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峯會新聞發佈會

  11月2日下午6時,首屆中新金融峯會圓滿閉幕。中新金融峯會祕書處祕書長、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阮路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此次峯會吸引了東盟7國央行領導和金融機構高管以及西部11省區政府領導參加,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爲下一步推動各方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創設了重要平臺。統計顯示,中新金融峯會促成中西部地區與東盟各國合作的平臺,在本屆峯會上,共計46家中新雙方主體達成36項合作協議。

  活動亮點紛呈 更高水平推動開放創新

  “中新金融峯會的舉辦,是兩國金融業共商共建的有力探索,也是重慶在全局中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堅定實踐。”阮路介紹,通過中新金融峯會這個常態化交流平臺,將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支持內陸開放高地和對接“一帶一路”的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各國在金融領域實現政策互惠、市場互動、資源互補。

  阮路表示,總的來看,本屆峯會呈現“兩高兩深”特點。

  一是峯會規格高。峯會由中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中西部地區最爲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金融交流平臺之一。

  二是嘉賓層次高。峯會吸引了中外金融界、工商界、學界重要嘉賓100餘人參與,包括工商銀行董事長、建設銀行行長、人保集團董事長、絲路基金董事長、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官等50餘家大型金融機構領導參與,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文萊等東盟國家央行領導和金融機構高管,以及多位知名專家學者,權威性、專業性和代表性強。

  三是影響深遠。此次峯會吸引了東盟7國央行領導和金融機構高管以及西部11省區政府領導參加,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爲下一步推動各方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創設了重要平臺。

  四是內容有深度。峯會聚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合作、金融支持陸海新通道,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從更高水平探索金融改革創新。聚焦金融科技、物流金融,對接金融發展最前沿領域,從更新角度探索金融行業發展。聚焦跨境金融服務、普惠金融合作,對接實體經濟發展痛點、難點,以更實態度探索金融支持薄弱領域新舉措。

  激盪思想智慧 更新理念促進互聯共享

  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阮路介紹峯會重要成果

  阮路表示,峯會嘉賓圍繞本次峯會主題,站在金融開放合作和金融創新的高度,用國際化的視野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探討,提出了很多良好的、極具操作性的觀點和建議。

  阮路說,這些建議既有對中新金融合作重要意義的認知,又有對當前面臨機遇和挑戰的審視;既有金融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宏觀思考,也有對金融熱點領域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合作路徑和模式的深入探討,對升級中新金融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峯會聚焦五大會議專題,嘉賓們提出了衆多真知灼見。圍繞國際金融合作提供“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新動力方面,參會嘉賓建議推進政策性、商業性銀行以及保險機構的深度融合,利用政策性貸款的槓桿作用,以商業貸款組成份額貸款,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推進與沿線國家保險公司、產業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股權融資、優先債務等全業務類合作。

  圍繞跨境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參會嘉賓建議在遴選跨境投融資項目時,加強對項目效益結構和國際收支結構的評估,優先支持具有造血功能的項目。同時,合理運用PPP等模式,引入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緩解項目融資壓力和政府債務壓力。

  圍繞金融科技對全球金融帶來的深遠影響方面,與會嘉賓認爲金融科技合作具有非常廣泛的空間,有利於減少國家、地區貿易之間的物理距離,減少在清關、貿易數字化等過程當中的程序,創造順暢、安全、高效的貿易新模式。

  阮路介紹,在對接“一帶一路”的中新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金融合作圓桌會議上,劉桂平副市長髮出倡議,提出了西部省(區、市)共同推進對接“一帶一路”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金融合作的十條建議,得到了與會省區市的認同,達成了共識。內容包括:跨區域金融合作制度創新、支持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金融需求、跨區域風險防控協同處置機制、推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等。此項共識的達成將對夯實資金融通渠道、加快推進對接“一帶一路”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在中新普惠金融合作方面,圍繞提升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產業發展與人口的金融服務需求,夯實普惠金融的科技基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讓金融機構通過新技術、新手段,爲金融弱勢羣體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可得性、覆蓋率,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此外,西部十省區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召開了閉門座談會,深入探討了地方金融監管經驗和意見,就建立西部地區監管協作和常態化信息溝通機制達成一致。

  凝聚合作共識 更實舉措拓展合作空間

  據統計,中新金融峯會是促成中西部地區與東盟各國合作的平臺,共計46家中新雙方主體達成36項合作協議。

  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對接中新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項目,與新加坡盛裕集團、中國建設銀行達成金融合作項目,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達成普惠金融發展項目。各大金融機構圍繞服務內陸開放高地、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等行動計劃,爲重慶提供重要金融支撐。

  市金融監管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兩江新區管委會、中新科融、瀚華金控、華僑銀行、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新加坡通商中國等中新雙方15家主體,推動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啓動區,成立中新金融科技聯盟。通過多層次、多維度的金融科技合作,推動中新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廣泛合作,促進重慶金融科技產業發展。

  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太平保險、陝汽集團、民生輪船、中鐵物流、紅星美凱龍等34家金融機構及大型物流企業簽約合作,入駐物流行業交易結算平臺,將推動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實現貿易、物流、登記、結算、金融服務的全物流商貿產業鏈協同,創新物流及貿易領域結算平臺體系、資金管理模式和結算方式,形成金融改革創新的新樣板。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陳富勇 文 李化 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