,漢人專心生產,豈不兩全其美?

以下筆者專欄:

多爾袞聽後,覺得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按金之俊說的辦!

直到康熙時期,皇帝王公們這才明白,金之俊的法子其實是給旗人套上了枷鎖,大恨之,但因爲這是祖制,不能隨意更改。

最後,乾隆皇帝氣不過,就將這個金之俊列入《貳臣傳》,以泄其憤。

當然,以上說法純粹來自革命黨埋汰清廷的《清代外史》,筆者不過添油加醋鋪陳了一番,並不代表筆者觀點。

竊以爲,明廷既然天命已去,金之俊投賊固然不對,但投清廷也算是棄暗從明。畢竟,他引導多爾袞做的這些事,對清廷有利,但更重要的是,對老百姓有利啊!

老百姓嘛,不就希望天下大定,輕徭薄賦,太太平平的過日子麼?至於這個皇帝是姓劉還是姓趙,姓朱還是姓金,管他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