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吸引我的不是因爲其沒怎麼跌,過去也不知道整個市場會一下子跌個30%以上。吸引我的而是中國未來廉價航空賽道的崛起及春秋航空當之無愧的中國廉價航空老大。

      航空公司可以分成全服務航空與廉價航空。全服務航空就是那種提供比較齊全服務的航空,比如有航空餐、位置可以調節、行李託運更多的航空公司,自然票價也相對比較貴。在中國航空資源還緊缺的情況下,全服務航空其實也混的不錯,比如南方航空、吉祥航空算是全服務航空裏經營的比較好的。

      而廉價航空則不一樣,它會想着使勁節省成本,同樣差不多的飛機,別人位置160個,而春秋航空公司的位置可能 是180個;別人飛機上是有航空餐的,它就一毛不拔;別人飛機的位置是可以調節的,而春秋航空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等等,廉價航空其實有很多不足之處,也廣爲人病垢,我看網上罵的人不少,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別人票價可能是1000,而春秋可能是700附近就可以買到了。便宜恰恰是很多時候是偉大的商業力量。在航空領域無疑廉價航空是這樣的。

    估計大家比較熟悉西南航空公司,算是廉價航空的鼻祖。我記得波特在其《競爭戰略》還是《競爭優勢》的書中,對西南航空公司大書特書的,要知道這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一隻大牛股,牛了幾十年的那種。還有一家歐洲的廉價航空也很牛——瑞安航空,瑞安航空很擅長降低成本,比如從捷克首都布拉格飛往馬德里的機票價格大約250美元,但在瑞安航空入駐之後,只需要僅僅花費90刀。所以大批航空公司都很討厭它,很多顧客也討厭它,因爲它在降低票價的同時,也想着其他很多的創收手段:想提前選座?交費!多攜帶行李?交費!享受機上餐食?交費!甚至會在飛機上開設賭場,方便乘客在飛機上玩幾把。但沒辦法,價格便宜就有很多人喜歡,所以大家要看的慣拼多多的崛起,便宜是很偉大的商業力量。

  我發現廉價航空做得好的企業,都有一種摳門的文化。比如春秋航空創始人和現在的董事長,把摳門文化演繹到極致了。沒獨立辦公司,沒專門的司機,不坐頭等艙等等。這與廉價航空本身的降低成本的理念要求是相一致的。摳門文化可能對很多要求低成本的企業是極其重要的,像老巴非常欣賞的b夫人,就是搞摳門文化的高手,人家好像天生骨子裏帶來的就是想着怎麼降低成本,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實實在在利益的。我們在閱讀《富甲美國》的時候,也能夠感受到山姆沃頓對降低成本孜孜不倦地追求。

    航空公司分析的時候,有幾點是繞不開的,第一個就是油價,第二個就是匯率。對於今年比較特殊的年份,高油價與人民幣貶值都碰到了,所以對航空公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難怪大部分航空公司是跌的稀里嘩啦的。就是因爲油價高企和人民幣貶值。如果不是前兩年春秋航空碰到不少黑天鵝,導致估值下來了,不然今年估計也是混得不好的。

     如果我們投資春秋航空,是需要判斷油價漲了會有什麼不利,匯率變化了又有什麼不利。好在春秋航空雖然 對油價敏感,但對匯率的變化不是特別敏感,加上油價上升可以增長燃油附加費,所以也沒有那麼恐怖。

      航空公司肯定不能腦子一熱很高估值買的,一方面其槓桿率還是挺高,另一方面也算是有比較強的週期性。但像廉價航空算是處於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成長性及其好,所以週期性的影響相對弱一些。就好像如果我們20年前投資鋼鐵是不錯的選擇,因爲行業還在大爆發,現在就未必是好事了。所以我覺得春秋航空這樣2PB附近買入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常常在企業估值的時候,會碰到增發導致roe降低的情況。這時候,怎麼看待roe與pb、pe之間的關係呢?春秋航空估值的時候也會碰到。我一般是這樣處理的:第一,想象正常的roe是多少?第二給予正常roe及增長速度來判斷給多少pb、pe合適。比如我認爲春秋航空正常的roe會是20%+,增速至少每年能15%+,那麼給pb、pe就相對容易一些。當然我們需要不斷根據信息修正自己對roe和增速的判斷,因爲錯了,下面就都錯了。所以想辦法從現在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判斷未來正確roe的範圍及增速的範圍,纔是最重要的。

    類似的情況在不同的企業中常常碰到,比如2017年的益豐藥房的估值,也是這樣,增發以後pb到3附近,其實正常情況下roe大約有20%,沒買就容易錯過。所以有時候增發以後的roe是有迷惑性的,當然我們要清楚增發是用來擴張,而不是僅僅增發,不然資金是沒啥效率的。

     回到航空公司,中國有一家華夏航空的,說是做支線航空的航空公司,也就是走非上海、北京、深圳等主幹線,而是走小城市航空路線的支線航空。我到現在都還沒搞明白,一上市以後爲什麼業績就嘩嘩譁下降,其實十之九九,不會去買,但如果能搞清楚原因,明顯對理解航空行業整體,是有幫助的。很多時候要理解一個企業,不能僅僅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行業,搞清楚整個競爭格局與可能的演化方向纔可以,不然都是管中窺豹,即使賺錢了也是運氣好。

        像航空公司,我就沒有去分析航空公司整個產業鏈的情況,算是一種不足,主要是飛機什麼的,都不在中國生產了,導致我們沒有必要去分析,但從學習角度,去理解整個產業鏈上企業的競爭優勢而言,還是需要的。因爲這通常能發現好企業。就好像分析服裝產業鏈我們可能會發現申洲國際一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