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宣佈,墎墩漢墓(即海昏侯劉賀墓)及墓園保護展示(一期)工程項目10月31日正式開工,預計明年年底前面向公衆開放。

從大墓到遺址公園

墎墩漢墓及墓園保護展示一期工程內容包括除劉賀及夫人墓、車馬坑遺蹟以外的袱葬墓墓前的祠堂遺址保護展示,東門、北門及門闕遺址保護展示,園牆、水井遺址及主墓前的祭祀建築遺址等的保護和展示,項目共佔地約4萬平方米;二期工程內容將包括劉賀及夫人墓、車馬坑遺蹟等的保護和展示。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

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廢帝劉賀其實是個文藝青年

與出土的價值連城的玉,黃金,琉璃等物件比起來,更願意提一下“書刀”,這樣它彷彿可以代表了劉賀生前的一些行爲習慣,或將動搖史書對他的評價。 所謂“書刀”指的是古人用來修改竹簡上錯別字的文具,類似於橡皮。

劉賀的書刀就放在腰間非常顯眼的位置,而腰的另一側佩戴的是他生前喜愛的“劍”。除此之外,在劉賀身邊還有一組精美配飾,配飾之中又有一把書刀,只不過這一把是用珍貴的玉做成,刀刃鋒利,身形小巧,既美觀又實用。考古學家還在墓室內發現了大量簡讀,還有孔子衣鏡,種種跡象都表明劉賀絕對不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相反很有學問,沒準還是一個儒學大家。

《漢書》記載,西漢有一個儒學大師叫做王式,門生無數,劉賀就是他的學生之一。只不過由於人們對他“漢廢帝”的形象先入爲主,再加上被廢的原因正是“荒淫無度,不理朝政”的彈劾,以至於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一無是處的草包。可是出土文物彷彿一下子將衆人拉回了那個年代,讓我看見了個陌生的劉賀:喜好儒學,喜好寫字,出口成章。那麼他在政治上的“不作爲”是真是假呢?也許還有其他可能。

失傳的論語

相信很多看過《論語》的朋友會覺得疑惑。這個《論語.知道》篇怎麼沒聽說過?在現在《論語》20篇中的確沒有“知道”篇。因爲《論語.知道》篇出自《齊論語》,距今已經失傳了1800年。換言之,就是連朱熹等大儒都沒看過《論語·知道》篇。

《論語》在漢代分爲三個版本,分別爲《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齊論語》比其他兩者多《知道》《問王》兩篇。學術界有認爲《論語》可能有兩個祖本, 《齊論語》出自一個祖本,《魯論語》和《古論語》則來自另一個祖本。《齊論語》在1800年前就已失傳,我們如今看到的《論語》則是出自《魯論語》系統下的《張侯論》。

消失歷史長河1800年的古籍將重見天日。這是中國哲學的一次重大發現,對儒學研究更是有着非凡的意義。用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學者王楚寧的話說:“我們就是在見證歷史。畢竟,我們知道了,一千八百年來,無人知道的《知道》。”

華夏人文始祖現身

在海昏侯墓的車馬坑中,出土了一批80餘件精美異常的青銅錯金或錯金銀當盧。當盧,是馬前額上的一種裝飾物,也可以當通關的符節使用。其中至少四件當盧的主題紋飾中,包含着雙龍交尾圖案,有的是一交,有的是兩交,還有的是三交。空隙處嵌滿了日、月、星、山、水、雲、虎、鳳、魚等輔助圖案。

那麼,雙龍交尾的含義是什麼呢?爲什麼佔據着圖案的中心位置呢?雙龍交尾也可以解讀爲雙蛇交尾,因爲從圖案上看,相交的動物似龍非龍,似蛇非蛇。從出土的大量漢畫像石、馬王堆帛畫以及唐代壁畫分析,雙龍或雙蛇交尾都是代表着伏羲和女媧。

因爲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的形象是人首龍身或人首蛇身,他們交尾後孕育了人類。海昏侯墓出土當盧上的雙龍交尾屬於西漢早期的形象,重點表現的是伏羲和女媧互交的主題;而稍晚的東漢畫像石和唐代壁畫上的雙龍交尾形象,重點表現的則是伏羲和女媧創造人類文明的主題。

海昏侯墓出圖文物衆多,更多珍寶值得去親自觀賞,一起體味中華悠悠文化。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古董瓷器專場—全新視頻呈現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解密國寶幫,第一篇硬文

文物鑑定之亂,禍起僞專家丨第二篇

潘家園隨時戳破你的國寶夢丨第三篇

古董圈子水不深,很渾丨最後一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彩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