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不是抖音的重度依賴者,可能都看過在抖音上收割數百萬點贊,同時也在朋友圈裏瘋狂傳播的小視頻——「彩虹糖摩天輪」實驗。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

這可不是什麼藝術家搞的freestyle,而是一位叫Sergei的科學系奶爸,爲了讓自己的兩個小正太兒子Alex和Max愛上學習,搞出的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順便在Facebook上收割了無數粉絲。

不過,這位被我們稱爲“科學系奶爸”的Sergei,可沒有一點科學、藝術和手工藝的背景,身爲前經濟學家的他,反倒對開發創造性的遊戲,實驗,易於製作的工藝品和教育玩具更感興趣,還在Facebook上與全世界爸媽分享自己的科學小實驗。

Sergei與兩個兒子

別人家的爸爸從來沒讓我們失望過,Sergei不止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玩,還比別人家的爸爸更會玩兒!

「彩虹糖摩天輪」實驗之所以在全世界都能這麼火,是因爲這個實驗不僅看起來賞心悅目,而且還有科學依據作背書:彩虹糖在水中溶解之後,彩虹糖周圍的液體密度不斷增加,又因爲各個糖豆的色素溶液濃度相似,不同的溶液,會不約而同地朝着濃度更小的區域流去(也就是盤子中間),最終形成一個漂亮的“彩虹摩天輪”。

當然,這只是Sergei爲兩個兒子設計的,衆多小實驗中的冰山一角。今天,我們彙總了幾個Sergei在Facebook上做的科學小實驗,讀這篇文章的爸媽們,在家就可以輕鬆學習,順便給孩子講解下科學原理,變身成孩子心中的愛因斯坦!

牛奶、顏料、洗潔精、棉棒在一起會發生什麼?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在Sergei手裏就變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實驗——「魔法棒」實驗。

本來顏料好好的漂浮在碗裏的牛奶上,但這個沾了洗潔精的棉棒,可以破壞牛奶的表面張力(洗潔精中含有表面活性劑),所以,擺脫了張力束縛的顏料,會隨着棉棒的進入四散開來。

就連家家都有的樂高,在Sergei家的畫風也不一樣——樂高可以穩穩的漂浮在液體的分層裏。

從下到上依次是:橄欖、葡萄、樂高

不同的液體密度不同,密度小的液體會浮在密度大的液體層上面,所以會產生分層現象。加入的具體順序爲:蜂蜜,玉米糖漿,肥皂水,楓糖漿,橄欖油。

液體密度不同,還會導致浮力不同。於是,葡萄、橄欖、樂高就可以和不同的液體層和平共處。

孩子總會對五顏六色的東西充滿好奇,Sergei的兩個孩子也不例外,於是他做了一排酸鹼度指示瓶。

首先將六杯紫甘藍汁加水稀釋。

然後分別向其中加入檸檬汁、醋、小蘇打和洗衣粉等酸鹼度不一樣的物質,甘藍汁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鹼性越高,得到的顏色越趨向青色、藍色、藍紫色;而酸性越高,顏色就會越趨向紅色。

接下來的這兩個高能實驗,甚至可以讓做實驗的爸媽都變成大兒童,跟着孩子一起歡呼。

第一個,「熔岩杯子」實驗,聽名字就已經夠酷了吧——杯子裏,像熔岩一樣的物質上下流動翻滾。首先將紅黃藍三種顏料滴入水中,在杯子裏各放一個泡騰片,初始畫風看起來很平靜。

當第二次放泡騰片時,你就能看到杯子裏劇烈的熔岩反應了——泡騰片中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這兩種物質會在水的作用下電離,併發生複分解反應,整個過程會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營造出水中的熔岩效果。

第二個高能實驗「彩色雨滴」,真的是將科學和美學完美結合了,它能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天氣課!首先像做冰激淋一樣,把含有充足水分的剃鬚泡沫呈螺旋形擠到水面上,作爲雲彩。

接下來,用滴管把液體顏料滴到雲彩上,液體顏料會從泡沫裏滲出來,一直滴到雲彩下,看上去如同下雨一般。原理也和下雨一樣:雲朵中水汽含量過多的時候,多餘的水分就會化作雨滴。

除了雨水,這位超級奶爸連雪花都可以自制,並且很久都不會化掉喲~

Sergei先是將日常清潔水管道的毛根折成雪花的形狀,用來作爲雪花形成前,空氣中的塵埃(雪花正是水蒸汽遇冷後,把塵埃當作凝結核形成的結晶,一朵雪花的形成時間大約需要5分鐘)

隨後準備一杯熱水,往熱水中不斷加入硼砂這種物質(五金店就可以買到),直至溶液飽和,當溶液冷卻後,硼砂就會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然後,雪花就出爐啦~

除了上面這些科學小實驗,在Sergei的Facebook主頁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實驗,是真·科學系爸爸無疑了。而之所以去設計這些小實驗,Sergei在Facebook的主頁簡介裏這樣寫到:希望我們的故事可以鼓勵你,去和孩子一起創造美妙的回憶,同時揭開一個新的驚喜讓他們去學習和玩耍。

-END-

策劃:有養

撰文:子豪

編輯:子豪

視覺:小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